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闯王不纳粮军队吃什么?李自成是怎么死的?

在古代起义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口号,在很多电视剧里面都会有这样的演绎,闯王李自成当年也有个口号,叫做“迎闯王,不纳粮”,意思就是说,百姓只要打开城门迎接闯王李自成,那么是不需要交粮食的。我们知道,粮食对于军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保障,古代战争攻克城池之后,很多时候首先做的就是搜寻战利品,粮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是李自成说不纳粮,那他的军队吃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百姓不纳粮,李自成吃什么

赋税支撑着国家的开销,对于各地农民来说,也是压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座大山。当时主要是靠天吃饭,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那么赋税就成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古以来,老百姓只要是能吃饱肚子,逼不到份上都不会选择揭竿而起。在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朝廷内外麻烦不断,所有的钱财都得来源于农民的赋税,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有粮食来缴纳赋税,起义者如雨后春笋一般。

李自成也是起义者之一,他并不是一上来就是起义军头领,而是在闯王高迎祥麾下当兵,他打仗勇猛有胆识,有能力,很快便成为了闯王的得力干将,闯王不幸牺牲之后,李自成便被其他将领拥护为新任闯王,继续带领他们前进。

李自成起义初期肯定是将粮食分给百姓了,在当时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饱饭的,他们听说跟着李自成能有饭吃,蜂拥而至。老百姓自己在家吃不上饭,跟着闯王能有饭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李自成的队伍里面,跟随着闯王攻城拔寨。

起义军初期靠着这个政策,使得起义军急速扩张,他们不停的攻打新的县城,攻打下来之后便开仓放粮,除了满足队伍的基本开销之外,其余的粮食全部免费发放给当地的百姓。于是百姓继续加入起义军,继续去攻打新的城市。

这样的好处便是可以借着官府的存粮迅速拉起队伍,但是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他们必须得不停的流动攻打城池才行。起义军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得饿肚子,这对于一只军队来说是致命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军队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后期补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但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大后方哪是说建就建的起来的,李自成前期军队的吃喝用度,就靠着攻占城池,抢夺官方钱财与存粮维持基本的稳定。

2、竭泽而渔,李自成终食恶果

李自成不纳粮的政策没能落实到最后,在于他不懂得及时变通,不纳粮只能维持一时,推翻前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就要让老百姓有吃的喝的,能自产自足然后还可以供养整个国家。仅仅靠着前朝留下的那点资源,短期内招兵买马还是可以的,并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

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之后,对前朝官员与富户继续抢夺,最终导致自己没办法立足于统治层,反倒使得关外的大清趁机入主中原。在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理天下,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李自成的失败在于不懂的灵活变通,这也是数次农民起义的局限所在。

百姓不纳粮是起义初期的一个口号,为的是招兵买马收拢人心,如果真的能持续发展下去,赋税是必不可少的,但前提是百姓自己能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

李自成前期取得天下的过程向人们证明他的政策是对的,可他没有治理国家的理念与法则,一个政权的运转起核心还是要依靠对于百姓的有效治理,他在取得政权之后,没能将全国的精英层利用起来,而是将他们推向了对立面,注定了最终的失败。

3、李自成是怎么死的

顺治二年(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统兵出战,受到挫折,李自成亲率马步兵拒战,又被清军击败。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连袭清营,俱败。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进逼潼关口。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堵截清军。十一日,清军先用红衣大炮轰击,接着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大顺军仍顽强奋战,以骑兵300反击,又分兵迂回到清军阵后攻击,但都失败。这时,北路清军由阿济格率领,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经十三天激战,潼关失守。李自成见清兵两路夹攻,陕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入襄阳,“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

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大顺军,切断其东下去路。李自成见东下已无可能,便掉头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闯王  闯王词条  李自成  李自成词条  纳粮  纳粮词条  军队  军队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