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黄萧养为何反明 黄萧养生平故事介绍

明英宗时期,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越狱事件,背后的策划者和首领是一个叫黄萧养的人。黄萧养成功越狱后,大举反明旗帜,共召集义军十多万人。黄萧养可不是什么土匪头子,品德败坏之人,他之所以会反明也是被逼的。黄萧养童年时期遭遇灾荒,他被父亲抵押给地主打工,后来遇见一位医者将黄萧养收为徒弟。一位医生为什么会走上起义这条道路呢?有关黄萧养的故事下面可以来了解看看。

1、带头越狱

黄萧养,本是一个赤脚医生,行医医德很好,但是因为反对压迫贫民的当地地主,双方关系不睦,打起来了,他杀死狗仗人势的地主狗腿子,被抓进了监狱。这让黄萧养十分气愤。

在狱中,黄萧养联络了数百名与自己一样的被明朝统治阶级诬陷为“山海盗”的狱友,结成同盟。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兑钱贿赂一部分狱吏,让狱吏帮他们将需要的武器运进监狱。

此外,黄萧养他们还对生活困难的狱友进行救助,送钱送物,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家里渡过难关,使其在狱中放下心来。黄萧养还整顿了狱中不良的风气,严禁打架斗殴、拉帮结派、赌博耍钱,统一了组织领导,团结了狱中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深受他们的爱戴与拥护。

在狱中得到武器后,黄萧养他们还与狱外的同伴们联系上了,约定了起事的时间,让他们做好接应。

正统十三年(1448)九月的一天,黄萧养率领数百名狱友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广州城越狱事件。到晚上,他们在狱外同伴的接应下,砍开枷锁,杀死了阻拦他们的看守监狱的官吏,冲进了广州军械局,夺得武器装备,举行了武装起义。

由于行动迅速,起义军很快冲出了广州城,抵达了安全地区,而明朝官方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得知了监狱暴动消息,急忙去镇压,可是,起义军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2、举旗反明

黄萧养起义后,得到了广东沿海地区人民的积极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许多百姓都是携家带口加入起义军的。

至于黄萧养起义的原因,主要是沙田问题。广东沿海地区,海滨地方因为海水冲积,形成了一种沙田,比较肥沃,适宜于耕种,此外,还适合养殖,许多时候海水上来,带来了许多海里的鱼虾之类的海鲜,也是当地人一种收入不菲的经济来源。

这些沙田,最初无人耕种。沿海地区,那些无地或地少的农民、渔民,迫于生计,进行开垦耕种,以此为生,却也能勉强解决吃喝问题。但是,后来,广州的大地主、豪民眼红了,利用包括“占沙”和“抢割”等在内的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侵占百姓们的沙田,与这些家里几乎揭不开锅的穷苦人民争夺沙田的收益,从他们口中夺食。

抢夺时候,地主豪民们常常带着一大帮打手,驾驶大船、携带利刃,明目张胆地用武力解决问题,颇有些黑社会性质。

穷苦人民敢怒不敢言,怀怒未发。“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在贫民中声望颇高的黄萧养,站出来与那些豪民地主作斗争,无形中,在众人心目中,他的威望更高了。

3、自称顺民天王

黄萧养带军从广州城冲出去后,奔到南海县潘村,宣布建立政权,自称顺民天王(广阳王),年号为东阳元年,誓要与明朝分庭抗礼。又授予各级官吏一百多人。

不久,他们分水陆二路并进,进攻广州城,抬出制造的云梯、吕公车直接冲击广州省城,却屡战屡败。后来,得知镇守广东的明朝安乡伯张安率军前来剿灭叛贼,黄萧养率军迎战。

打着剿匪旗号的明军,反而被起义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在逃跑的途中,堂堂的明朝安乡伯张安竟然吓得抱头鼠窜,慌不择路,掉进了水里,没有能力爬上来,他部下的官兵虽然不少,但是大家只顾自己逃命了,没人去救他,结果他被活活淹死了。

明朝都指挥王清得知张安率军剿匪后,赶紧也率水军前去助战。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到来之前,张安已经兵败被淹死了。农民军装扮成逃难民众,迎着王清而去。王清见了,并不疑心,上前打听黄萧养的情况,稍不留神,被扮成难民的起义军战士给当场活捉,所带水军被农民军剿灭殆尽。

农民军押着王清到广州城下,威胁城里守军。明朝千户钱惠又怒又骂,持弦而发,将王清射死。起义军高呼宣战,明军却不敢出城迎敌,只好固守。

此后,明朝军队龟缩于广州城里,不敢出战。

起义军发展很快,到正统十四年(1449)时,达到了十多万人,实力大增。黄萧养住进了南汉时期皇帝在广州城外建筑的离宫别馆,奉父亲黄大纲为太上皇,沿海地区坚持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民众纷纷归附旗下。

4、黄萧养之死

明朝此时正值土木堡之变,瓦剌入侵,无暇顾及黄萧养所部农民军。直至景泰元年(1450),明朝廷才派出都御史杨信民前来广东平息农民军之乱。杨信民利用黄萧养希望获得官爵、保得荣华富贵的念头,一方面进行招抚,一方面疏请朝廷派出都督同知董兴率大军进行围剿。

本来,黄萧养与杨信民谈的好好的,却不料杨信民暴卒而死。紧接着,董兴率军杀到,而黄萧养的友军吴长能被明军击败,未能起到策应的作用。

见此,农民军只好与明军进行交战。血战中,黄萧养被官军射杀,余众溃逃,退往黄萧养家乡鹤金斗。

这年四月,明朝官军进攻三山及大良堡、鹤金斗等处,义军余部坚守,与来敌展开了殊死决战。义军600余艘战船迎战,与明朝水军相互炮击,义军失利后潜入海中,偷凿官军大船,付出巨大的牺牲,誓死阻挡敌人进军。官军再次施放火炮,义军大船中炮,损失惨重。

直至景泰二年(1451),明军才得以水陆并进,火炮齐发,杀入大良堡和鹤金斗,纵兵下船拔寨,后破水栅,大战数个时辰。义军遂不能阻挡,战败,被歼灭万余人,部分逃窜,仅有八人被俘虏,其中有所谓的太上皇黄大纲,是黄萧养的父亲;太子贰仔,是黄萧养的侄儿;其余几人是黄萧养生前授予官职的义军骨干。

这些人,连同早前被杀的黄萧养都被那些企图邀功的官吏械送京师请赏,其结果是无论老幼皆被杀害,他们的血泪涂红了官吏们头上的乌纱帽顶戴,幻化成他们进阶升官的梯子和基石。不过,黄萧养余部并未被明军消灭殆尽,他们逃出去后,仍在海上坚持斗争,打的仍是黄萧养的东阳王旗号。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90余万字。系河南省作协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平  生平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