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字什么
袁绍,字本初。本,是修身之本,是治国之本,是匡扶天下大志的本分。初,是赤子的初心,也是万事万物的初始之源。这是袁绍长辈对其寄寓的深厚期盼和祝福,袁绍后来的事迹多少也没有辜负这一希冀。
袁绍在年少之际就怀有长远不同于同龄人的志向,他的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手段匡正当时已经日益政治黑暗的东汉天下。青年时期的袁绍以精明能干闻名一时,后来辞官归家,暗地里聚集一批党人谋事,当宫中专权宦官得知后,几度警告袁家的人,袁绍都无动于衷。
袁绍在遵从何进的勤王号召后进入洛阳城,因为董卓的作乱,袁绍被迫退出京师。之后在谋士的帮助下,占领了辎重广博的冀州,袁绍以冀州为本,开始了向四周辐射的战略方针。在厉兵秣马之后,袁绍凭借着冀州的兵马先后占据了相隔的青州和并州,迅速安定当地并吸收辖地的实力。
也是因为袁绍的实力膨胀,导致了幽州的公孙瓒将矛头指向了他。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公孙瓒以其弟公孙越的死为借口,出兵讨伐袁绍的冀州。在战争初期,公孙瓒的实力占为上风,不过因为由于战场判断失误,导致公孙瓒的部队在界桥一战战败后,开始出现了实力下滑。最后袁绍在截取了公孙瓒情报后,假放消息诱出公孙瓒并将其打败,幽州也就落入了袁绍囊中。
不过刚刚达到实力顶峰的袁绍立马盛极而衰,在同曹操的战略决战中,由于屡犯错误措施良机,最后在官渡大败。原本大好的局面瞬间瓦解,袁绍也在抑郁之中去世。
袁绍性格特点
袁绍,字本初,出生在号称“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的大家之中。袁绍的曾祖父,祖父,父亲还有叔父等人都是东汉朝廷的高官,所以这样的家族声望自然在无形中助长了袁绍内心中那种自大而又自负的性格。
袁绍的自大自负表现在他判断事物的时候往往不能直切本质,只能看到事情的表征。袁绍打败公孙瓒之后,坐拥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实力一下子跃居到当时中原割据的枭首,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膨胀的自信心。之后面对曹操的二万军队时,手握十万兵马的,而且是精锐兵马的袁绍表现出来就是一幅傲慢而又自负的姿态。袁绍是丝毫不将曹操的两万兵马放在眼里,所以军事部署全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从而犯下了兵家之轻敌大忌。
再者袁绍又是个优柔寡断,外厉内荏的人。当他的大军在同曹操的起初的几次会战中,居然败下阵来了,这让袁绍心开始动摇了,他弱小的心灵开始在他之后的行为决断中占主导地位了。当许攸截获曹操粮草告急的情报后,袁绍非但没有抓住机会挥兵直入曹操军营,反而认为这是奸猾的曹操布下的迷阵。举棋不定后,选择了按兵不动,白白错失了良机。
袁绍的好谋无断也让他不懂的认人识人,这样即便袁绍手中有诸多像田丰、许攸、郭图这这样当时有名的谋士时,也不能让他们像曹操发挥手下谋士才能那样尽情发挥自己的能人。造成的结果就是,手下人才先后背离袁绍,而袁绍最后也只能为自己的性格缺陷买单。
袁绍失败的原因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在截获了公孙瓒的求援情报之后,得知其他的援军将以火光为信号夹击袁绍。于是袁绍将计就计,夜里以火把为信号,诱使了深藏高台之后的公孙瓒出兵。袁绍乘机伏击大败公孙瓒的部队,公孙瓒走投无路之下,杀死妻儿然后自焚而死。
在大败公孙瓒后,袁绍占领了整个幽州,吞并了公孙瓒旧有的部队。所以这一年,袁绍拥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且四州之地是当时中原最为肥厚,辎重最广的土地。因而袁绍也就一跃成为诸侯中实力最强,也是他势力的巅峰之际。袁绍的成功,就在于他先前的敢做的胆略。
不过袁绍的失败也来的很快,序幕在他倾四州之兵马南下攻伐曹操时就拉开了。袁绍大军行至官渡之处时,将大军运到黄河对岸,同曹操不及袁绍五分之一的大军相互对峙。这时候的袁绍拥有十分的信心能够拿下曹操这块骨头,这时他已经犯了轻敌的大忌。
也许袁绍之前的成功是建立在他谨慎的态度之上,他之前的对手在他看来估计都比曹操厉害,所以他能够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见识和才干。但碰到实力远小于自己的曹操时,轻佻的态度令他出现了过多的错误。
除了轻敌,更为要命的是袁绍不能识人用人,也许这是他在实力膨胀后出现的误判。袁绍手下的人才是他以袁家多年的声望招揽过来,他本人并没有识人的功力。有了人才他袁绍同样不会正确把用,可能之前的胜利是运气。但到了官渡一战时,运气全没了,面对手下人才提出的种种见解他袁绍几乎是全部否定。到最后良机尽失,人才也开始流失。如此分崩离析,袁绍的官渡一败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