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一天行驶两百多公里的速度

  在交通工具贫瘠的古代,除了骑马这种可以快速传递消息的方式,古代就没有其他更快速的交通工具了,因此,古代想要传递非常重要的信息,就会有“五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这些说法。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驿站,作为给传递信息的人提供住宿和换码服务的地方,在传递信息的整个流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有了类似于驿站这种存在的烽火台、邮驿。

  从唐朝开始,这种驿站就逐渐发展了起来,唐朝时期的邮驿就已经在全国都有建立了,还分为陆驿、水驿和水陆兼有的驿站,遍布整个国土的驿站就有一千多个,并且按照规定,两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大概保持在20米左右。

  唐朝时期的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就是通过驿站传递的。在当时,一匹普通的马,一天可以行走大约180里,最快的马,一天甚至可以走600里。安禄山宣布造反的位置是在范阳,与当时位于华清宫的唐玄宗相距足足有3000里,而不过六天以后,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就传入了唐玄宗的耳朵里。

  这样看来,每天的传递路程大约有500里之多。再根据当时唐朝路程单位与如今路程单位的换算,唐朝的一里相当于现在的四百五十多米,那么,一天500里,也就相当于,现在一天行驶两百多公里的速度。

  这样的速度就被称为是八百里加急,而这种加急传递信息的速度,甚至已经到了会威胁到传递信息的人的性命的地步。毕竟,要达到一天骑马行驶两百多公里的速度,传递信息的人肯定是不能好好吃一顿饭以及好好睡一晚觉的,就连马都几乎得一天就要换一匹,更别说是骑在马背上的人了。

  而驿站制度发展到最顶峰的时候,就是在元朝了。众所周知,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靠着多代帝王的发展和巩固,元朝时期的疆域是历朝历代中最为广阔的。而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土上传递信息,就得需要更多的驿站驿站制度也就得到了强化。

  据《马可波罗行记》的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由此可见古代驿站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只不过,要用“八百里加急”来传递一则消息的情况发生的并不多,大多都是在一个国家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入侵,或者是国家内部发生了浩大的起义或者叛乱,又或者是国家内部发生了损失非常惨重、波及范围非常大的自然灾害,否则朝廷一般是不会启用“八百里加急”这种传递信息的速度的。

  参考资料:《马可波罗行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加急  加急词条  百里  百里词条  两百  两百词条  行驶  行驶词条  公里  公里词条  
综合

 ​明朝服饰 明朝皇后礼服详解

礼服是明代后妃的朝、祭之服,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等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礼服。洪武元年,朝廷参考前代制度拟定皇后冠服,以袆(huī)衣、九龙四凤冠等作为皇后礼服。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