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是独眼龙吗?是的,他失去了他的右眼。在和袁世凯的部队打仗时,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眼睛,眼珠立刻被毁。一般的旧照上看不出刘伯承是独眼龙吗?确实看不出。这固然有那个时代照片像素不高的原因,还因为他在意自己在军中的形象,特地装扮出了正常人的样子。
接受治疗时,他重新按上了颗假的眼珠。平常的时候再戴上副眼镜,不熟悉他这段历史的人一般就看不出来他是独眼龙。刘帅其实不介意失去自己的一只眼睛,他觉得自己打仗靠脑子,脑袋好就行。但是他非常介意人家喊他刘瞎子。一天,在路上走,他听见有大人为了给孩子止哭,就吓唬他说刘瞎子来了。小孩果然不哭了。他看见了心里就有点不高兴,想他堂堂刘某人,其功能难道是用来吓唬孩子的?但是他心里也有点不安,认为自己卷入到的厮杀实在是太多了。他在晚年的时候曾说,战争让他很不安,多少的寡妇问他要丈夫,多少的老人问他要孩子。
刘伯承在治疗他眼睛的手术中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可以说是刮骨疗毒的真实再现。为了不影响脑神经,他拒绝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麻药,硬生生忍了七十多刀。在手术结束时,他虽然汗流了一地,但是神色依旧淡然。医生为此由衷称赞他。那一年他才只有二十四岁,在往后的几十年军旅生活中,他靠着独眼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经常看书,近视度数上升得很快。东北医生的误诊让他的眼睛在不久后就彻底失去视力了。
关于刘伯承的资料是这样的。刘伯承出生于农民家庭,二十岁考入军事院校,仅仅用了四年就成为了川军的名将,此时,由于战争刘伯承失去了一只眼睛。他效命川军十年,看到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灾难,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南昌起义失败,他逃亡苏联。
从苏联回国后,面对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瞎指挥,刘伯承有理地驳斥,可是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免去了职务。
红军长征中,在后有追兵,前有天险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军渡过了金沙江。抗日战争中,刘邓大军一往无前,力挫日寇,成功保住了东南要塞。解放战争中,刘伯承南渡长江,收复东南。建国后,刘伯承创办了军事院校,为培养军事人才鞠躬尽瘁。但是这样的日子在持续七年后就到头了,他受到了教条主义的批判被闲置。但也由于这次的权力下放,他安然躲过了文革的政治风波。在刘伯承去世后,他的冤屈得到了平反。
勤奋好学贯穿了刘伯承的一生。在他幼年读书时,功课就远远好于同龄中人。军事院校中成绩也是门门为优。刘伯承以三十六的高龄学习俄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的俄文的字母和发音,在回国时已经能够准确翻译俄国军事书籍。刘伯承是军中第一任翻译科长。他系统地研究了俄国战争历史,开阔了视野。刘伯承常常是在炮火中读书的,刘伯承在他所翻译的一本书中写道正是敌人的炮火声督促他快点把军事书籍给翻译出来。这就是关于刘伯承的资料。
刘伯承是哪里人
刘伯承是哪里人?他是重庆开县人。没满二十岁他就离开了家乡,但故乡人依旧尊敬他。在他的故乡,大多数人都能说出关于他的一些故事,包括他的成长环境、军旅生涯。在刘伯承故居前有个小茶馆,聚集在此处的老人经常向过往的行人讲诉他的故事。开县在重庆的北方,古时就是交通要塞。
这里的人爱好习武,多品格高尚。在维新变法时,当地就有士子在公车上书上签了名字。这样一种侠义的风气也影响了刘帅。刘帅在幼年时就得到了一些武术锻炼,他的父亲给他找了个能文能武的老师。刘伯承学习了古代幼儿读物,也学会了几种拳法和棍术。他每天都勤于练习,最后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刘氏家谱的介绍,刘帅祖籍是在湖北,后来在清初刘氏家族迁到了重庆云阳县。刘帅的爷爷交不起田租来到了开县开垦荒地,再通过吹打的手艺积累钱财,办下了一些产业。他一共有六个儿子,刘帅的父亲是么子。他的父亲有文化知识,曾经给刘家续过族谱,在这份工作中他认识了个乡绅叫刘华英。此人开办了一个中西学堂,目的是培养自家的少爷,但也免费收纳优秀学子。刘伯承就被他的父亲送到这里念书。他在这所学堂学到了何谓自然,何谓科学,成绩远超同龄子弟。他也接触到了一些革命书籍,逐渐认识到武力是一种力量,也许他可以凭借武力拯救万民。他不顾同乡的阻拦投身革命,不久又前往军事院校。现在你知道刘伯承是哪里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