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

NO.24  欧洲为何难统一

文|寒山忆雪

很多人会有疑问,同样处在温带,一个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一个位于欧亚大陆的西端,为什么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能形成大一统的国家,而欧洲历史上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始终国家林立,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呢?

01错误的总结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中欧两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的。

中国农耕区的地理环境是,北方有一个成片的华北大平原,而南方平原分散,山区众多。

华北大平原不仅养活了巨量的人口,相互之间还联系密切,形成一个大的族群共同体,也就是华夏族群

华夏族群的体量对周边地区形成碾压的态势,所以最终统一了东亚大陆的大部分农耕区,形成了大一统国家。

反观欧洲

欧洲也有一个面积巨大的平原,欧洲大平原,从法国北部往东延伸,经过德国北部、波兰,一直抵达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华北平原体量的好几倍。

不过欧洲大平原的纬度偏高,气候是偏湿凉的海洋性气候,非常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发展农业并不具备优势,反而更适合畜牧业。

更适合种农业的地方,是地中海气候的南欧,两颗牙、法国南部、意大利、希腊等等。这里气候比中北欧更温暖,盛产小麦、橄榄、葡萄等等。

但是南欧的地形却很分散,分属于三个半岛,两颗牙的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所属的亚平宁半岛、希腊所属的巴尔干半岛,而且这三个半岛还地形崎岖,山区遍布。

所以南欧虽然适合发展农业,却养活不了海量的人口,也无法形成一个族群共同体,无法对欧洲其他地区形成碾压态势。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地理环境能支撑一个超大族群的存在,对周边族群形成碾压态势,的确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绝不是决定因素。

比如古中国的统一,实质上是由秦汉奠定的,秦汉的根据地并不是华夏族群集中分布的华北平原,而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地形割裂的,关中、汉中、巴蜀、陇西都是互相之间比较独立的区域,族群的组成也是多个族群混杂,有西部华夏人,也有西北戎狄,还有西南的氐羌、巴蜀,并不存在一个超大的族群对其他区域形成碾压。

与此同时,地形平坦而成一体的华北平原,拥有海量的人口,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属秦以外的六国。

再比如,南欧虽然分属相互独立的半岛,无法支撑海量的人口,也无法形成族群共同体,但是却依然被“统一”在了罗马帝国之下。罗马还以南欧为根据,进一步吞并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地区,并占领高卢(法国)和不列颠(英格兰)。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决定能否形成一个大的族群共同体,并进而促进大一统的形成,这一说法并不正确。

02分化的科技树

在大一统与族群共同体的问题上,前面的观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事实上,并不是大的族群共同体导致了大一统,而是大一统造就了大的族群共同体。相反,长期的分裂,也会让原本的族群共同体分化成多个族群

比如,罗马帝国的存在,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几乎形成了一个族群共同体——说拉丁语的拉丁族群(又叫罗曼族群)。但是随着蛮族入侵,西罗马灭亡,各地分裂割据,这个即将形成的族群共同体,又随之瓦解了。

再比如,日耳曼人原本也是一个大的族群共同体,但是他们却没有催生出统一的欧洲(哪怕是局部的统一),而是在灭掉罗马之后,进入了长达千年封建割据的中世纪,并导致日耳曼族群的分化。

我们所对比的中、欧是否统一,通常指的就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中国可以经常出现长期的统一局面,而欧洲只在查理曼大帝时期有一点统一的迹象,其他时间都是像商周那样,列国林立。

既然统一与否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也不是超大族群决定的,那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答案是,一种被古中国以外地区瞧不上的技术。

这个技术,就是生铁熔铸技术。

在《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思想大爆发》那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冶铁技术的起源、传播、以及在古中国的发展。

简单来说,公元前1100年左右,赫梯帝国因为内乱,被周边国家轮番攻击,一蹶不振,冶铁技术随之散播开来。

赫梯帝国的冶铁技术属于锻造法,是把炉窑里还原出来的铁块经过反复捶打,形成质量合格的铁,并继续锻造成各种兵器和零件。古中国以外的地区,基本上都沿用这个技术。

而锻造法冶铁传入古中国以后,习惯了青铜熔铸技术的古中国人,改变了锻造冶铁方法,通过提高炉窑温度,还原出生铁,并能把生铁熔化成铁水,发明出了生铁熔铸技术。

锻造法冶铁属于笨办法,百炼成钢,可以造出来质量上乘的兵器。比如日本的武士刀、西亚的大马士革刀,就是锻造法冶铁的产品。

相比之下,熔铸法生产出来的生铁,质量就比较差了。由于生铁极为刚硬,很容易折断,不适合制造兵器。而且生铁没办法锻造,无法通过百炼成钢来改造成兵器。

因此,生铁熔铸技术被古中国以外的地区抛弃了。但在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原料丰富,青铜兵器可以继续替代铁制兵器的地位,生铁技术反而被民间保留了下来,被用来制作农具。

虽然质量上,熔铸生铁比不上锻造铁,但是熔铸技术可以海量生产,民间的一个村落就可以建造小高炉,生产生铁并制作农具。

锻造法就没有这个优势了。所以中国以外的地区,尤其是古中国以西的地方,锻造铁的产量都比较低,铁制用品属于偏珍贵的用品,价格昂贵。

这和中欧是否容易统一有什么关系呢?不急,慢慢往下看。

03技术决定政治

由于古中国在战国时期就迅速普及了生铁农具,催生了铁犁牛耕这种全新的耕作方式,寒山称之为第一次农业革命。

这场农业革命革命之后,一个农民的能生产的粮食增加了好几倍,能养活的非农业人口也增加了。

这不仅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大爆发百家争鸣的局面,还导致了另外两个大变革。

第一个是军事变革,充足的粮食物资和大批量出现的非农业人口,能够支撑起数量庞大的军队。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动辄可以动员几万作战兵和十几万后勤兵。

第二个是政治变革,同样是充足的粮食物资和大批量出现的有文化群体,能够支撑起数量庞大的职业官僚,从而催生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普及。所以春秋以前,还是封建采邑,春秋以后,各国都可以开始变法集权了。

庞大的军队,直接带来了激烈无比的灭国兼并战。而庞大的职业官僚群体,能够维持灭国之后广大疆域,基本上处在中央集权郡县制的管辖之下,支撑大一统国家的延续。

这才是秦汉以来,大一统帝国频繁出现的真正原因。

再看同时期的欧洲,因为很少使用生铁熔铸技术,铁产量很低,铁制品价格昂贵,民间很缺乏铁制农具。

这就导致欧洲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空有面积广大的欧洲大平原,却始终难以大规模开垦为农田。以至于欧洲大平原的居民长期半农半牧,利用优质的牧草饲养牛羊,使得牛肉、牛奶成了他们的主食之一,羊毛衫成为了他们的衣服主要原料。

其实不是欧洲不适合农业,而是中世纪的欧洲,缺乏足够的铁制农具去开发农业。

到了16世纪,也就是明朝中后期,欧洲的生铁熔铸技术也开始普及了,这直接引发了欧洲农业革命。

此后的欧洲,与古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非常类似的情况。粮食物资突然富余起来,养活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思想开始大爆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各国的军队数量开始增加,战争日趋激烈,且规模增大。欧洲大部分国家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尝试,最典型的就是彼得一世的沙俄帝国和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法兰西帝国。

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名为铁器时代,实际上比古中国青铜器时代的商周好不了多少。贵重的铁只能大部分用来给骑士老爷们打造兵器和盔甲,农民缺乏足够的铁制农具,生产的粮食既不能养活庞大的军队,也不能养活庞大的官僚集团,国王只能层层分封,实行像中国商周时期那样的封建制度,维持列国林立的局面。

04技术之外,地理当家

当然了,并不是说地理环境就完全没有作用。

古中国周边,没有地中海那样的内海商道,商业的发达程度无法与欧洲相比,这导致农业几乎成为了列国竞争的决定力量。

所以依靠法家的操作,农业化最彻底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

欧洲南部,有地中海大澡盆,海贸繁盛,西北地区,有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这就导致欧洲的农业无法成为列国竞争的决定力量。尤其是欧洲农业革命之后,又已经步入了大航海时代,商业与农业并驾齐驱。这使得农业与商业都无法成为列国竞争的决定力量。

而且农业集权好操作,商业集权是几乎不可能的,并且商业利益很难被欧洲某一国垄断。

这种情况下,像秦国那样单纯依靠农业产出,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培养了庞大的职业官僚,不可能统一欧洲

就像农业最发达的法国,因为无法垄断巨大的商业利益,虽然在破轮子时代爆发了一把,但最终仍然无法统一欧洲

除此以外,欧洲几乎不存在像中国这样的边角地缘格局。

古中国的范围内,河北、关中、巴蜀、江东,这四个地方称作四角,都属于易守难攻之地。河北和关中北面容易受到外族威胁,但也有燕山、阴山的阻隔,江东虽然东部临海,但是在古代,海洋的威胁几乎不存在。

所以古代中国,经常有政权以这四个边角之地为根据地,没有很大的后顾之忧,可以全力逐鹿中原,进而统一中国。

欧洲,是找不出来这样的地方的。比如西北角的法国,海上容易遭到英国和西班牙的攻击,同时又要面对陆地上的威胁。再比如沙俄,西北有瑞典虎视眈眈,西南有欧洲之盾大波波拦住西进之路,南方还有鞑靼游牧民威胁,东面更是一马平川,很容易被游牧民族捅了屁股,事实上也确实被捅过。

不过这些地理上的因素,更多是16世纪欧洲农业革命之后阻碍欧洲统一的因素。在农业革命之前的中世纪,欧洲诸国林立,更主要还是冶铁技术的原因。

技术决定历史,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一统  大一统词条  欧洲  欧洲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