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不过还好有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城市,为你我留下点历史的谈资。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在当地时间4日会见希腊国防总参谋长时表示,美国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在希腊的军事存在,以应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美国这个举动虽未点名土耳其,但是在美土冲突愈演愈烈的今天,目标指向何处,众人自然一目了然。相比较而言,深陷债务泥沼、国力孱弱的希腊到底有什么能被美国看上,似乎更有意思。
这还得从希腊--土耳其延续千年的战争史开始讲起,虽然希腊人已经颓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在对付土耳其人这件事情上,他们不想含糊。
起源:曼齐克特战役
另外一边,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实现他“苏丹梦”的武器库中,历史也是永远不能缺少的那个杀手锏。
在土耳其,一个名叫马拉兹吉尔特的地区每年8月26日左右都会举行活动,纪念曾经发生在当地的“曼齐克特战役”,2017年,该活动迎来了一位重磅嘉宾——埃苏丹。
埃尔多安在讲话中说到:“(土耳其人在)曼齐克特的胜利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人所知,但实际上,曼齐克特战役是安塔利亚半岛统一和多元主义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8000万人是一个整体、一个民族。”
显然,埃苏丹将“曼齐克特之战”定义为了土耳其民族的“元叙事”的起源。那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
11世纪初,君士坦丁九世掌权之后(1042--)的拜占庭帝国逐渐在军事上走了下坡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与近东地区崛起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接触。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伐。
·曼齐克特之战发生时塞尔柱与拜占庭帝国的版图。
1068年,新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上台后,进行了一些迅速的军事改革。自信的他急于收复此前被土耳其人占领的亚美尼亚地区。所以亲自募集大军,趁着土耳其苏丹正在与埃及法蒂玛王朝交战的当口,发兵突袭。
土耳其人仓促之间回军应战,据说苏丹为了鼓舞士气,穿上了寿衣在阵前作战,队伍由此士气大振。再加上作战中罗曼努斯四世临时募集来的雇佣军倒戈,拜占庭军队大败,罗曼努斯四世自己也兵败被俘。
·塞尔柱苏丹在羞辱罗曼努斯四世的景象,来自15世纪薄伽丘所作De Casibus Virorum Illustrium的法语翻译本
此战过后,土耳其人继续进攻,几乎占领了整个安纳托利亚。从此之后,大量的穆斯林开始迁入安纳托利亚的中部地区,开始了这个地区的穆斯林化。而拜占庭帝国在战败后则又迅速的陷入内战之中,失去最大兵源地的他们在军事实力上也再也无法和土耳其人抗衡。
对于安纳托利亚这块土地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新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塞尔柱土耳其人凭借着强悍的战斗力,还在接下来与埃及人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成功夺取了耶路撒冷。拜占庭的失势和耶路撒冷的被占,间接了促使了欧洲十字军东征的局面。土耳其与欧洲人的恩怨情仇也就此开始。
陷落:从拜占庭到希腊
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政治军事遗产(罗姆苏丹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继承,他们继续在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地区征伐,虽然偶有挫折,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
1453年,年仅21岁的默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宣布此地为帝国的新首都,并且开始使用罗马皇帝的名号。而自认为继承拜占庭帝国精神遗产的希腊人当然激烈的反对,可惜,这些聒噪对于土耳其人来说,实在是无足轻重。
·默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
其实早在奥斯曼土耳其彻底征服拜占庭之前,希腊的大部分已经被土耳其人占领,很多希腊人也在奥斯曼帝国的军中效力。1460年,希腊终于彻底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从此开始了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历史。土地的陷落已成事实,但“君士坦丁堡”的精神争夺则一直延续了下来。
19世纪初,希腊起义者们再次开始活动,他们自称为“友谊社”。
·位于乌克兰敖德萨的希腊“友谊社”总部,最初由一群希腊商人组成。
友谊社策划在伯罗奔尼撒、多瑙河公国和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发动起义。最初的反抗很快便被土耳其人镇压。1821年,伯罗奔尼撒人开始公开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此后克里特、马其顿和希腊中部的起义者很快响应,但反抗仍然很快便被镇压。不过临时组成的希腊海军却在爱琴海上取得了一次对奥斯曼海军的胜利。
·开战第一年内的形势图
由于此时奥斯曼帝国之内的希腊人还处于杂居的状况,伯罗奔尼撒的起义大大的惹恼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在帝国境内展开了对希腊人的大屠杀、大劫掠。尽管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希腊正教主教表达了对于起义的谴责和对苏丹的臣服,但他仍于1821年4月22日被绞死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
主教被处死激化了“文明的冲突”,希腊人的反抗在道义和实质上都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英、法、俄决定干预奥斯曼帝国的镇压,很多对希腊抱有同情的西方文明支持者也自发的投入到希腊的独立运动中去,其中就有我们都熟知的诗人拜伦。
1827年,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在地中海上摧毁了土耳其-埃及的联合舰队,1928年,第八次俄土战争爆发,法国也出兵伯罗奔尼撒。土耳其军队一路败走,最后经过与各路列强的一番讨价还价,土耳其终于在1832年承认了希腊的独立。
当时独立的希腊大约只有80万人口,相对于仍居住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250万希腊人来说,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希腊人认为他们的“复兴”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希腊政府制定了一套“伟大理想”,渴望将所有希腊人团结在一个国家中,除了解放奥斯曼帝国内那些还未“回归祖国”的同胞,还要定都君士坦丁堡、恢复中古罗马帝国的疆域及荣光。
英雄主义:克里特岛的插曲
希腊的独立鼓舞了克里特岛上基督徒的独立心愿,他们通过结社、组织起义,但最终被还是被土耳其人血腥镇压。
·1861年克里特岛上基督徒(蓝色)和穆斯林(红色)的分布情况。
在这场名为“阿卡迪修道院之战”的战斗中,800多名希腊人阵亡(总人数九百多名),幸存者大部被俘,仅有数人得以幸免。而土耳其方面的伤亡,据说达到了1500人之多。而且在这场战斗中,一部分来自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士兵因拒绝与希腊基督徒作战,最终被全数处决。
虽然土耳其官方认为阿卡迪修道院是一场值得载入史册的大胜,并进行了各种庆祝,但战场的惨况,尤其是守军自爆弹药库的悲剧,通过美国领事威廉·斯蒂尔曼的报道传遍了世界。西方人对奥斯曼帝国的残暴与血腥,又有了新的认知。
1897年,为了克里特岛的归属问题,希腊与土耳其之间再次开战,
此次战争以希腊的战败宣告结束。1897年12月4日,希腊、土耳其双方缔结和约,希腊向土耳其支付巨额赔款,并且割让色萨利亚的部分地区,但土耳其军队则需撤出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成为国际保护地,1898年,克里特岛建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
·《进攻》,Domokos战役中的土耳其军的大败希腊埃夫佐尼。
相互杀戮,相互成就
时间来到20世纪,垂暮之年的奥斯曼帝国统治阶层崛起了一股新的力量,名为土耳其青年党,他们的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纯粹的土耳其人国家。为了防止帝国境内的希腊人成为俄国人的内应,一场在奥斯曼帝国之内针对希腊人大屠杀再次展开。
据估计,从1914年到一战战败后的这段时间,有75-90万的希腊人死于大屠杀和迫害。
·图为希腊人在缅怀自己的同胞,照片摄于1922年。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的彻底失败,使得希腊人认为,他们百年来的梦想第一次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在参加协约国之前,希腊人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那里得到了可以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保证,但协约国的承诺远远满足不了希腊人的胃口,他们想要的是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横跨亚欧的“新希腊”。
1921年,希腊人在伊兹密尔登陆,以“反对过时的奥斯曼帝国,解放希腊人的居住区为口号”继续推进。然而,甫一登陆,他们便与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者交上了火。
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军队与希腊军队对这一地区展开反复的争夺,除了双方军队各有损失之外,居住在该地区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都被对方残酷的杀戮。
·凯末尔在伊兹密尔
最终,还是土耳其军队将希腊人赶出了伊兹密尔,双方签署了《洛桑条约》。在国际调和之下,为了防止双方再次发生屠杀平民的事件,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互换。从此之后,希腊和土耳其纠缠的历史与现实就被人为的分开了。
回头一看:奥斯曼帝国的征服间接的催生了希腊人的民族主义,而希腊的入侵也成就了现代土耳其的国民运动。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余声回荡:塞浦路斯
希腊虽然在与土耳其的交战中数次失利,但依靠着正确的“站队”,几乎获得了爱琴海上所有的岛屿,这使得现代土耳其在海上的地位十分不利,几十年来,土耳其都十分想要解决这个困境。
塞浦路斯本是英国的殖民地,岛上多是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上段未完成的纠纷继续在这个小岛上蔓延。
1959年,英国、希腊、土耳其三国签署条约,允许塞浦路斯独立。1960年,塞浦路斯共和国宣告成立,但好景不长,1974年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发动政变,想将塞浦路斯并入希腊,但居住在塞浦路斯的土耳其人肯定不同意,于是双方再次爆发冲突。
土耳其政府出兵干涉,协助建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双方海上空中也是大打出手(也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出现了世界上战争史上少有的奇观,土耳其空军击沉了己方的三艘军舰),但由于此时双方都身处冷战中的北约。而塞浦路斯又一直是苏联眼馋的肥肉。所以在西方国家的调和下,双方只有休兵作罢。
塞浦路斯事件直到今天的几十年间,双方的边境也算不上安稳,经常发生空中和海上的对峙。特别是两国每逢选举日期将近,这一番恩怨情仇总会被拿出来消费一番。
如今的土耳其再次走向了西方的对立面,百年间仍未有所缓解的“宗教—文明冲突焦虑症”再次发作。被美丽风光所暂时遮掩的残酷历史,即将以新的方式出现在爱琴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