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阿斗的智慧

刘玉文

 

 蜀汉后主刘禅创造的一句“乐不思蜀”成语,演绎出一句“扶不起来的阿斗”的俗语,使“阿斗”成为懦弱无能、平庸昏聩、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代名词。也让刘禅背了一千多年的骂名。

大凡历史,都是胜利者撰写的,从正面看,难免有些模模糊糊,若是倒过来看,也许能弄出个一二三来。鲁迅《狂人日记》里对历史中那些“歪歪斜斜的文字”有说法,从“字缝里”看出了点什么。虽然说得绝对了些,但也不乏公允之词。

关于“阿斗”一名的来源:阿斗生于公元207年。传说他的生母甘夫人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生下一个男婴,于是取名“阿斗”。就凭“吞北斗而孕”这个传说,就可以断定这个“阿斗”绝不会是低智商的白痴。不然,就辱没了神圣的“北斗星”。

刘备立阿斗为太子,命诸葛亮为太傅,诏书曰:“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按:此处“三善”,系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刘备在“遗诏”中对阿斗说:“射(援)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

射援,是蜀汉大臣。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阿斗的智慧,射援又转告刘备。诸葛亮并非阿谀扯谎之徒,刘备也是明智识人之君,刘备认为自己的儿子“智量甚大增脩”,超过他的期望,即使撒手人寰也无可忧之处,说明刘备对阿斗的才智放心的。至于刘备托孤之时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说此话时,另一位托孤之臣李严也在场,这其实含有对诸葛亮的某种警示的弦外之音。既然对阿斗“审能如此,吾复何忧”了,若再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岂不矛盾。其实,刘备不放心的是阿斗驾驭不了诸葛亮罢了。

另外,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说:“朝廷(阿斗)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三国志?蜀书·杜微传》)这也绝非阿谀之词。诸葛亮阿斗“天姿仁敏”,且是“明主”,说明在诸葛亮的心目中阿斗不是低智商的白痴人物。

        李密,曾任蜀汉的尚书郎,蜀亡归晋,召为太子洗马。晋朝重臣张华问李密:“安乐公(即阿斗)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张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张华很佩服(《晋书·孝友列传·李密》)李密敢把亡国之君刘禅比作春秋霸主齐桓公,且张华也不置一词予以驳斥或贬损,说李密的评论为“恰评”。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说:“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这就说明阿斗并非平庸之君。

        有人对阿斗不战而降,感到惋惜,愤愤不平。对此,古人另有看法,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当时蜀汉男女老少共有九十四万人,将士十万二千人还分布在各要地,如果刘禅为保住自己暂时的皇位,不惜牺牲蜀国百万百姓的生命财产,以区区蜀国去死拼魏国的几十万大军,再多苟延残喘几个月,最后弄得成都城内“易子而食,拾骨为爨”,最后还落得成都遭魏军屠城,子孙灭绝,蜀地凋敝,这值得吗?如果阿斗那样做了,才是不识时务的昏君!

        阿斗在降书中为百姓说:“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对自己则要求则是“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而魏帝在诏书中有言:“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安乐公(阿斗)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三国志·蜀书·后主转》) 

    “乐不思蜀”,无非是说阿斗是没血没肉的白痴,不少人为之感到耻辱。为此,清代史学家周寿昌在《三国志集解》中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试想,成了亡国之君的阶下囚即使说“整天思念蜀地”,司马炎就会放他回国吗!可知道,在数百年后也出了一位后主,他表现得多才多艺,整天思念故国的“雕栏玉砌”,还大泼笔墨,抒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结果呢?没见到故国,到被宋太宗赵光义给鸩杀了。阿斗的“韬光养晦”,给司马炎的印象是“吾无忧矣!”阿斗装呆卖傻,不但保住了蜀汉百姓,也保住了自己的祖茔血脉。

        再说,阿斗是蜀汉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做了41年的太平皇帝。曹魏已经是“第五届”皇帝曹奂了;吴国已是“第三届”皇帝孙休;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41年之久,说明这个阿斗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在阿斗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可谓“忠臣良将”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后有蒋琬、费袆、董允、吕乂、陈祗、姜维等人辅佐,阿斗有超人的容人之量,头脑清楚、知人善用,不与重臣争权,也不猜忌屠戮大臣,人和人其实很难长期相处的,父子往往如此,又何况君臣关系呢?在三国中,唯有蜀汉君臣基本能和谐相处,这是历代少有的。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谥刘禅为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试想,如果阿斗没有点驾驭群臣的招术,能这样善始善终吗!

        有人还会说,阿斗的太平皇帝,是诸葛亮辅佐的结果,其实也不尽然。诸葛亮死时,阿斗才26岁,只辅佐了11年,诸葛亮死后,阿斗还做了30年的太平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诸葛亮对于阿斗,于公是蜀汉丞相,于私则是相父(干爹)。对于诸葛亮总览蜀汉军政大权,放心不疑;对诸葛亮耳提面命的教导,总是恭顺聆听;对于诸葛亮的失误总是宽容大度,不予责备。阿斗诸葛亮的专权、连年征伐虚耗是有看法的,诸葛亮去世后,阿斗立即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等,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放慢了“北伐”虚耗的节奏。

        还有一件事情需提及,张飞之妻是曹将夏侯渊的侄女,其女儿是阿斗的皇后,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被黄忠射死,为逃避曹魏司马集团的迫害,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投靠蜀汉,《魏略》中记载,阿斗亲自出迎夏侯霸,并说道:“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意思是你父亲是死于两国交兵的战场厮杀之中,并非我先人亲手所杀。一语带过之后,进而指着儿子套近乎说:“这孩子还是你夏侯氏的外甥呢!”张飞之妻又为夏侯霸的从妹,阿斗的孩子管夏侯霸叫舅舅,一下子血缘关系把血缘关系拉在一块了。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夏侯霸也成为蜀汉后期的名将。阿斗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之术,确实高明,足见其绝非平庸之辈。

现在的戏剧、影视作品中,都把阿斗塑造成面包、南瓜型的浑浑噩噩的低智商傀儡人物,想来也是对历史人物的戏剧化艺术加工,就像把曹操扮成大白脸,把称刘备为“贤弟”的吕布永远是舞台英俊小生,而诸葛亮一直是穿八卦袍的老道一样,但我们的认识不能总是把历史人物戏剧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斗的智慧  阿斗  阿斗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阿斗的智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