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刘邦与项羽两大阵营里面的两位谋士,张良和范增经常会被拿出来进行比较,有人认为张良能够获得刘邦的信任,最后也能善终,已经好过被项羽怀疑的范增很多了,也有人认为,范增是可以领兵打仗的谋士,在这一点就已经完胜刘邦手下的很多谋士相加起来。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究竟谁更胜一筹吧。
如果在秦末举行一场最强大脑的比赛,亚父范增和谋圣张良绝对是楚汉双方的代表参赛选手。在狼烟四起的战乱时代,我们透过史书闻到的是一场场充满火药味的征战和厮杀,看不见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头脑风暴的比拼,张良和范增都是强中手,谋略、胆识双方都不会输给对方,两个人看似各自为营,没有交集,其实站在领导者背后的他们,早就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角逐。
我们先看范增的资本信息。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秦末农民战争中是项羽的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再看张良,颍川城父人的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出生于没落贵族的张良,其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相。集智慧和修养于一身的张良,可谓是翩翩有礼,恭谨仁和,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这样看来,两人为君王出谋划策,智谋还是相当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比较下二人的实力。
智谋方面
要说智谋,一个张良刘邦夸奖他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个范增老谋深算,经验丰富,屡出奇招。两个人在智谋上真是高手对高手。不同的是,张良是个很有认知性的奇才,张良精于算计的智谋是范增能够看得见的,而其才艺志趣和独有的创造性加上良好的沟通性,是范增所缺乏的。所以刘邦敬服张良的奇谋,张良也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递给刘邦,从而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效用的发挥。
范增呢,对于各种事件都能预见结果,并且能够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求完整性,追求完美,所以在任何决断上都要求要果断、干净。这点事范增过人之处,但是范增在秉性上却不如张良,范增容易自大,傍着自己年纪大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两人在谋略上是不分高下的。
政治远见
范增与张良各自服侍的主君,是楚国的项羽和汉王刘邦。良禽择木而栖,范增和张良选择了不同的主君,机遇的不同,二人的命运也截然相反。
就统率能力而言,范增在项羽手下是有好几次亲自率军作战的,且每次征战的战绩都不凡,可见范增的统率能力并不差,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本来是想要辅佐他的好兄弟项梁的,结果项梁死了只好归附项羽,可惜项羽是个没有头脑的匹夫,有帝王的气度但却没有帝王的头脑,手里有个范增还不会用,屡次错失除掉刘邦的良机,让范增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尽管范增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如张良,我们试想,如果范增没有在项羽麾下,而是投奔了刘邦那么历史上对范增可就是另一番评价了。
再来看看张良,他的上司是刘邦,虽说出身、地位不如项羽,还好脑子比项羽好使,再加上人品又好,身边聚集了一帮好哥们有一群智囊团,张良在识人方面的运气比范增好多了。鸿门宴上,是张范两人的一次智慧交锋,此次事件,张良知己知彼,范增却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是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鸿门宴上即使,范增的计谋再完美,输给了决策者,这场正面角逐,张良笑到了最后。
司马迁给给范增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好奇计”,而对于张良则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对于二人孰高孰低,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