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常说一句话,叫“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七情六欲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
咱拆开来说。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哪七种呢?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这说法从哪来呢?如果你看过《还珠格格》,应该记得,乾隆皇帝罚小燕子抄写一百遍《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七情”就出自其中。
那么为什么七情包括这些呢?说来还挺复杂的。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
那么你肯定注意到了,“怒”因为“恶”而产生,“乐”因为“爱”而产生,所以在“喜、怒、哀、乐”之外,加上了“恶”与“爱”,情感就从四种细分为六种了。
祖先们对情感的划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按说六种不少了吧?可是古人说,人在“怒”、“哀”这两种情绪“将至而未至”——也就是情绪还没到“点儿上”的时候,还会产生“惧”,所以六种情感又被细分成了七种,这就是“七情”的由来了。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问,刚才不是说七情里有“欲”吗?为什么解释的时候,没有提到“欲”,反而提到了“乐”?
问 得好,古人早有解释。“乐”和“欲”是相通的。那么这个“欲”,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说,是贪欲。“贪欲”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全是贬义,它指的是本能的需求,比如眼睛需要看到东西,耳朵需要听到声音——《礼记》里说,七情是“弗学而能”。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用学就会,是本能。
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