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曹操的谋士荀彧背后的颍川荀氏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近几年的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荀彧一直是一个很受人注意的角色,他一生为汉臣,尽管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内心深处一直是向着汉室的。而提到他,可能会有人想起来,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颍川荀氏”,那是荀彧背后的家族势力,看人物们的表现,这个家族必定不是一股小力量。那么,这个颍川荀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呢?

颍川荀氏是后汉至西晋时期的典型士族之一,经历了从后汉末年形成世家大族再变成魏晋高门的整个时期,在晋室南渡后式微,并最终湮灭于南朝。从汉至隋,史书记载者百人,从政者诸多,各代人先后不同程度的参与了曹魏、西晋、东晋的建立和发展;联姻婚宦不是皇室就是其余高阀望族,是当之无愧的高门士族。

一.后汉时期

后汉一代,豪族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把握仕途(举荐、世官、门生)、垄断文化(家传经学)、控制乡里(聚族、庄园经济、荫庇),一步一步侵蚀皇权。颍川荀氏就是后汉时期发展起来的世家大族,家族发展的奠基人是荀淑。荀淑“苙名事理,号称神君”,是颍川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名士。荀淑盛名除了自身“清识难当”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与党人交流紧密。

后汉末年,士人们频繁交游,以地域、师承为媒介,形成了一个个团体,也即是党人。党人中的核心是“三君”“八俊”“八及”“八顾”“八厨”,三君中的陈蕃,八俊中的李膺、王畅,都是荀淑的学生。这几人都是党人中的领袖级人物,作为他们老师的荀淑,自然盛名。

皇权面对士族的侵蚀,选择依靠的是皇权的两个附属,外戚与宦官。荀淑入仕时,讽刺执政的大将军外戚梁冀,被排挤出了朝廷;接着桓帝借宦官之力诛灭梁氏,又开始了宦官专权。士人们不喜欢外戚,更不喜欢宦官,尤其是他们阻碍了自己正常的仕宦之路。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并最终造成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以大量党人终身禁锢结束。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荀淑认为“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应当“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沈,与时抑扬”,对时局失望之余,决定保全家族。但在大将军外戚窦武辅政期间,士人与宦官双方矛盾再次激化,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这一次,以血腥的杀戮结束。颍川荀氏中的荀昱(也为八俊之一)被杀,荀昙禁锢终生。

颍川荀氏经此波折,家族子弟开始潜心治学,钻研儒学。荀淑八子,号称八龙。八子中,荀绲曾为周瑜祖父征辟,最后官至济南相;荀靖品德出众,恪守儒学,终身不仕,为许劭所重;最著名的则是荀爽。荀爽曾拒绝司空袁逢的举荐,但袁逢死后据《礼》为其守孝三年,天下敬重(袁逢,出自后汉顶级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绍、袁术之父)。黄巾起义爆发,荀爽为太原王允所辟,党锢解除后,为大将军外戚何进所征,但何进瞬即死于宦官之手;董太师入朝,荀爽不足百日就从一介白丁升为司空,曾在董太师迁都一事上,搭救过弘农杨彪、颍川陈纪。迁都后,与王允谋诛董太师,未几而卒。

颍川荀氏,自荀淑奠基,到荀爽位列三公,此时门第已成,标志着颍川荀氏从地方豪族转化成中央士族。颍川荀氏之兴起,首先赖于有一名天下名士,德行高超,声誉播于天下,其次在于家族繁茂,家学相传,终于有人登顶台阁。

二.三国时期

自董太师进京后,天下大乱。荀绲之子荀彧认为颍川四战之地,乱世不宜所居,举族迁往冀州。冀州牧韩馥,颍川韩氏。荀彧之弟荀谌说服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成为了袁本初鹰扬河朔事业的开端。袁绍待荀氏兄弟以上宾之礼,荀谌为其谋主,但荀彧认为袁绍难成大事,与荀谌别,投奔曹操。

颍川荀氏这一选择,不但给日后家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正处于弱势的曹操集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荀彧常年为曹操镇守后方,“居中持重十余年”,巩固基础,破吕布、定徐兖,迎奉汉帝,平袁绍,功勋卓著;更重要的是举荐人才,“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攸为曹操谋主,曹操称其“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降张绣、擒吕布、败袁绍,定河北,荀攸都参与其中,据说共献大计十二次。荀彧之兄荀衍,镇守邺城,都督河北;堂兄荀悦为侍中,执掌机要。

颍川荀氏为曹操集团内部的士人之首,影响巨大。其与颍川陈氏、颍川钟氏、河内司马氏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关系,使其形成的势力,仅次于掌军的诸夏侯曹。在时局不稳的情况下,颍川荀氏善于应变,分成两支分别支持袁绍和曹操直到官渡之战;荀彧反对曹操晋封魏公,荀攸却带头劝进,家族内部通过不同的选择,保证了家族的连贯发展,减少了宗族覆灭的风险。

三.魏晋时期

颍川荀氏是汉末的世家大族,儒学传家,士人领袖,社会声誉极高。曹氏“阉竖之后”所代表的则是法家寒门,这也是曹操荀彧两人理想冲突的根源。但曹丕为了升级成魏文帝,需要与这些世家大族进行妥协,所以荀氏作为政坛一股力量,得以在曹丕这个个人喜好极为明显的皇帝时代得以保留。虽然荀彧的儿子娶曹操女儿,但与曹植深交,深为曹丕所恨。但毕竟荀彧荀攸是士人领袖,九品中正又来自其女婿颍川陈群,所以家族一直后继有人,地位不降。

曹丕曹睿两代皇帝,都短命早亡,没有活过河内司马懿。司马懿是曹丕四友之一,西拒诸葛,北灭公孙,功勋卓著。在士族代表司马懿与曹魏皇权冲突的高平陵之变中,陈泰、荀顗等毫不迟疑的就选择了支持司马懿。荀顗是荀彧六子,早年被姐夫陈群所赏识,后来又被司马懿赞叹是“荀令君之子也”。在贾充杀高贵乡公后,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忠于司马氏,所以最后在魏晋禅代之际,有“佐命弼导之勋”,累迁至三公。死后,司马炎为之举丧,皇太子亲自吊唁,这样的重视对维持颍川荀氏地位相当重要。

颍川荀氏的另一个代表是荀勖,荀勖是荀爽曾孙,少年长于舅家,也就是颍川钟氏。他最初为曹爽所辟,高平陵之变曹爽死后,无人敢去吊唁,只有荀勖前往。后来被司马昭引为心腹,执掌机要二十余年,成为其谋主。甚至在钟会叛乱时依然不减其信任,也是依赖荀勖之前的进言,以卫瓘为监军,平息了钟会叛乱。此外,还有荀彧曾孙荀恺,外公为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之表兄弟,也是权重一时。

但这个时期的颍川荀氏,已经不再是后汉三国时期的二荀那般品德高洁,反而为了权势经常做出专权之事。比如荀顗党附于贾充,荀恺坚持拥护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荀勖排挤齐王司马攸、外调张华、忌恨羊祜。此时的颍川荀氏,虽然并没有完全抛弃了家学传统,依然在文学艺术上很高的造诣,政治上也有相当作为,但节操却早已变质。

魏晋时期是颍川荀氏的鼎盛时期,见于史书者四十余,其中一品五人,三品十三人。颍川荀氏的鼎盛归功于九品中正制和高平陵之变之外,其自身因素也很重要。首先是荀彧荀攸对于曹魏一代的显著功勋,另一个则是其与魏晋皇室和其他大族的联姻和灵活的政治态度。第三,是家族繁茂,靠宗族、姻亲、故旧相互提携。

四.东晋南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琅琊王氏扶司马睿于江左,建立东晋。荀氏后人于司马氏是戚旧,荀组也曾经“移檄天下共劝进”,所以在过江后依然受到重用,荀勖之子荀组曾经官至司徒,录尚书事。但当时政出于门阀,而非皇室,忠于司马皇室并不能给颍川荀氏的地位实际提升。

颍川荀氏毕竟是魏晋旧门,门第不低于琅琊王氏、河东裴氏,如果假以时间,未必不会复苏,因为东晋的执政核心就是过江侨姓。但过江后不久,颍川荀氏成员相继离世,导致家族势力大损,元气大伤。等到荀彧六世孙荀羡,终于迎来了转机。荀羡“少有大志”,尚公主,屡立战功,二十八岁拜徐兖两州刺史,为东晋开国以来最年轻者,“中兴方伯未有如荀羡之少者”。要知道当时“方伯之重,莫过荆徐”,在上游刺荆州的正是全面把家族提升为门阀的桓大司马。然而,荀羡突然病卒,英年早逝。自此之后,荀氏衰败。

过江之后的颍川荀氏,明显出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家族人员损失极大,子弟漂流,世系散乱,无法维持显宦,最终在南朝销声匿迹。

五.结语

颍川荀氏起于后汉末年,湮没于东晋南朝,是一个成员文化素养很高、对历史有相当影响的中古士族。荀淑博学为神君,荀爽无双为硕儒,荀顗制礼乐,荀勖首创图书分类、独立书法为艺术,等等,都是颍川荀氏在文化上的贡献。在政治上,早期的颍川荀氏儒学传家,立身甚正,和党人一道与外戚、宦官斗争,荀彧荀攸为曹操出谋划策,稳定后方,举荐人才,统一北方多有其力;中期则开始腐化堕落,荀顗“无质直之操”,荀勖把持朝政,排挤政敌,荀恺居高位而无所事事;到了后期,荀羡试图以军功再起,中兴家族,可惜早逝,再无能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颍川  颍川词条  谋士  谋士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家族  家族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人物

 柳永真的只爱美人不爱功名利禄吗?

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是崇安人,出生于沂州费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一直有着入仕的决心。在咸平五年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乡,...(展开)

人物

 真实历史上,包拯有没有后代?

宋代名臣包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刚正不阿的黑脸包公,脸虽然很黑,但是一双眼睛却像是明镜一般,照射出罪犯,为民做主,这也是人们爱戴包公的一大原因。不过,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