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魏延守街亭?诸葛亮跟魏延不和么?

诸葛亮原本信心满满的展开了自己北伐的计划,但是第一次出击就吃了一个败仗,马稷失守街亭导致诸葛亮只能撤军。回去以后马稷就被诸葛亮实行军令状被斩了,其实诸葛亮也是很心疼,但也没办法。很多人说为什么诸葛亮当时不派魏延镇守街亭,难道是那个时候诸葛亮就看透魏延了么?其实街亭虽然重要,但是防守起来还是非常容易的,只是马稷刚愎自用、自作聪明才会落败,而魏延也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去做。

蜀将魏延,虽然因为演义的缘故,至今仍背负的叛乱的骂名,被称为“脑后有反骨的小人”,但是在真实历史上,他的一生,却堪称传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原来,他本是刘备的私兵,地位相当于奴隶,可“是金子总会发光”,入川之战时,他便凭借自己的骁勇,屡立战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使自己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个小小的私兵,一跃成为了牙门将军。

之后,他并未就此知足,而是继续表现自己的能力。终于,到了刘备拿下汉中之后,他成为了汉中的守将。汉中对蜀汉的重要意义自然不必多说,刘备让他担任这一职位,可见对他的看重。而他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守护汉中十余年,从未有失。众所周知,刘备一向有知人之明,他提拔起来的人,都是大才,而魏延的能力,通过守汉中一事,也能够得到体现。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为什么放着善守的魏延不用,偏让马谡去守街亭,抵御魏将张郃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说会,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信任魏延呗。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虽然诸葛亮不用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但是他从未刻意打压过魏延,不但使魏延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还因为车骑将军刘琰,对魏延出言不逊,将其遣回了后方。而魏延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杨仪不合,诸葛亮也从未给杨仪打抱不平,反而倚重魏延的骁勇。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一、使马谡在军中立威

只要提到与街亭相关的问题,这一个原因是逃不开的。毕竟马谡是诸葛亮原本最中意的接班人,抛开这个时候还未归降的姜维不谈,蒋琬、董允、费祎等人,大约都需要往后排。因为当时诸葛亮对马谡的培养与看重,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就连刘备临终之前,都忍不住嘱咐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依旧常与马谡讨论军国大事,并打算让他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所以在北伐之时,他一定会将某一重任交给马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当时魏延另有重任

《三国演义》中提到,马谡守街亭的时候,魏延的任务是驻扎了街亭后方,负责接应马谡,这一安排实在令人憋屈。然而真实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当时诸葛亮兵分三路伐蜀,除了派马谡前往街亭抵御张郃,派赵云出箕谷,作为疑兵吸引魏军主力,还亲率蜀军主力攻打祁山,而魏延就是主力军的先锋。这种情况上,他根本分身乏术。

三、街亭不需魏延亲自出马

在很多人看来,攻打街亭的人是曹魏名将张郃,一个曾让刘备和诸葛亮忌惮的人物,而且他又率领着五万精兵,这等情况下,派马谡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前去,就是送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此战之间,诸葛亮已经安排好了作战计划,马谡只需要照本宣科便可。再者说,马谡的任务,并非要击退魏军,只要坚守一段时间就够了。《三国志》注引《袁子》中的提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

意思是说,街亭失守的时候,诸葛亮的大军已经到来,马谡败得再慢一点,此事的结果就会改写。也就是说,这个任务看似艰巨,其实相当简单,只适合让马谡这样的新人立功,换成魏延这样的名将,便是大材小用了。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此战诸葛亮不用魏延守街亭,不是因为不信任魏延,也不仅是为了让马谡立功,还因为魏延分身乏术,以及这个任务对于魏延来说,太没有挑战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魏延  魏延词条  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街亭  街亭词条  不和  不和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