公元前209年,这一年在历史上注定是个不一般的年月。
注定要载于史册,大书特书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大秦的第二个皇帝,二世诛杀秦始皇诸公子,拉开了皇室内斗的序幕。
算是给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面对皇权,哪怕是自己的兄弟,该杀的时候也得竖起屠刀。
后世效仿的人数不在少数。
最出名的应该算是千古一帝李世民,杀起自家兄弟毫不手软,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年七月,百姓陈胜、吴广起兵于蕲。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
张楚将领周文攻入关中,秦二世大惊,遣少府章邯率兵迎击,周文败走。
百姓的力量头一次被搬上了历史舞台,头一次被历史承认,头一次让秦二世感到恐慌。
这一年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
原来流氓也可以做领导者,而且还是个不错的领导者。
往下看。
同样是九月,下相人项梁杀会稽郡守殷通,与侄儿项羽起兵于吴。
楚霸王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同样是这一年,齐国王族田儋,趁机杀死狄县县令,举兵起义,自立为齐王。
这一年,历史的记载只有一个字——乱。
在诸多的乱象当中,有那么一拨人过得相对平和。
在这拨人当中,有个年轻的富家公子做了领头人,他们的目的不是造反,而是活命。他们的人数太少,刚刚过一百。
这样的乱世,这么点人根本做不了大事。
分分钟都有被灭的可能。
为了活命,他们只能找一颗大树。
年轻人很有眼光,他很早就明白,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所以他说服了众人随他去投靠代理楚王景驹。
景驹为楚国贵族,被拥立为楚王。他虽然未建立大的功业,但手底下的人马还是不错。
这几年起义风风火火,楚王的势力最大。
因为人数太少,白天他们睡觉,晚上行军,目的是避开各路起义军好顺利抵达楚王的麾下。
他们一连走了三天。
都很顺利。
这天,天色尚未黑下来,再行几天就到了楚国就安全了。
年轻人计划着路线,算着时间,最后决定提前出发。
这个错误的决定,让他遇到了一个人。
人马刚上路就碰上了大队人马。
领头的人模样有些怪,鼻子高高隆起,准头肥大,鼻梁挺直,两眼之间的山根部分没有凹陷。
这模样不能说帅,但很特别,尤其是那一股美髯颇有些与众不同。
年轻人年纪是轻了些。
但学问却一点不差。
年轻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穿着粗布短袍的老头。
那老头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看见他,还故意脱了一只鞋。
他出于好心给老头捡起来了,老头非但没感激,还跷起脚来,让他给穿上。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年轻人真想挥拳揍老头。
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性子温和,见老头可怜也就算了,穿靴就穿靴。
那知老头站起来只说了声:“孺子可教矣。”
并且让他五日后再来。
凭着感觉,他觉得这老头不是一般人。
在家忍了五日。
5天后,鸡鸣时分,他急急忙忙赶到,哪知老头早就到了,见他来问都不问就破口大骂:“一点礼貌都不懂,约会那有让老人等的道理,回去问问你父母,问明白了,五天后再来。”
他差点没气死。
但越是气越是觉得对方不简单。
五天后,他再次晚老人一步。
等到第三次,他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这次他没有迟到。
这次老人没说什么,递给了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完就走。
年轻人这才知道,这是老人对他的考验。
后来他对人说起这事,人家告诉他,这老头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送给他的那本书叫《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此书包罗万象,掌握了里面的内容足以横行天下。
他对此书颇有研究,看相是拿手好戏。
眼前的这人的相貌,他看得很清楚,从鼻子上方到头顶凸起的骨头叫做伏羲骨,也叫日角,日角越是方大越尊贵,有如此长相的人都会被描述为日角龙颜,帝王之姿。
来人报了姓名——刘邦。
刚说话就露出了流氓本色:“兄弟,你这点人马成不了大事,咱们都是闹革命的,到哪儿都是革命不是,你看我比你年长几岁,人数也比你多,革命起来,也比你好,你啊洗洗干净从了吧?
”
年轻人很识相。
革命就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技术活。
自己的哪点人的确干不成大事,当下也不多话,“遂属焉”。
是个管理马的小军官和当年孙悟空在天庭上的“弼马温”差不多。
年轻人没想到会是这种待遇,他很想离开,可现实告诉他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大哥,到哪儿都是打工的。
刘邦虽是个无赖,却颇有见识。
所以年轻人说服自己,随缘而转,隐忍待时了。
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和其他人不同,年轻人读过书还在书中学了一技之长——谋略。
这技术在乱世很吃香。
也很有用。
刘邦经常夜里寻年亲人去聊天,其实就是帮着出点子。
聊了几次天,年轻人发现刘邦很有野心,为人也不像外表那样不学无术,他很大度,很知道用人,还很虚心,肯听意见。
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黄石老人的那一套技术寻常人根本理解不了,就算能听懂,也没这个耐性去听。
而刘邦不同,无论多么深奥的东西,他只是稍作点拨一下,刘邦立刻就能领会其中深意,而且还能采纳。
这个决定无疑是准确的。
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与年轻人而言,刘邦就是这样的明主。
这个年轻人就是汉朝的开国功勋——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