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战国七雄之七国国君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吗?实...

《荀子·儒效》中有这样一句话:“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说西周初期,周武王开始封邦建国,到周公时期有71个诸侯国,其中就有53个出自姬姓,即西周宗室。其他的非姬姓诸侯国主要就是分封的功勋之臣和古国后裔。

但随着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兼并混战,大部分诸侯国都消失不见,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已经由春秋初的几百个缩减到了十几个。而其中又以战国七雄实力最为雄厚。不过,有意思的是,战国七雄中仅有三个姬姓诸侯国,即燕国、韩国和魏国。

燕国的开国之君为燕召公,又被称为召公奭。燕召公并不是周文王的后代,而是西周宗室,周武王的同族兄弟,它是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和周公旦、太公望以及毕公高并称为“周初四圣”,辅佐过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康王,但是燕召公虽在周成王时期被封在燕地,建立燕国,但他的一生都没有就封,而是一直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燕国建国之后,就是燕召公之子姬克治理燕国。因此燕国虽然是姬姓国,但燕国国君并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韩赵魏三国之所以能立国是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将晋国一分为三,其中韩国和魏国都是姬姓国。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孙子、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原本国号为唐,后来又改为晋,史称晋国。韩国是姬姓韩氏,在晋国曲沃代翼中,曲沃桓叔的后代获胜,小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的执政者,而韩国的先祖正是曲沃桓叔(晋穆侯之子)的庶子,因为参与曲沃代翼的战争,而被曲沃武公分封在韩地,遂以韩为氏,名为韩万。韩万在韩地开枝散叶,很快,韩氏一族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最终建立了韩国。

魏国是姬姓魏氏,魏氏先祖是毕万,毕万原本是毕国公族,毕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也是西周初期著名的贤臣,但是毕国的存在时间却很短,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灭亡,之后毕国公族沦为平民。其中毕万辗转到了晋国效力于晋献公,得了魏地这个封地,开始繁衍生息,毕万的后代开始以魏为氏,即姬姓魏氏,后来建立了魏国。

战国七雄的另外四国都不是姬姓,其中秦国和赵国是嬴姓,齐国是妫姓,楚国是芈姓。

秦国和赵国来自同一个先祖,即商朝时期的飞廉,而在此之前的更早时候,更早的先祖大费被舜赐姓嬴姓,辅佐舜帝调驯鸟兽。大费的后代在商朝时期得到重用,嬴姓部族一度成为显赫的贵族。到了飞廉这一代,飞廉有两个儿子,长子恶来(秦国先祖)、次子季胜(赵国先祖)。

飞廉和恶来都效忠于帝辛,后来周武王伐纣将恶来杀死,而飞廉也在不久之后去世,倒是季胜的儿子孟增受宠于周成王。孟增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驶马车,曾在徐偃王之乱中,驾着马车载着出游的周穆王一日千里回到都城平定叛乱,因此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此后赢姓之族就以赵为氏,而赵衰就是季胜的后代,这一支建立了后来的赵国。

恶来去世后,恶来的后代不被周王室重视,但是还是在造父的推荐下,恶来的后代大骆也开始为周王室服务,大骆有一子非子善养马,后来为周孝王养马,并被封在秦地,号为秦非子,当时的秦还只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远远算不上一个诸侯国。一直到秦襄公时期,秦国才正式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国。

齐国原本是太公望的封地,姜姓吕氏,当初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后来周灭商,封邦建国的时候,太公望有了齐国,但是姜姓吕氏齐国的国祚却并不是很长,只有六百多年,然后姜姓吕氏被妫姓田氏取而代之。田齐的始祖是陈完,也叫田完,原本是陈国贵族。而陈国国君则是帝舜的苗裔。周朝建立之后,分封古国之后,帝舜的苗裔陈胡公就被封在陈国。

而陈完正是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当时陈国内乱,陈完逃到了齐国,被齐桓公收留。陈完在齐国担任的是工正,后来陈完的后代将陈氏改为田氏,即妫姓田氏,在齐国定居繁衍,并渐渐崛起,成为外姓卿族,并最终夺了姜姓吕氏之权,成为齐国执政者。

楚国国君是火神祝融之后,可追溯的先祖是季连,芈姓。季连的苗裔鬻熊在周文王时期审时度势,助周灭商。鬻熊是楚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先驱者,正是他奠定了后来楚国诸侯国的身份。但是鬻熊生前去并没有等到周天子封国,一直到周成王时期,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绩,将鬻熊之孙熊绎封在楚地,楚国正式建立。而鬻熊之后,其子孙感念他的贡献,遂以熊为氏,即芈姓熊氏。楚国在南方筚路蓝缕,最终将只有五十里地的楚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国,并在春秋时期一度称霸。

综上,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和魏国的国君是周文王的后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雄  七雄词条  七国  七国词条  文王  文王词条  国君  国君词条  战国  战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