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春秋历史事件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中文名:春秋

主要君主: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

主要历史著作:《春秋左氏传》

历史事件:长勺之战、城濮之战、商臣弑君

起始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主要诸侯:晋、秦、齐、宋、卫、曹、楚、郑

诸侯世总数: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莒、邾、杞、杨、蔡、剡、任、藤、倪、曾、缯 、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凡、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范、氐羌、蜀、闽芈、孤竹、秽、箔、令支、不屠何、舒龙、舒鲍、舒龚、翟祖、一异、鄷、雍、亳、徐吾、草中之戎、公由、彭戏氏、周、蒲、西戎、绵诸戎、绲戎、翟戎、义渠、大荔、乌氏戎、朐衍戎、拾林胡、楼烦、东胡、圭、妢胡、召、郓、复、费、甘、麋、阳夏、尹、小虢、裨、鯈、鱼、邦戎、冀戎、九州岛戎、阴戎、巩、复稾、夔、鄑、挚、戴、鄅、祝其、蓐、姒、佟、泉、过、冀、谷(榖)、牟、柏、颛臾、介、鄾、鱿、邶、桐、柳、丰、观、大庭、骀、莘、鄟、潜、绚、翨阳、穷、微、甲父、稷、盟、郎、檀、郚、酅、鄄、邬、萧、弦、英氏、瑕、姜、井、武、穆、益、溓、明、王叔、于余邱、郭、铸、殷邱、共、光、胙、管、杜、鄀、鄂、析、廪、贰、西州、聃、宗子、皖、妢、妣、庐、鼓、都、邗、燕京戎、鄋瞒、东不羹、西不羹、户戎、伊洛阴戎、河宗、肃慎、豲、崇、轸、养、无终、令支,邹、苟。

前期

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是发生于周朝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也是周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前为西周,东迁则标志着西周的结束、东周的开始。

携王余臣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王,周携惠王。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

庄公小霸

郑庄公。庄公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孙等皆未能成,终究在战国的时候被韩所灭,走完了它的历史历程。但是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个跳出来的地方政权。

楚国称王

晋国分裂

在昭公之子顷公在位期间,六卿借顷公之手消灭了祁氏和羊舌氏这两家公室最后的支脉和拥护者,将其封地尽数瓜分,从此公室便再没有可倚仗的势力了。当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之时,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便更加激烈。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齐、卫于郹氏(今山东巨野附近)相会,攻晋的河内,第二次弭兵之盟至此完全破裂。从此出现了以齐为主的东方联盟与晋之间的对峙,晋的盟主地位已只是个摆设。

也就是宋卫攻晋的当年,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同其余四家不和,两国联合鲁国支持两家意图借机获利。这次内乱最终被晋国平乱,中行氏和范氏被驱逐,其封地被另外四卿瓜分,至此晋卿还剩下知、韩、魏、赵四家。

共叔段之乱

共叔段之乱,《春秋》称之为郑伯克段于鄢。发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郑庄公廿二年),是春秋初年在郑国国内发生的一场内乱。

周郑交恶

周郑交恶发生於前720年,郑国侵犯东周的国境。

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後来,周平王宠信虢公忌父,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怨恨周王,周王随即澄清,并以王子狐入郑为人质,郑国遂派遣世子忽入 周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周朝廷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庄公派遣郑卿祭足率领郑军在四月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温地的麦,又於当年秋天再率领郑军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成周的禾,周郑关系因此进一步恶化。

东门之战

东门之战发生於前719年,卫国、宋国、陈国及蔡国攻打郑国的一场战争。

前719年,卫国州吁弑卫桓公自立,打着郑庄公胞弟共叔段在卫国避难的儿子公孙滑的旗号,通过行贿等手段及宋殇公不满郑国收留他的堂兄公子冯,纠合陈国、蔡国、宋国攻打郑国,围攻郑国的东门,五日後才退兵。此战不单延续因公孙滑挑起郑、卫之间的战争,更开启了一连串郑庄公与众诸侯(尤其是宋殇公)的战役。

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

名称:繻葛之战

地点: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

时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

参战方:郑国,东周、陈国、蔡国、卫国

结果:郑军胜利

参战方兵力:不明

伤亡情况:不明

周联军统帅:周桓王、周公黑肩、虢公林父

郑军统帅:郑庄公、曼伯、祭足、原繁

北戎侵齐

曲沃灭翼

在春秋早期,晋国发生过一起同宗相残的血案。最终经过长达67年的斗争,被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的小宗完全灭掉盘踞都城(今山西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堂而皇之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後来,周桓王派虢仲率兵讨伐曲沃武公,武公只好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公子缗为晋的国君,曲沃未能吞并晋国

名称:曲沃代翼(曲沃灭翼之战)

地点:晋国都城翼城

时间:前704年

参战方:晋国、曲沃

结果: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侯

主要指挥官:曲沃武公、翼城军民

齐灭纪

齐灭纪之战发生於前693年,齐国攻灭纪国的一场战争。春秋历史

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前691年秋天,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不安定为由谢绝鲁国。前690年,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独立的纪国就此灭亡。纪季一支继续作为齐国的附庸残存。

中期

管仲相齐

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管仲为什么没被处死的问题时说的。大盖召忽的死,是为了操守贞节;管仲不死,是为了建立功勋。齐桓公是兄长,应当立他为王。公子纠,是弟弟,应该辅佐哥哥不应该争夺王位。

所以圣人不谴责他为什么不殉死而称赞他的功劳。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北杏之盟

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1年,齐桓公霸业初成。公元前681年春,齐桓公在山东东阿(当时地名叫北杏,与共产党早期创始人王尽美家乡一个名字,不同地方),与宋、陈、蔡、邾几个小国的国君会盟,齐桓公成为盟主。 此前也不是没有盟会,但都是由周天子主持。以诸侯(未造反的诸侯)身份主持盟会,担当盟主,齐桓公是第一个。 春秋五霸辉煌篇章,由此翻开。这就是北杏之盟,开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遂国因没参加这次会盟,导致了当年的齐灭遂之战,可见当时齐桓公在诸侯之间的地位。北杏会盟的参加者虽然都是一些小国,但它掀起了齐桓公称霸的序幕,对其称霸有一定意义。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论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谷梁传》称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四次。

尊王攘夷

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出自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存邢救卫

管仲辅佐齐桓公,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整顿,对内,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有民心,都是蒸蒸日上。对外,齐国展示威信,使诸侯都凝聚在齐国的麾下,齐桓公的霸业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但就在这个时候,一支北狄的游牧人群入侵中原,他们攻城掠地,抢掠烧杀。这对齐桓公的霸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那么,齐国能不能遏止北狄的进攻?它能保护中原诸侯的安全吗?

召陵之盟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齐桓公又进兵到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齐桓公退军到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南)齐桓公见不能用强力屈楚,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假道伐虢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葵丘之会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以宋国失败而告终。

重耳流亡

重耳流亡讲的是晋献公之子,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据说是先轸的谋划。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名称:城濮之战

地点:城濮(今山东鄄城县)

时间:前632年

参战方:晋国楚国

结果:晋国获得胜利

主要指挥官:狐毛,子玉

践土之盟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 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内使叔兴父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还赏赐给晋文公许多东西,其中有“大辂”、“戎辂”两种车辆及车辆上的服装和配备、红色的漆弓一件和一百个红色箭镞、一千个黑色箭镞。此外,周襄王还赏赐称为“虎贲”的勇士三百人给晋文公。周襄王给晋文公的命辞是“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意味让晋文公恭敬地服从天子的命令,以安抚四方诸侯,并惩治不忠于王室的邪恶之人。对于周天子的恩宠,文公辞谢三次,然后才接受命令,并且说道: “重耳谨再拜叩头,接受何宣扬天子的赐命!”晋文公三次之朝觐周襄王表示尊敬。城濮之役后,晋文公的这些措施,换得了周王室对他的支持,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已确立。

肴之战

公元前7世纪的上半叶,秦和晋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两国曾为友好相处。 晋献公有五子,长子申生因故被迫自杀,次子重耳被逼在外流亡19年。重耳流亡途中,历尽千辛万苦; 回到晋国,登上君位,整顿内政,增强国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后来秦背晋私与郑国结盟,秦穆公又想发兵袭郑,发兵袭郑。未曾料到郑国已有准备, 袭郑失败,不得不退兵西归。晋乘机在肴山追击秦军,秦军大败,三帅被虏。这就是所谓肴之战,以秦败晋胜而结束。

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至肴(今河南洛宁西北)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肴之战”。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向西,进攻戎地,“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周襄王为此还曾派特使祝贺,伺候秦在西方取得“霸西戎” 的地位。

赵盾主盟

公元前613年,赵盾主盟,与宋、陈、卫、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在宋地新城结盟,晋国再度控制中原诸侯,楚穆王晚年的一切努力因赵盾的反攻而化为乌有,只有蔡国还在坚持附楚。而次年,在赵盾的进攻中,蔡国被迫签下城下之盟,蔡国也从此消失与历史中。前610年,赵盾再度主盟与诸侯会盟与于扈,诸侯此时与晋国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赵盾匡扶晋国霸业,压制了楚国的嚣张气焰。 而此时,赵盾最强劲的敌人,楚庄王也开始慢慢登上历史的舞台,楚晋的天平又开始偏向了楚国。两个人是一生的对手,两个人主导楚晋战争,也是春秋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史书记载赵盾应该是善终。

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若敖氏之乱

楚国的若敖之乱,是楚国贵族争夺王位的动乱,也是楚国的宗族奴隶制的必然恶果。楚国是一个奴隶制因素甚浓,而封建制因素脆弱的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些宗族领主手中。而若敖氏正是这些宗族领主中的一支,若敖氏的子文当上楚国令尹即国相后,其弟子良也当上掌握军权的司马。这样,掌握了楚国军政大权的若敖氏,自然不会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等到楚庄王即位后,若敖氏后人子般、子越继为令尹、司马,野心勃勃的越椒终于发生了叛乱。在这场动乱中,贲皇因受到的牵连,不得不逃到晋国,并受到了重用。晋楚鄢陵之战中,为晋军出谋划策,一举打败了楚军,为晋国建立了大功。后来苗贲皇被晋厉公加封为佐政,成为晋国八大良臣之一。

邲之战

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因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故此战又作两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晋军的重要作战。

鲁初税亩

鞍之战

鞌之战 即春秋晋齐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史记》中记载关于齐顷公要尊晋景公为王,“齐侯朝于晋,将授玉”,是要把朝见天子时所用的玉圭交给晋景公,是表示恭敬、臣服。

司马迁理解为要尊晋景公为王也可以。《史记》齐太公世家,索隐:张衡记载古代天子、诸侯的礼节。诸侯朝见不需授玉,朝见天子时授玉。授玉不是授王,齐顷公没有资格授予晋景公王爵。郤克上前阻止了齐顷公,表示晋景公不敢接受。鞌之战是晋齐两个长期友好的国家之间不多的几次战争,这是因为在楚庄王强盛,齐国奉行了同楚国友好,经常攻打鲁国和卫国,齐顷公不仅羞辱了晋国使臣郤克,还不出席诸侯会盟,引起宣公十八年诸侯讨伐,当时齐国和晋国已经议和。可是成公元年齐国就利用周王室同戎国矛盾,晋国不能东顾准备对鲁国用兵,鲁国的臧宣叔一面加强战备,一面同晋国结盟,防范齐国和楚国联合对鲁国进攻,成公二年大战爆发,齐国攻打鲁国,但楚国却没有配合出兵,直到齐国战败,在冬天楚国和郑国才去攻打卫国,又背着晋国私下和诸侯会盟。晋国在成公元年虽然调解成功了周王室和戎国矛盾,但是周王室和戎国依然爆发战争,晋国要保护周王室,也不愿刚同齐国交战后再战,所以在成公二年避免同楚国交锋,齐国被盟友楚国骗了后,重新同晋国结盟。

虫牢之盟

虫牢之盟出自于《春秋公羊传注疏》,“取鄟。鄟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于邾娄?讳亟也。讳鲁背信亟也,属相与为虫牢之盟,旋取其邑,故使若非虫牢人矣。鄟,音专。本亦作"专’。” [疏]“鄟者何”。解云“欲言是国,曾来未有;欲言是邑,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华元弭兵

鲁成公十二年 ( 公元前579年 ) ,在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签订的合约是:“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晋国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

名称:鄢陵之战

地点: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

时间:公元前575年

参战方:晋国楚国

结果:晋国获胜,楚国撤兵

参战方兵力:不明

伤亡情况:不明

主要指挥官:晋厉公、栾书,楚共王、子反子重

晋悼公新政

晋悼公新政指的是晋悼公在位期间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湛阪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最后一战。春秋诸侯争霸战争中,晋与楚为争夺中原(两国之间宋、郑、曹、卫诸国)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著名的有城濮之战、鄢陵之战,双方各有胜负,旗鼓相当,都难以完全控制中原。

公元前572年晋悼公继位,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一时间霸业复兴。悼公十五年(公元前557年),晋联合诸侯攻许 (都叶,今河南省叶县叶邑镇),驻军函氏(许地,今叶县北)。晋将苟偃率晋军攻楚,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市区湛河以北、西高皇旧村以北至北环路一带擂鼓台及落凫山南伸之慢坡),楚师受挫败退。晋军攻至楚方城(楚长城,今河南方城至泌阳间),取城外诸城邑后,回军攻许,随后撤军。晋胜楚后,又多次同吴国会盟,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晋也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宋向戎与晋赵武、楚屈建友好协商后,倡议弭兵,晋、楚、齐、秦等13国响应,在宋会盟。此后5年,中原各国无战争,晋楚争霸也就此结束。

晋楚湛阪之战,是春秋时期483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晋楚两国从晋文王、楚成王以来,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进行长达80年的争霸战争,可谓战无虚日,给中原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万分疾苦。晋楚湛阪之战,楚军大败南逃,晋军乘胜追击,至方城大获全胜。湛阪之战后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晋楚均已疲惫,形成均势,两霸从心理上急于相安,经过两次弭兵大会,形成近半个世纪的相对稳定局面。使中原政治军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在高校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对此役多有叙述。

三桓分公室

栾盈之乱

弭兵之盟

弭兵会盟举行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华元、向成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这两次弭兵会盟中比较有名的是在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7月举行的那一次。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与以往的会盟不同的是,以前的会盟都由国君亲自参与,这次弭兵会盟却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

后期

崔庆之乱

灵公九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年,晋悼公伐齐,齐令公子光质晋。十九年,立子光为太子,高厚傅之,令会诸侯盟於钟离。二十七年,晋使中行献子伐齐。齐师败,灵公走入临菑。晏婴止灵公,灵公弗从。曰:“君亦无勇矣!”晋兵遂围临菑,临菑城守不敢出,晋焚郭中而去。二十八年,初,灵公取鲁女,生子光,以为太子。仲姬,戎姬。戎姬嬖,仲姬生子牙,属之戎姬。戎姬请以为太子,公许之。仲姬曰:“不可。光之立,列於诸侯矣,今无故废之,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耳。”遂东太子光,使高厚傅牙为太子。灵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为庄公。庄公杀戎姬。五月壬辰,灵公卒,庄公即位,执太子牙於句窦之丘,杀之。八月,崔杼杀高厚。晋闻齐乱,伐齐,至高唐。庄公三年,晋大夫栾盈奔齐,庄公厚客待之。晏婴、田文子谏,公弗听。四年,齐庄公使栾盈闲入晋曲沃为内应,以兵随之,上太行,入孟门。栾盈败,齐兵还,取朝歌。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待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晋,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闲。庄公尝笞宦者贾举,贾举复侍,为崔杼闲公以报怨。五月,莒子朝齐,齐以甲戌飨之。崔杼称病不视事。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宦者贾举遮公从官而入,闭门,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公登台而请解,不许;请盟,不许;请自杀於庙,不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於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墻,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人谓崔杼:“必杀之。”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从!”不肯盟。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东郭女,生明。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为太子。成请老於崔[杼],崔杼许之,二相弗听,曰:“崔,宗邑,不可。”成、彊怒,告庆封。庆封与崔杼有郄,欲其败也。成、彊杀无咎、偃於崔杼家,家皆奔亡。崔杼怒,无人,使一宦者御,见庆封。庆封曰:“请为子诛之。”使崔杼仇卢蒲嫳攻崔氏,杀成、彊,尽灭崔氏,崔杼妇自杀。崔杼毋归,亦自杀。庆封为相国,专权。三年十月,庆封出猎。初,庆封已杀崔杼,益骄,嗜酒好猎,不听政令。庆舍用政,已有内郄。田文子谓桓子曰:“乱将作。”田、鲍、高、栾氏相与谋庆氏。庆舍发甲围庆封宫,四家徒共击破之。庆封还,不得入,奔鲁。齐人让鲁,封奔吴。吴与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於在齐。其秋,齐人徙葬庄公,僇崔杼尸於市以说众。

晏婴相齐

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先后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手下工作,(他)因勤俭节约而得到齐国的重用。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就是只吃一个荤菜),他的妻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廷上,国君问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意见,国君没有问道他,他就正直地做事。国君(的指示)有道理,就服从命令去做,国君(的指示)没有道理,就根据命令斟酌情况去做。凭借这些,他历经三世齐君,都能扬名诸侯。

子产相郑

藏孙施行严酷的政令,子贡表示不同意,对他说:“难道你没听说子产做郑国国相的事迹吗?(子产的做法是)推举善良的、有实材的人,打击坏人赞扬好人,有治国才能的人不去过份计较他的短处,口碑好的人不去说他的小缺点;(这样一来),每家每人都能自给自足,监狱里几乎没有犯人。子产去世了,全国的人们都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全国三个月内都听不到弹琴娱乐的声音。(由此可见,子产)活着受人热爱,去世了也让人悲哀。

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奔吴,作品出自:《春秋左传》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欲向楚国复仇。经公子光阻扰,说服吴王出兵攻楚不果后,引荐专诸于公子光,图谋政变之后借公子光之力复仇。

王子朝之乱

面对群雄争霸的严峻形势,东周君臣依然不思奋发图强。王子们争宠以夺嫡,大臣们视废立为儿戏,因此宫廷政变不断。发生在春秋后期的王子朝之乱延续十几年,更使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王子朝,原名姬朝,是周景王姬贵的庶长子。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

景王初立嫡长子猛为太子。但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公元前520年夏,周景王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但未颁诏而暴病,景王自知必死,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景王卒,周大夫单旗、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派剑客刺杀了顾命大臣宾孟,立王子猛(姬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单旗、刘卷违先王遗诏,刺杀顾命大臣,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怒。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集合家兵,以南宫极为帅,攻打单旗、刘卷,悼王命令平叛,但悼王不得人心,刘卷率领的王室军队很快被击溃,悼王逃出洛邑,向晋国告急。诸大臣立王子朝为王。

鸡父之战

鸡父之战是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夏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大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的作战。

刺杀王僚

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中国南朝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锺离城是临傍淮水的军事要塞,由於地近建康,扼守淮南险要,自南北朝分裂以来,一直是双方势力必争的战略要地,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战事,尤其北朝的南征行动中,泰半以锺离为首要目标,仅梁武帝在位期间,至少发生过三次争夺战。但因锺离地势险峻,加之北人不习水性,南朝方面取得了大部份的胜利。

名称:钟离之战

地点:钟离城及其邻近之邵阳洲

时间:公元507年

参战方:北魏、萧梁

结果:梁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两军皆号称有众百万

伤亡情况:俘斩北魏军近三十万

主要指挥官:元英、杨大眼;昌义之、韦睿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国与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此战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名称:柏举之战

地点: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

时间:公元前506年

参战方:吴国,楚国

结果:吴国胜利

参战方兵力:吴国 30,000人、楚国 200,000人

主要指挥官:孙武,沈尹戌

堕三都

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堕毁三桓私邑的事件。

三都是季孙氏的费邑、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为了加强君权,派仲由堕毁三都。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势力,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费邑宰公山不狃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齐国。之后,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使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最终失败,孔子不久之后,也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槜李之战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五月,越王允常死去,吴王阖庐积多年的怨愤,乘丧起兵伐越。越嗣王勾践率兵抵御,双方在槜(zuì,音醉)李(今浙江嘉兴县西)摆开战场。勾践见吴军阵势严整,命令敢死队冲锋,为吴军擒获。再次组织敢死队冲锋,又为吴军所擒,而吴军阵势仍然岿然不动。勾践见二次冲锋不能成功,另派罪人排成三列,各持剑注于颈上,走到吴军阵前说,现在吴、越二君交兵,臣等违犯了军令,在君的队列前面行为不果敢,不敢逃避刑罚,谨敢自首而死,于是都自刎而死。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大败吴军。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庐,斩落他的脚趾。阖庐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阖庐临终命其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

槜李之战,虽然以吴败越胜告终,但当时吴国领土广大,兵强马壮,实力远超过越国,越并不是吴国的对手。然而,越却战胜了吴国,这就教育了吴国的执政者,要争霸中原,必先灭掉越国,以扫除后顾之忧。

由此又引发了吴、越夫椒之战。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黄池之会

黄池之会是春秋末年吴国倾全国之兵逐鹿中原与晋会盟的一次历史事件。吴国在西破楚、北败徐、齐、鲁之后成为东南一霸。遂向西北进军,会晋定公于黄池(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南)。吴军“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在吴王夫差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时,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吴都姑苏为越偷袭。黄池之会达到了吴国北伐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田恒弑君

陈相公,即妫皋羊,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申公胞弟,承袭陈申公担任该国君主。既是“陈公子奔齐”的陈完子。之后陈氏一族改姓“田”。传至田恒子(陈恒子)时,陈恒子弑君夺位,至此世称齐为“田齐”以区分原来姜世一族的“姜齐”。

越灭吴

越灭吴之战是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475年,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越国虽然在开始时处于下风,并一度亡国,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经过一系列战争后攻破吴都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迫使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越王勾践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名称:越灭吴之战

地点:长江三角洲地区

时间: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475年

参战方:吴国、越国

结果:越国最终获胜,吴国灭亡。

主要指挥官:夫差、勾践

徐州会盟

徐州会盟指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北上在徐州地区会盟诸侯,确定霸主地位的历史事件。

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子胥的帮助下,看到了争霸的希望,但在会稽山下,功败垂成,被越国射死,其子夫差时刻不忘复仇,终于在夫椒大败勾践,使得飞扬一时的越王成为自己的马夫。

正当夫差黄池纵横天下之时,国都姑苏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倾全国之兵逐鹿中原的夫差永远也不会想到那个曾经吃过自己粪便,当过自己马夫的勾践能够在瞬息间集齐五万甲兵,挥师伐吴。慌了神的夫差慌忙赶回姑苏,与越军对峙与笠泽,带着骄纵之意的吴军丝毫不将越军放在眼里,但越军在勾践、范蠡的训练下,早已脱胎换骨,训练有素,乘着夜色,越军潜水渡河,拂晓时分如天兵般出现在吴军的面前,吴军大乱,死伤无数,元气大伤,三年后,越军围困姑苏,夫差自裁。

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公元前472年)的时候,琅琊作为继会稽(今绍兴)之后越国的国都.当时,越国趁吴王率军攻打晋国之机,出兵截断了吴国的后路,从而灭掉了吴国,疆域北扩到了琅琊地区。至此,年逾五十的越王,在徐州与诸侯会盟,与诸国共同尊辅周室,当上了春秋最后一代霸主.被周元王封为“越伯”。但此时,已历经200余年的春秋时代也走到了尾声。两年后的一个冬天,越王勾践卧病不起,死于琅琊。琅琊作为越国国都,一共延续了二百多年,最后被楚国吞并。

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是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内部四个强卿大族智、赵、韩、魏之间为争夺统治权益,兼并对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役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伯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词条  春秋  春秋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