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太平洋战争之鏖战菲律宾(三十二)

当天下午,“阿卡迪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举行。会前的压抑气氛令人不安。罗斯福亲自向英国人提出,参谋长们是否讨论过,在远东建立联合司令部的可能性?他这话无疑是呼应上次马歇尔的建议。

上回还可以说官太小要回去汇报无法表态,但这次丘吉尔就在这儿坐着,不表态看来是说不过去了。对于罗斯福的提议,丘吉尔强烈表示不能同意。他解释说,如果战线连在一起,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统一指挥当然不错。可是现在远东的情况不同,盟军部队彼此相距千里之遥。“那里的局势是,某些特殊战略地点是必须固守的,每个地区的司令完全明了他应做的事情”,他继续说,“困难在于应运到那个地区的资源,这是只能由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丘吉尔的意思很明显,东西统一分,打仗各管各,而那些东西几乎都是美国人的。会议一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只好另议。

“阿卡迪亚”并非一次纯粹的军事会议,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就军事而言,除了“先欧后亚”这一大原则之外,丘吉尔提出的北非作战以及1943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几乎均未实现。倒是会议上决定的政治内容对未来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依然存在,可谓是无心插柳。

就在军事将领们为未来战争的战略战术争论不休时,罗斯福丘吉尔已经另辟蹊径在谋划另一件大事,国务卿赫尔——他后来被称作“联合国之父”,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积极参与其中。随着美国、中国的正式参战,世界上已有多达26个国家宣布参加对轴心国的战争,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已初步形成。两人都觉得,有必要依据8月份《大西洋宪章》的原则起草一项合适的声明,笼统地规定出同盟国的作战目标。丘吉尔罗斯福起草这个“协约国”的声明,罗斯福把这事交给了赫尔。到12月25日,双方初步拟定了一个共同宣言。当时两人都没想到,这一文件将成为未来著名国际组织“联合国”的纲领。

美国有个块头挺大但并不强壮的邻居叫加拿大。德国进攻波兰之后,作为英联邦成员的加拿大于1939年10月10日就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二战。当时它的现役军人只有4500人,而且没什么现代化武器,不可谓不英勇也。前文提到,参加香港保卫战的就有加拿大的两个营。一定程度上说,加拿大是在为英国而战。你丘吉尔以前忙没时间来,现在大老远从欧洲跑到美国来了,不去近在咫尺的亲戚家串串门实在说不过去。因此会议期间,丘吉尔还计划到渥太华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在加拿大议会发表演讲,号召加拿大与英、美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敌人。老丘自己也算顺便度个假,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1月27日,与轴心国交战的各国大使一批接一批应召去会见了首相和总统。他们之前获悉,有一个大家一起联合起来的重要文件正在起草,并被告知他们不日即可得到第一稿的文本。这一程序使得好几国的驻美大使大为不满,其中就包括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和大使胡适。因为之前只有俄国人享受了特殊待遇,他们被提前挑选出来阅读文本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余的人只能表示同意并签字。

最初的文本在12月27日或这之前被传送到莫斯科,苏联的答复12月29日到了。俄国人显然不知道自己享受了特殊待遇而别人还在吃醋,斯大林表示对这一文件不能签字。他们另行拟就了一份单独声明,准备同这一宣言同时发表。斯大林提出,苏联和日本还没有宣战,应竭力避免在一个意味着承担同日本作战义务的文件上表态。

如果俄国人不加入进来,那简直是大煞风景,就像吃一个美味的苹果忽然咬出来一条虫一般。罗斯福和赫尔需要的是,一个把所有同轴心国作战的国家一起联合起来的宣言,而不是各国单独发表。但他们也清楚斯大林是牛人,可不是丘吉尔那样容易说服的。于是赫尔修改了宣言原来的文本,为斯大林提供了几条足以避开日本人的条款。最后俄国人才勉强同意签署一个共同的文件。

要办成一件事真不容易,随后就出现了签字国的先后次序问题。这次没有按照字母排序进行。排在最前面的是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四大国”首次被正式并列在一起。美国是有钱人,他们对于自己应该领导所有其余的国家始终不曾有任何怀疑,丘吉尔也“欣然乐于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强大的盟国”。宣言的全部创始精神与推动力都来自罗斯福和美国政府,加上大家都有求与美国,其他签字国也就毫无异议地同意了美国人这样镇定自若地把第一把交椅留给自己。将苏联置于宣言的笫一批签字国中,是作为承认俄国军队所起巨大作用的一种姿态,毕竟人家已经实实在在地在和德国人作战。中国加入最前列是源于罗斯福的支持。美国的理由是,中国属于“在自己国内积极从事作战的国家”,应该比其他人有所区别。显然这一原则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美国的国土上就没有发生战争,凭什么就排在最前边?不过咱们既然落了便宜乖,也就不去追究美国的名次了。

名次先后问题乍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外交礼仪方面的细节有时候的确反映出真正的差别。——老酒年轻时曾在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每次会议最纠结的不是为领导起草讲稿,而是主席台上领导的座次,董事会、常委会、总经理会、职代会各有各的排法,错一个你就吃不了兜着走。

那些已经被敌人占领了国土的小国正在等着别人去解救他们,自己的实力也在那儿摆着,因此对谁当第一第二不感兴趣。而英国、苏联、中国也无法与美国相争,因为等着花人家的钱呢。在各大国中,只有美国享有一种意义重大的自由,可以选定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部队。在签署联合文件时形式上的领先,仅仅是对美国能够并且已经给予英、俄、中援助所付的一笔很小的代价而已。

可以看到,“阿卡迪亚”会议对我大中华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尽管存在一些礼节性的因素,但她毕竟首次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被响亮地提了出来,——这也正是老酒单开一个小节详细叙述本次会议的主要原因。不管是罗斯福本人还是众多的美国民众,都认为在战争胜利后的新世界里,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是会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美国的陆军战略家们甚至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把中国的军队建设起来,利用中国人的全部力量去打击日本人。如果这些设想能够真正实现,一支队伍庞大、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国军队出现在今后的战争中,那将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一种情景,中国要求同三大国平起平坐就可以增添更多实质性的内容。美国及早“在礼节上”承认中国同其他三个主要盟国具有同等地位,是保证中国在战争期间和战后进行合作的最好办法。

除去上述政治因素之外,许多美国人也同罗斯福一样,对于遥远的古老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认为,在追随美国这一点上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俄国和英国由于过去的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已经使中国人同他们疏远了,一个心存感激、友好依附、受到保护的中国在大国会商中占有一个牢固席位,这种前景,对于美国人一时所起的豪侠之情和对他们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利益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事情基本搞定,现在还需要一个叫起来尽可能响亮的名字。自珍珠港事件以来,与轴心国相对抗的联盟应使用什么名称的问题便引起了罗斯福的注意。在起草宣言的最初阶段中,曾经使用过“协约国”一词。对这一平淡无奇的名称罗斯福一直不太满意。12月29日那天,罗斯福突然灵机一动,想起用“联合国”一词来取代它。

1942年元旦,尽管各个战场传来的依然是令人失望的消息,但罗斯福丘吉尔仍感到莫名的兴奋。丘吉尔从加拿大返回白宫的元旦上午,已经有了奇思妙想的罗斯福急匆匆地来到了他的房间。由于两人经常串门,再说都是人人皆知的大人物,警卫人员根本没加阻拦也未加通报罗斯福就闯进去了。罗斯福急于征得丘吉尔的同意把事情搞定,再说他对自己的突然想法颇为得意,急于向丘吉尔做一展示。

不料丘吉尔刚洗过澡,赤条条就从浴室里出来了。尽管都是男人,但这样面对面光着腚毕竟还是有点难为情,当然像老酒这样的普通百姓在大澡堂里除外。罗斯福连忙道歉,作出一幅立即告退的样子。大人物毕竟是大人物,他们总能随机应变化尴尬为幽默,还能顺势表达自己的心迹。丘吉尔大笑着告诉罗斯福:“在美国总统面前,大不列颠首相没有任何可以隐瞒的。”——光个屁股都能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只有丘吉尔才能想得出来。后来丘吉尔回忆说:“我见总统时无论哪次,总还是在身上至少围一条浴巾的。”

(照片:联合国之父——美国国务卿赫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太平洋战争之鏖战菲律宾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词条  菲律宾  菲律宾词条  鏖战  鏖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