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日本陆军光和日本海军争斗?其实日本陆军自...

通常来说,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的人,都很清楚日本陆海军是天生冤家这一点。只要找到个机会双方就会斗个不停,从日常的军费斗争,到双方互相派兵对峙,陆军甚至还砍过海军大将,而海军也用舰炮对准过陆军。剩下比如"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那都是小意思了,属于日本军队政治的日常工作。那么,这是不是说日本陆军内部就很团结了呢?其实陆军并不团结,因为日本陆军最好内斗,从建立到战争结束都在内斗不休。今天我们就看看,日本陆军内部都是怎么争斗的。

一、长州阀VS萨摩

虽然说长州藩和萨摩藩,大家广为人知的,还是那句"长州的陆军萨摩的海军",也就是说分别把持了陆军和海军。不过实际上呢,日本陆军早期其实更为混乱,除去长州阀的人担任高层之外,还有萨摩阀的人担任高层。这两帮人隔着三百里远都是水火不容,如今放到一起那更完蛋。虽然不敢说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但是见了面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恨不得立刻拔出刀来互相砍杀一番,以便于决定谁才是陆军的老大。

日本陆军的长州阀大总帅——山县有朋

草创的日本陆军因为有两股势力,所以也就由长州阀人士"山县有朋"和萨摩藩大佬"西乡隆盛"共同执掌,两人也分别担任自己派系的"总帅"。这两位老兄不仅要在用人上相互争斗,积极推荐本派阀的担任重要军职,就连基本的军队制度上也要相互争斗。当时长州阀的山县有朋、桂太郎和儿玉源太郎等人都积极推崇德国的"二元军制",而萨摩阀的西乡隆盛、大山岩、川上操六则与之相反的推崇着法国的"一元军制"。双方的论战持续了有一段时间,期间几次都要变成大规模械斗。最后还是明治政府站出来拍板,决定采取德国的"二元军制"才算结束。

日本陆军萨摩阀总帅——西乡隆盛

不过还没等明治天皇松口气,那边长州阀和萨摩阀又干起来了。这次斗起来的原因是围绕要不要采取"征韩论"进攻朝鲜。最后还是明治政府出来拍板,决定不采取"征韩论"才让争斗烟消云散。这时候西乡隆盛愤而辞职,一票萨摩阀军官也跟着离开了陆军,长州阀的山县有朋迅速行动占据了西乡隆盛走后留下的位置,然后打压军队里残存的萨摩阀。这件事最后引发的就是西乡隆盛在1877年发动了叛乱,也就是被称为"西南战争"的内战。结局嘛,西乡隆盛再厉害也不能打败整个日本的陆军,自然是兵败身死。

反映日本明治时期内战——西南战争的画作

西南战争结束之后,萨摩阀在陆军里的势力更是被长州阀打压的厉害,毕竟长州阀也希望借机痛打落水狗。这期间萨摩阀可没少倒霉,比如说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被打压的很惨,迫于长州阀的压力只能离开陆军,改为去海军工作。黑田清隆也一样没好哪去,只能去北海道抓开拓工作去了。至此萨摩阀的势力在陆军里大大损耗,几乎整个陆军都成为了长州阀的天下。山县有朋也成了陆军里的顶级大佬,在军界的权威一时无二,长州阀也逐渐开始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二、稳固权利的长州阀

不过长州阀这么大权独揽又恣意妄为,可不是就没人反抗了。早期日本陆军的是由萨摩、长州、肥前和土佐这四个藩阀的士兵组成的,这四个藩阀在当时的日本实力最强,所以也号称为"四强藩"。不过土佐阀和肥田阀在后来很快就衰败了,因此陆军就成了萨摩阀和长州阀的斗争战场。虽然说萨摩阀在经过西南战争之后把精力大多转移到了海军建设上,但是反长州阀的呼声却没有减少。土佐阀就没少想着联合其它非长州阀人士,进行反长州阀的活动。

日本陆军中将——谷干城

尽管说西南战争之后,日本陆军里的长州阀力量日渐增长,权利也不断稳固。但是反对呼声的日益增强,也让独揽大权的山县有朋担忧不已。最为危险的一次,就是出身土佐阀的谷干城中将和出身于福冈阀的曾我佑准中将挑起来的,这两位在1881年上书明治天皇,要求政府应该顺应民意,尊重民权,改变陆军内部的藩阀专断的局面。得说这俩人绝对是日本军界的有识之士,此举确实也能为日本陆军的发展带来好处了。当然了,这背后是不是要为自己所属的藩阀争取利益,那就没人知道了。

日本陆军中将曾——我佑准

此事一出,真是让山县有朋怒不可遏,因为谷干城和曾我佑准在陆军的地位仅次于他。更何况如果明治天皇对陆军状况不满,他山县有朋可是首当其冲的倒霉。为此山县有朋以谷干城和曾我佑准"违背军人本分"为由,把这俩人严惩并逐出陆军,并以此为由开始严肃军纪。而明治天皇在1982年1月4日颁布的《军人敕谕》,也明确指出了军人不得干涉政治,所以山县有朋借此又强化了一波自己的权利,确保他和他所属的长州阀权利不会遭受到挑战。

《军人敕谕》颁布后的日本陆军

而进一步加强山县有朋和长州阀权利的事情,则是萨摩阀出身的陆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在1899年6月去世。川上操六死后萨摩阀等非长州阀势力衰落的就更是厉害,长州阀则进一步掌握了陆军的重要位置。比如儿玉源太郎、桂太郎、寺内正毅等人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陆军的高层位置,至于其他的长州阀成员也纷纷进入了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重要部门里担任职务。由此长州阀彻底确立了他们在陆军里的主导地位,在明治时代至大正时代,长州阀逐渐成长为了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三、争斗的延续

不过长州阀虽然崛起为不可动摇的权威势力,可是这代价也是十分严重的。毕竟到了大正时代时,山县有朋、桂太郎等人都已经老了,在军事领域成为了保守和落后的代言词。而且长州阀长期以乡党为用人标准,不免造成了陆军内部的人才匮乏问题。这一问题导致了陆军饱受抨击不说,陆军自己的势力也出现了萎缩问题,在和海军的争斗里开始不敌海军。此时长州阀迫于局面,也不得不改变自己传统的用人策略,开始任用一批非长州阀出身,但是能力非凡的军官担任陆军要职。于是以上原勇作和与宇垣一成为首的一批陆军佐级军官开始进入陆军指挥系统的上层结构,这不面对长州阀元老的地位造成了挑战。

日本陆军大将、陆军大臣——上原勇作

其中上原勇作在1912担任了日本陆军大臣,并且提出了增设两个甲级师团的要求(也就是日本的常备师团)。在遭到西园寺公望为首的内阁拒绝之后,上原勇作恼羞成怒的利用自己的"帷幄上奏权",直接向大争天皇提出辞职要求。而陆军方面也没有向西园寺公望的内阁推荐出接任者人选。这样一来西园寺公望的内阁只能下台,上原勇作则在陆军里的声望大大提高。许多不满长州阀长期把持主导地位,渴求陆军进行人事变革的"非长州阀"军官就开始团结到上原勇作麾下。于是在上原勇作麾下逐渐出现了以他为核心的萨摩——佐贺派,对长州阀形成了力量对比上的逆转。

日本陆军大将、陆军大臣——宇垣一成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宇垣一成为首的准长州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军官日渐增多,这些军官普遍经历过几次战争的历练,一部分优秀者开始跻身于陆军高层系统之中。不过这些军官既不愿意为"长州阀"服务,又不愿意加入上原勇作的"萨摩——佐贺派",而是把这种番阀斗争视为一种阻碍日本陆军发展的弊端。于是他们就开始向出身于长州阀,却又以"唯才是举"为原则的宇垣一成靠拢。而宇垣一成本身因为出身长州阀,所以颇受长州阀元老器重,最终他和拥护他的军官就被称之为"准长州阀"。

统制派的代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不过虽然被称之为"准长州阀",但是宇垣一成本身是反对长州阀的人,因此他在担任陆军大臣后,开始着手对陆军进行人事改革。在将长州阀出身者编为预备役的同时,还将出身于其他派系的人予以提拔。而这些人的特点就是大多出身于陆军大学,对总体战理论十分支持,同时还渴求能对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进行革新换代,已完成陆军现代化的要求,并最终实现总体战的构思。所以在当时,宇垣一成这一派也被称为"改革派"而在这个期间被提拔的如杉山元、永田铁山、今村均、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等人均为后来"统制派"的成员。

统制派和皇道派的纷争,对后来的日本有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以上原勇作为首的"萨摩——佐贺派"则反对进行改革,他们主张加强常备兵力和动员能力,并认为武器差距可以通过精神信念予以弥补,甚至将左右战争的胜负。这些人因为强调信念和精神因素,所以被称之为"信念派"。于是信念派和改革派围绕着陆军发展方向和陆军内部的主导权展开了斗争,双方的矛盾也变得与日俱增。在这个过程里,信念派最终与"皇道派"合流,其成员大多也在日后加入到了皇道派之中。此后皇道派与改革派演变出来的统制派展开了长时间的争斗,这种争斗也对未来的日本陆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纷争到最后,就成了又一次兵变了

结语

不难看出,因为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时期的番阀问题,日本陆军的内部争斗也就变的十分激烈。在这种内斗之中,日本陆军的派系反复交替,上一个派系的理念又会影响到以后的派系,不免让军队内部变得异常混乱。许多宝贵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许多优秀军官也被迫离开军队,或是惨遭迫害。这种派系斗争也让日本陆军变得日益极端起来,最终让日本陆军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参考文献:《日本陆海军総合事典》

《日本近代史》

《日本陆军兴亡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  日本词条  陆军  陆军词条  争斗  争斗词条  海军  海军词条  其实  其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