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当权后立马将他诛杀于宫门外!孔子倡导以“仁爱”治天下,刚当上鲁国宰相,为何就开始杀人?
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开创了一个思想核心为“仁”和“礼”的思想学派。为了推销他的理论,孔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希望能“货于帝王家”,令孔子失望的是,大多数“帝王”都不识货,到处吃闭门羹,以至流浪到陈蔡之地,饿困交加,好不狼狈。
孔子的理论之所以不受各地王侯待见,其实,是他的理论与执政者的理念格格不入。孔子的“仁”与“礼”,通俗来说,就是“仁者爱人”,就是要执政者学会用爱的春风去温暖世界。但是,春秋末期的社会,早已是人心不古的乱世,单靠一颗爱心是很难治理天下的。所以,各个诸侯都视其为愚。
孔子不仅是个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思想家,在成名之前,他还是个自由职业者。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立学校,集校长、教员、会计与出纳为一身。兴盛时期,孔校的学生多达3000人,学习成绩优异者,有72人。
与孔子同时代的,还有个名叫卯的读书人,是鲁国大夫,官至少正,所以,史称少正卯。少正卯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宣传法家的思想。由于少正卯的地位高于孔子,且教学方法灵活,引有入胜,所以,招生规模远大于孔子。不仅如此,孔子的许多学生,也偷偷跑去少正卯的学校蹭课,“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论衡·讲瑞》)。” 孔子的满门弟子,除了颜回没有去过,其他弟子都曾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这让孔子很没面子。
鲁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同时摄相事。西周时期的司寇,为天子的最得力助手,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下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这相当于后来一下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孔子就任鲁国的大司寇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借口,以“乱政”的名义将昔日的竞争对手、如今的部下——少正卯给灭了。史称,孔子上任大司寇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并暴尸三日,可见孔子对少正卯之恨有多刻骨。
平时满口仁义道德的孔老师为何一上任就诛杀少正卯,就连一直追随他的学生们都不理解,于是,子贡就忍不住向孔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为了除掉对手,孔子一下就给少正卯定制了五顶帽子,他想不死都不行。其实,这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后来秦桧强加给岳飞的“莫须有”,也许就是受到孔圣人的启发,也未可知!
孔子周游列国,贩卖自己的“仁爱学说”时,他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登上高位,也会撕下伪善的面具,真正祭起了屠刀,看来,他的那套理论,只是哄哄自己或他人开心的假把式,难怪大小诸侯们,都不拿他当回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