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诸葛亮选老婆来看:三国时期的名人婚姻就...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群雄崛起,割据一方,争斗不已。在各派政治集团或政治势力相互争斗中,政治联婚是个很突出的现象。作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以及三国时期其他许多名人婚姻,毫无疑问,也都是“政治的婚姻”。诸葛亮的婚事在历史上虽然有过妙趣横生的记载: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据此,很多学者大多褒奖诸葛亮以才取人而不以貌取人的婚姻观。但是,仔细揣摩起来,诸葛亮选老婆除了值得赞许的一面之外,还有其“政治婚姻”的一面。

诸葛亮娶老婆—政治婚姻

诸葛亮祖籍山东,幼年成孤儿。八岁时即寄养在叔父诸葛玄家里,十四岁时就由诸葛玄带着他们姐弟四人赶赴豫章(江西南昌)就任太守。不久,汉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等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刘表。这样,诸葛亮就在襄阳城内度过了两三年的时间,当诸葛亮十七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失去生活依靠的诸葛亮这时就迁居隆中,从此过了十年躬耕苦读生活。襄阳三年、隆中十年共十三年的时间,即从十四岁到二十七岁,诸葛亮是在襄阳这块土地上度过的,这十三年正是诸葛亮世界观形成、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诸葛亮正是在这人生的重要时期在襄阳这块土地上从一个普通的青少年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一个识时务的“俊杰”的。

一个客居襄阳的外籍人,为什么能够在襄阳立足成长为一个青年派领袖?

除了诸葛亮的个人聪明才干之外,他来襄阳后在上层社会里还逐步建立的人事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中与当时社会的当权派和当地豪强势力联婚又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当时,在刘表统治下的襄阳一带,主要的豪族势力有庞、蔡、黄、蒯、马、习、杨等家,这些豪族大家从政治分野来说,基本上有两大派:

一派是以刘表为代表的当地豪族势力。刘表祖籍山东,他虽然是从外地进驻襄阳的军阀,但他已与襄阳当地豪族勾结,成为襄阳当地豪族势力的代表。这个集团势力中最主要的蔡、蒯两家,蔡家有蔡瑁、蔡泉,蒯家有蒯越、蒯良、蒯祺等。刘表进驻襄阳主要是依靠蔡、蒯两家势力,因而刘表统治襄阳时也主要依靠蔡、蒯两家势力,所以蔡瑁、蒯越等都在刘表政权里担任显官要职,他们是襄阳当地豪族里面的当权派。

另一派是庞、黄、马、习、杨诸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家的庞德公、庞统、庞林、庞山民;黄家的黄承彦;马家的马良、马谡;习家的习祯、习珍;杨家的杨虑、杨仪等。这几家的关系都相当亲密,他们是刘表政权的在野派。另外还有从外地避难到襄阳来的知识分子。象崔州平、徐庶、盂公威,石广元等人。他们是一些有抱负、有见识的杰出人才。这些人与刘表政权多无来往,但与当地豪族在野派却过往甚密。

诸葛亮在裹阳是一个与两派三方都有密切关系的人物。

其一,诸葛亮与庞家、蒯家、习家通过婚姻建立了较亲密的亲戚关系。

《万历襄阳府志》载:

“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姊也。”

襄阳记》载:

“德公子字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亮小姊。”

这就是说诸葛亮的大姐是嫁给当时裹阳最有势力的大族之一蒯家,姐夫蒯祺曾任房陵太守。诸葛亮的小姐姐是嫁给当时襄阳另一家最有势力的大族庞家,姐夫庞山民乃德高望重的大名士庞德公之子。这样,诸薯亮就与庞德公成了表叔侄关系,与庞山民成了郎舅关系,与庞德公的侄儿人称“风锥”的庞统成了表亲关系,庞统的弟弟庞林,娶的襄阳城南名门大族习祯的妹妹。这样,诸葛亮与习家也连带上了亲威关系。这种关系可能给诸葛亮带来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他在襄阳立足,免受外侮,且可形成一定的政治势力;二是有利于他获得良师益友,促使他学业上进,政治发展。

其二,诸葛亮与刘表,原通过叔父诸葛玄已有一定的关系,且为同乡。后又通过联婚与刘表父子、蔡氏家族建立了更亲密的亲戚关系。

襄阳耆旧传》载: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妹适太尉张温,长女黄承彦妻,小女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襄阳记》载,诸葛亮择妻即是黄承彦的女儿。这就是说,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的后妇是同胞姐妹,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亲舅舅,诸葛亮是蔡瑁的外甥女婿,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亲姨父,诸葛亮亦应称刘表为姨父。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娶的又是蔡氏的侄女,这样,诸葛亮的妻子及诸葛亮本人与刘表的两个儿子又是表兄弟关系。这种关系既是诸葛亮襄阳生存进取的最大政治靠山,又是他从上层统治者那里获取朝政信息的源泉,这为他观察分析形势,了解天下大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三,诸葛亮与从外地到襄阳避难的中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交游及同学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互学互磋,增长学问,集思广益,便于形成重大的有见地的政治观点。

上述三种关系,对诸葛亮能够立足襄阳且成为青年派领袖,显然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但诸葛亮娶黄承彦的女儿为妻,其作用可能更大些,这个严重的“利害关系”的问题,当时的诸葛亮是不能不再三权衡的。

一,黄氏之父黄承彦乃沔南名士。与黄氏结婚可得其岳父多方教诲和大力支援,对其成就事业大为有利。

二,黄氏乃刘表后妻蔡氏、妻舅蔡瑁之外甥女。与黄氏结婚既可与襄阳统治者刘表攀上亲戚,也可以与襄阳豪族当权派蔡瑁建立密切的亲戚关系。这对其在襄阳站稳脚跟,了解官场生活,对自己以后出山从政有很大作用。

三者,黄氏虽外貌不美,但才堪相配。与黄氏结婚可得一贤内助,对自己往后的事业大有帮助。

有此三长一短,诸葛亮从自己今后前途事业出发又何乐而不笑纳呢?貌不美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在那古代社会里大丈夫有个三妻四妾不是常有的事?妻貌不美,纳妾就是了,诸葛亮后来不就是纳妾了吗?当然,这三者中前两者的考虑是主要因素,至于说最后一者只能存疑难解了。因为史载黄氏的“丑”乃自其父黄承彦之口,究竟黄氏是真的“丑”,还是其父自谦之词?“才堪相配”的“才”,究竟表现在哪里?史无记载,不得而知。

假如不是前两者的“利害关系”,即如果黄氏不是与襄阳的当权者刘表和蔡氏家族有如出亲戚关系,如果黄氏不是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而是无名凡夫之女,且不说貌“丑”,即使如花似玉,诸葛亮恐怕也不见得会不顾乡里谚嘲,乐而娶之吧?!可见诸葛亮择妇的婚姻依然是政治婚姻,是由诸葛亮与黄氏双方的地位来决定的。所以它是政治婚姻。在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娶老婆虽然有值得赞许的一面,但无限制地美化他的婚姻观却是不妥的。

三国风云人物和政治家的婚姻

如果说诸葛亮去娶老婆是政治关系的婚姻,那么三国时期的许多风云人物和政治家的婚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乃是一种利益的联姻以加强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情感。这从刘备、刘表父子的婚事上看得非常清楚。

一、刘备的婚姻

刘备的糜夫人是糜夫人的哥哥糜竺荐给刘备为夫人的。《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载:

“糜竺字子仲,东海胞(江苏海州南)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

他把妹妹嫁给刘备显然是从他的家族利益出发,欲借此加强自己的政治势力,以保护其拥有的经济利益,且借此想从资产巨亿的商贾大富走向政治舞台而成为当时社会的当权者。刘备愿娶糜竺之妹为妻也显然借此得到糜氏家族经济上的大力援助。《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载糜竺进妹与刘备时即送

“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

使时值军资奇缺的刘备赖此复振军威。糜竺也因此成为郡太守,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廉竺“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刘备与孙夫人的结合,为政治斗争产物则更明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孙权嫁妹给刘备显然是从政治斗争的需要考虑的,一则是想借此联刘抗曹;二则是以此限制刘备的发展,且伺机夺取荆州。刘备为发展自我,为联吴抗曹计,当然乐于接受。显然,刘备与孙夫人的结合,不可能是“爱情”的婚姻。刘备娶孙夫人时已经年近半百,孙权当时只有二十九岁,其妹也不过二十来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焉能爱上一个将近五十之老翁?孙夫人与刘备结婚之后虽然随刘备到了荆州,实际上却是孙权集团的代言人,他们夫妻感情的好坏,常为两国政治关系所左右。刘备与孙夫人的婚姻,始终贯穿在政治斗争这根主弦上。

二、刘表父子的婚姻

刘表与蔡瑁的小姐姐的结合也是政治斗争需要的联婚。史载: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少知名,号八俊”。“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

刘表进驻襄阳是得到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支持的。故刘表占据襄阳后,蒯、蔡两家均有人在刘表政权里担任重要官职。而且蔡家从其家族利益出发,为了巩固其在刘表政权中的地位,刘表也从巩固其政权,更好地得到蔡家豪族势力强有力的支持的目的出发,于是蔡、刘两家联婚,刘表娶蔡瑁小姐姐为后妻。蔡氏甚得宠于刘表,她为了巩固蔡家权势;又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刘琮为妻,从而使刘、蔡两家亲上加亲,以此达到维护其各自家族利益的目的。

三国婚姻只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婚姻既然是服从于政治斗争需要的产物,那么就毫不考虑女性的命运和意愿,仅把妇女当统治集团政治斗争工具的婚事就屡见不鲜了。

有勇无谋、不讲信义、反复无常的吕布对待他女儿的婚事就是典型的例子。当袁术与曹操相互对垒,相互斗争的时候,《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载袁术

“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

吕布亦同意送女完婚。但当他听到陈珪说:

“曹公奉迎天子辅讚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

之后,加之怨恨术初不已受,就把送去完婚已在途中的女儿追回来拒绝了这次婚姻。后来当曹操围攻吕布时,吕布又求援袁术,解释上次拒绝婚姻的原因,同时夜里打算把送女儿送到袁术那里,结果遇到曹操的守兵只得退回城里。最终曹操破城,吕布妻女都被曹操俘虏。

三国时期的婚姻还有一个引注目的问题是,各政治集团之间虽然为了各自的利益,从政治斗争需要出发,想以政治联婚的办法达到其各自的目的。但是历史事实却告诉人们,当各政治集团之间发生根本利害冲突时,他们是不会顾及婚姻关系的,他们宁肯牺牲私人婚姻也要维护其政治集团的利益,因而造成了许多婚姻悲剧。

刘备与孙夫人的婚事就是如此。他们的结合完全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年龄悬殊很大,也没有真正的志同道合的“爱情”基础。虽然他们留下了结婚时的“相亲楼”,汉昭烈娶孙夫人的“绣林山”,先主纳吴女处的“刘郎浦”等美好传说的遗迹,但更多地是留下了他们结婚后相互猜疑,别筑“夫人城”居之,短暂婚居,同床异梦,以及刘备死后,孙夫人遥祭夫君,投江殉节的惨痛悲剧。吴、蜀集团为争夺荆州的矛盾,也没有因为刘备与孙夫人的结婚而得到解决。吴、蜀争夺荆州之战、吴蜀夷陵之战照样发生。

结束语

在这个政治联婚问题上,蜀汉名将、威振华夏的关羽可能是正确的。当关羽镇守襄阳时,孙权

“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

据此,论者多以为关羽不顾大局,破坏了吴、蜀联盟。似乎关羽把女儿送给孙权作儿媳就能巩固吴、蜀联盟,吴国就不会再争夺荆州了。其实,吴、蜀矛盾的焦点是荆州,荆州对于东吴是门户,是屏障,是与国之安危息息相关的战略要地,是必争不让的关键地带,东吴对荆州必争的方针绝不会以关羽是否答应其联婚为转移的。恐怕“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或许从刘备与孙夫人的婚姻问题上看透了这一点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来看  来看词条  名人  名人词条  婚姻  婚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