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管仲、鲍叔牙间的互相成就,知己莫不过如此

导语:世人皆以“管鲍之交”来形容互相知晓透彻的朋友关系,这个典故来源于两个政治奇才,管仲和鲍叔牙,一个是将国事管得井井有条的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入围“春秋五霸”,一个是绞尽脑汁护送齐桓公入境称王的幕僚谋士,对齐桓公来说有再造乾坤之恩。

如果不是鲍叔牙极力推荐并让出国相的位置,站错队的管仲会被齐桓公视作咬牙切齿的仇敌,后半生就算侥幸活命,也只是碌碌无为、默默无闻的一生,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

那个在朝堂上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管丞相,那个疾言厉色、杀伐决断的改革家,早就沦为一具不知名的骸骨,成王败寇,谁还会在乎他的命运!可谁都可以瞧不起管仲,鲍叔牙不能,他深知管仲目前的处境犹如拔了爪牙的老虎,于公于私,鲍叔牙都要举荐管仲

于公而言,管仲对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可谓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处理手段要比鲍叔牙高明得多,齐国如果能采纳管仲的奇谋妙计,势必会国力强盛、威慑中原。

于私而言,管仲和鲍叔牙是故交,两人常坐在一起谈古论今,聊聊周王室的衰微之势,谈谈当今诸侯谁具备称王称霸的能力,鲍叔牙喜欢听管仲谈天论地,上到盘古开天地,中到周公吐哺,下到周室礼法体制,无一不谈。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以琴会友有异曲同工之妙,管仲和鲍叔牙相知相识皆因志同道合,他们之间的友谊足以撼动后世,鲍叔牙的举荐多多少少掺杂了一些个人情谊。

1)不因贫贱,至情至性

早年的管仲家境贫困,便决定和鲍叔牙经商做生意,管仲性格偏内向,冷言寡语的一个人,鲍叔牙性格则是热情外向,令人顿生亲近之感。凭借着鲍叔牙的能言善辩,生意做得是热火朝天,然而等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总是拿最多的一份,旁人看不下去就劝诫鲍叔牙远离管仲,但鲍叔牙微微一笑地替管仲解释,称管仲家里有老母要养,多拿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生最大快事莫过于得一知己,一个眼神就能懂得对方需要什么,难以启齿的话语,不需从口中说出,对方早已心知肚明,替另一方提一提遮羞布。鲍叔牙的话传到管仲的耳朵里,管仲内心郁结的苦闷瞬间消解,他热泪盈眶地说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和鲍叔牙性格不同,志向也有些许差别,管仲是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王的老师,在一旁出谋划策、传授治国之道,鲍叔牙则向往心无旁骛的隐士生活,时不时点评天下事,倒也惬意舒适。鲍叔牙的出世离不开管仲,就像鲍叔牙深知管仲之能一样,管仲也明白这位老朋友许多方面的见解和对策不逊于自己。

春秋时代属于东周早期,管仲和鲍叔牙恰好生活在诸侯势力均平的时代,彼时还未有诸侯称王称霸的先例,这是值得管仲和鲍叔牙发光发热的时代。在管仲的再三邀请下,鲍叔牙心动了,他骨子里也不想就此浪费一身的才华,于是怀揣着某种期盼的鲍叔牙出山,博一回青史留名的机会。

遗憾的是,碍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因素,鲍叔牙和管仲效力的对象并不一致,本以为能够相安无事的两人,却因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去世,再一次发生了交集。

齐襄公剧照

管仲辅佐的是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的则是齐国公子小白,两位漂泊无依的落魄贵族,因为哥哥齐襄公的滥杀无辜和胡乱猜忌,不得已逃亡国外。公子纠投奔的是鲁国,公子小白投奔的则是莒国,只因两人各自的外公分别生活在鲁国和莒国,作为两人的导师,管仲和鲍叔牙也颇有良师风范地追随各自的主人寻求避难。

2)各为其主,鲍叔牙甘于让贤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难能可贵,但命运似乎向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齐襄公的暴毙而亡,既给流落在国外的纠和小白一个返归故国的机会,又将纠和小白置身在你死我活的权利角斗场上,两者必须择其一。公子纠比公子小白年长几岁,按照长比幼尊的传统观念,堂兄公孙无知率先将齐襄公病故的消息透漏给公子纠,兴奋不已的公子纠来找管仲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管仲冷静理智地思考齐国的局势,虽然目前是他的叔父管至父、大将连称和贵族公孙无知掌控局面,但从眼前杀机四伏的处境来看,现在回国无异于自投罗网,还是应该等齐国大局稳定再做决定。

果不其然,齐国朝堂一阵腥风血雨,掌控局面的管至父、连称和公孙无知先后被诛杀,局势日渐平稳明朗,这时齐国大臣派出使者邀请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回去悼亡齐襄公。因此管仲带着公子纠,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马不停蹄、昼夜不息地开启征程,这一次不仅是纠和小白的较量,更是管仲和鲍叔牙的竞争,尽管两人都是身在其位,情非得已。

按照封建传统“立长不立幼”的观念来看,公子纠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年纪,朝中大部分官员倾向公子纠即王位,到那时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然而从地理位置来看,莒国毗邻齐国,比起身处鲁国的公子纠来说,公子小白的优势在于时间方面,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抢先回到齐国,到那时候生米煮成熟饭,谅齐国大臣也不敢反对抗议。

鲁庄公剧照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子纠的外公是鲁国君主鲁庄公,无论是政治利益还是祖孙亲情,鲁庄公都要竭尽全力护送外孙回国,为此他派出精锐大军保驾护航。不亲眼看到公子纠登上王位,管仲始终不会放心,他向鲁庄公要了一支强悍的军队,用来围追堵截公子小白一行人。管仲带着公子纠日夜兼程,终于在齐国的边境成功追上公子小白,两军相遇分外眼红,管仲抢先向小白施展攻心术:“如果你是想回国继位,那绝对是天理不容的事情,如果你只是想回国吊丧,那么你应该相信你的兄长纠的能力,他一个人完全可以处理好这件事情。”

管仲的话旨在瓦解小白回国的决心,妄图从道义情理方面击溃小白的心理防线,事到如今也顾不上故交之情,鲍叔牙高声回应道:“这个就不劳你费心了,何苦多管闲事!”管仲不愿和老友产生口舌之争,当场拉弓搭弦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当场吐血、倒地不起。欣喜若狂的管仲急忙率军撤退,向后面姗姗来迟的鲁庄公报告喜讯,听闻这个消息的鲁庄公拈须微笑,公子纠对齐国王位也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春秋征伐

鲁国军队时刻紧绷着的弦彻底松懈,故而放慢了步伐,等到他们离齐国都城临淄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齐国军队竟然倾巢出动,二话不说就同鲁国军队展开一场激战。摸不着头脑的管仲和鲁庄公、公子纠面面相觑,等到看清城墙上的人时,三人齐声高呼上了当,原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反而是以假死麻痹了鲁庄公等人。

鲍叔牙发觉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时,小声叮嘱小白顺坡下驴,索性利用假死的消息欺骗管仲一方,出其不意地赶在前面到达了临淄。起初齐国大臣坚守“立长不立幼”的立场,但鲍叔牙一语道出他们忧心忡忡的心事,的确公子纠出身显赫且年纪居长,他的外公是鲁庄公,必要时刻能够助齐国一臂之力。反观公子小白的外公是莒国人,国力衰微不说,国土面积还不到鲁国的五分之一,占不到半点优势。

公子纠剧照

齐国大臣大可放心的一点就是,公子小白母系家世一般,既然要做齐国君主,就必然会一心一意地治理齐国。假设公子纠即位,鲁庄公说不准会以扶立之恩做要挟,到那时齐国就欠鲁国一个大大的人情,公子纠既是齐国君主,又是鲁国君主的外孙,偏向哪一边还真不好说。

鲍叔牙一番设身处地的解释成功说服了固执己见的大臣,就这样公子小白顺利登位,即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登位后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向鲁庄公索要公子纠,连吃败仗的鲁庄公不得已忍痛逼死了亲外孙,至此齐国大局已定,新主就是齐桓公。同时齐桓公还向鲁国索要逃犯管仲,这一点人们也都理解,管仲曾经险些要了齐桓公的命,屡战屡败的鲁国自然不敢得罪齐国,乖乖地交出了管仲。可等到管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反倒亲自给他松绳解绑,和颜悦色地尊称他为先生,这个转变令管仲匪夷所思,直到后来他才得知,这是鲍叔牙极力举荐的作用。

管仲与鲍叔牙

3)什么是知己?这就是

当形容枯槁的管仲坐在囚车上万念俱灰的时候,鲍叔牙则亲自站在城门口迎接,管仲不知道的是,早在数天前鲍叔牙就对齐桓公强调:“你是仅仅想杀死一个仇人呢,还是想成就霸业?”管仲对这位知己老友的举荐感激涕零,至此他摒弃前嫌,专心致志地管理齐国,留下了“华夏第一相”的美名。这个名誉背后不仅仅是管仲一人的功劳,更是鲍叔牙对识人辨人能力的肯定,鲍叔牙成就一代名相,管仲成就一代霸主。

参考资料:

《管子·奢靡》

《史记》

《淮南子·泰族训》

《论语·宪问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管仲  管仲词条  莫不  莫不词条  知己  知己词条  互相  互相词条  成就  成就词条  
综合

 ​汉朝书法家蔡邕独创“飞白书”

按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邕在鸿都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