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慈禧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她说了什么遗言吗?

慈禧太后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太后,可以说很多人对她都是看法不一,也是褒贬不一的。但是不管后世怎么说,慈禧所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却也是已经成为无法抹去的事实,再怎么说也是不可能更改的了。慈禧的一生不管怎么样,也终究是有走到头的一天,那你知道慈禧太后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吗?因为光绪皇帝只比慈禧早死一天,因此她生命的最后一天,一定有一部分是和光绪的后事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有没有留下过什么遗言呢?

1.慈禧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据记载,慈禧在最后一天,即1908年11月15日,依然在处理朝政,其中还包括了光绪驾崩的国丧大事。当然,慈禧的任务可不仅仅在于处理光绪的后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的定夺——立溥仪为帝。

据说当时光绪驾崩,慈禧十分悲痛。不过孰真孰假,也仍未可知,总之,因为所谓的“悲从中来”加上曾经的日夜操劳,慈禧旧病缠身,病倒在宫中。

15日早晨,慈禧如同往常一样起床,在宫女的服侍下用完早膳,随即前往正殿,一为光绪发丧处理他的身后事,二来则是为了册封新帝。当时在场的除了王公大臣,还有光绪的遗孀,正是在前皇后的扶持下,慈禧才进入了正殿。

商讨完毕,确立了册封溥仪为新帝后,慈禧回到自己宫中吃起了午饭。一如往常一样,她的午饭极尽奢华之事,遍布山珍海味,各种珍馐美食,而慈禧本身也非常有胃口,丝毫不见暴毙先兆,甚至还多吃了几碗饭。

变故发生在午饭后,慈禧感到昏昏欲睡,浑身乏力,最初她以为是困了,便吩咐宫女们退下,自己要休息。只是没过多久,她就浑身乏力呼吸困难,深感自己大限已至,她连忙召集大臣拟写遗诏,吩咐了“再不许女人干政”之后,让太监将夜明珠放进自己嘴里,最后含着夜明珠去世。

慈禧死后,葬礼规模十分盛大,甚至远超一国之君的体制,而陪葬品更是数之不尽。因此也就发生了名动一时的“东陵盗宝案”,死后并没有得到安息的慈禧太后,也许还是为自己的专政付出了报应。

正是因为慈禧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上位者的责任感,才导致了晚清奄奄一息的局面。茫茫尘世、漫漫人生,如今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后的功过是非,最终还要由后世定夺。

2.慈禧的临终遗言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对列强宣战(并未下宣战诏书)。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灭义和团,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并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紫禁城东华门,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同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同年10月6日,慈禧发卒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直隶,历时三月于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君上大权”。

1908年,由于慈禧通过照片外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签署法案,退还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之后,英、法、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七国退还中国之庚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对兴办教育事业颇有效果,应当肯定。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3.对慈禧的评价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慈禧  慈禧词条  遗言  遗言词条  度过  度过词条  最后  最后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人物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怎么也死了

其实说到三国啊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很多悲情的事情,比如曹操杀华佗,再就是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头被砍掉了这件事情,事情虽然可惜是可惜,但是我们不妨来分析分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