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明朝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历史上差点迁都到南京

其实在古时候,每位开国皇帝对于都城的选择都非常重视,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明朝建国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其实朱元璋前确定迁都北京以后,过了一段时期朝中出现了要还都南京的声音,而且还差点就同意了,那最早朱元璋为什么要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呢?朱元璋自己是南方人,却选择要在北方立都还是比较令人感到不解的。关键是朱元璋的后代非常想念南京这个地方,如果这次迁都成功过,可能对于之后的历史影响就非常大了。

明成祖在位时,明朝的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但迁都过后没几年,明成祖朱棣便驾崩了。早在明成祖决定迁都时,朝廷和民间便有很大的反对声浪,但都被朱棣用皇权压制了下去。等到明成祖驾崩后,朝廷中还都南京的声音又重新响了起来,相当多的大臣和功勋元老都认为朝廷应还都南京。更关键的是,明仁宗朱高炽也心心念念的想回南京去。

那么,为什么在成祖已经驾崩,朝廷和民间都强烈要求还都南京,并且皇帝也支持的情况下,明朝没有成功的还都南京呢?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自南向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明帝国。建国后的朱元璋以龙兴之地—应天府为都,建为南京,称京师。等到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深感南京虽然富庶,但背负着“篡位”骂名的自己在此统治基础并不稳固,远不如自己的起家之地北平,因此便有了迁都的打算。在永乐元年便立马下诏:“改北平为北京,设北京为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行部、国子监,改北平为顺天府,称北京为行在” 。需要注意的是,北平虽然现在成为北京,但是其地位却是“行在”,并未取代南京的京师地位。

等到永乐十八年,身为“行在”的北京营建完毕,朱棣下诏宣布,以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首都。

明成祖一开始宣布准备迁都时,绝大多数朝中官员都以北平远离王朝的经济中心,从南方往北京运送物资消耗巨大,会使百姓疲于奔命,动摇国之根本为由而反对。当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时,明成祖果断的对这些官员进行了惩戒,打击了反对迁都的力量。

但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在北京紫禁城刚建好不过百日的三大殿遭到雷击,并引起了火灾,明成祖因此而“惶惶莫知所措”,以为自己德行操守和为政有所缺失,惹得天怒人怨。为使天意回转,朱棣决定广开言论,以求直陈阙失。但令他没想到是,一场雷击使得“还都派”又登上了朝廷的荧幕之上。

大臣们没有上书说皇帝道德不行的,也没有说皇帝施政政策不好的。他们口径全都一致,都说雷劈三大殿,都是因为迁都的原因。即“群臣多言迁都之顾;朝廷不宜轻去金陵,以致此变”。而左中允邹缉的《奉天殿灾疏》言辞更为激烈,他先是痛斥迁都所带来的巨大消耗,使得百姓“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同时迁都后的北京拥有巨大的官僚机构和众多的皇亲国戚,大量的人口和军队需要消耗很多粮食,而自东南往北京运粮,往往消耗好几石才能送来一石。他最后指出“今天意如此,不宜劳民。当还都南京,奉谒陵庙,告以灾变之故,保养圣躬休息于无为。” 由此可见,明朝在迁都北京后,确实消耗了巨大的国家资源,给民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即便明成祖还在世时,大臣们也大多一致认为南京乃国之根本,朝廷应还都南京

明成祖驾崩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曾经在南京度过了十几年的东宫生活,有着还都南京的倾向。大臣们趁机纷纷上书,请求还都南京。甚至连永乐年间主持迁都工作的平江伯陈瑄也上书请求: “南京实国家根本,不可不为深远巩固之谋,今明诏下颁,军民忻忭鼓舞,咸起回銮之望,乞留圣意,任将益兵,以严守备,为国家万年之计。” 于是,对南京有着感情的明仁宗,在认识到了迁都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巨大的资源消耗后,在群臣们一次又一次请求还都的上书中,还都南京的想法开始逐渐成熟。

明仁宗在还都的想法成熟后,便开始立马为回南京老家做准备。他先令驸马都尉沐昕掌管南京后军都督府,又令太监王桂和郑和领官军镇守南京。还把自己的太子朱瞻基派往南京,下令修葺南京宫殿。最重要的一项准备莫过于向天下宣布“朝廷将还都南京,将北平仍称为行在,南京复为京师”。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朝廷为明年开春还都南京做准备时,铁了心要回南京的明仁宗却突然驾崩。

明仁宗的突然驾崩是否让明朝还都无望了呢?答案并不是。明仁宗驾崩时,所留遗诏曰:“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 可见,明仁宗给后继之君留下的第一个政治任务便是从众志,还都南京。其实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也有返还南京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没能回去。

明仁宗没能回去是因为突然驾崩,那明宣宗没有还都南京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在诸多的答案中,害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一国之君,回原本就是自己祖宗开国立业根基的南京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呢?答案是地震。

前文提到,明宣宗朱瞻基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便被明仁宗派往南京监国,也就是这段时间,南京频繁的地震给明宣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史载:洪熙元年(明仁宗年号,在位一年),南京地震,凡四十有二。等到宣德(明宣宗年号)元年,南京地震者九。宣德二年春,复震者十。宣德三年,复屡震。四年,两京地震。五年,南京地震者二。身处地震中心区的明宣宗朱瞻基的感受可想而知,与之对比,洪熙年间,南京地震几十次,而北京没有地震。宣德元年到宣德八年,南京地震三十五次,北京五次。因此,众多地震在南京密集的爆发,使得明朝还都南京的工作被打断。等到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年幼的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南京的京师称号又转移到了北京的身上,有明一代,还都南京的计划便开始遥遥无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都城  都城词条  明朝  明朝词条  迁都  迁都词条  南京  南京词条  差点  差点词条  
解密

 古人为什么要在井里放乌龟

说到古人挖井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口井,或者就是每个村子里都会有一口井。但是对于井的另外一个故事就让人有点好奇,那就是古人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