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
季孙行父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孙行父为季氏,而非季孙氏。
其祖父是鲁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称“季友”,季友辅佐鲁僖公执政多年,谥成,史称“成季”。成季有子无佚,无佚生行父。季孙行父为人谨小慎微,克俭持家,执掌鲁国朝政三十多年,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风气;开初税亩,促进鲁国的改革发展。
季孙行父上承其祖成季之遗风,下启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政治。正因为他的努力,鲁国三桓才得以顺利成长,从而成为日后凌驾于鲁君之上的强势卿家。
季文子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季文子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以此来收揽人心,并招纳人才,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兰陵文峰山
鄫国(今山东省兰陵县向城西北)城西有一连绵的山麓,供奉着鄫国人世代拜谒的神庙,此山时称神峰山,山麓以北便是群山连绵的季氏封地费邑。神峰山背负鲁国群山,面向鲁南平原,遥望鲁国次室,山上清泉长流,山前泇水环绕,是一风水宝地。鄫国人为了表示归属鲁国的诚心,鄫太子巫便将季文子灵柩迎往神峰山安葬,并将神峰山命名为鲁卿山,以此表明鄫国已正式成为鲁国的附属国。鲁襄公授予行父的谥号为“文”,后人又称鲁卿山为文峰山,在其墓地前建立季文子庙,并将文峰山东鄫城西面的泇河支流河叫季文子河。文峰山号称“鲁南小泰山”,具体位置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文峰山景区主要景点有季文子墓、季文子庙、文峰积雪、文峰祠、千年银杏树、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季文子是怎么死的
季孙氏为鲁国正卿。季文子死后,季孙氏传到第四代人,季文子之子季孙宿(季武子)执政,从继其父而
共33年(前568-前535年)。其后来是第五代∶季悼子(季孙纥),未立为卿而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5年(前535年-前530年);第六代∶季平子(季孙意如),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25年(前530年-前505年);第七代∶季恒子(季孙斯),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13年(前505年-前492年);第八代∶季康子(季孙肥),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24年(前492年-前4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