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汉萨同盟,可能很多朋友不是很熟悉,汉萨同盟起源于海上贸易。中世纪的海上贸易主要发生在南北地区。北部是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南部是地中海地区。德国商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发挥着重要作用。科隆商人早在11世纪就与英国建立了贸易联系,成为吃到第一口肉的德国商人。在他们之后,来自汉堡、卢卑克,不来梅等城市的商人先后活跃在海上。
13世纪,德国商人在这个贸易区建立了四个主要的商业站,分别是伦敦、布鲁日、诺夫哥罗德和卑尔根。这些地方成了他们的据点,德国商人在这里享有特权,有自己的司法机构,不在当地政府的管辖之下。此外,德国商人还在哥特兰岛的维斯比设立了一个商业站,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他们把佛兰德的呢绒、盐和啤酒运到波罗的海周围的斯拉夫民族手中,带着毛皮、蜂蜡和琥珀回来。这个组织成为汉萨同盟的雏形。
到13世纪中叶,汉萨同盟成立,目的是组织起来对抗阻碍贸易的土匪和海盗,并提供相互保护。为了垄断商业利益,汉萨同盟试图控制瑞典、丹麦和挪威的商业。在14世纪与丹麦发生冲突,并且爆发了长期战争。最后在1370年,丹麦被迫签署了《施特拉尔松协定》。该协议规定,丹麦国王不能在丹麦执政,除非他获得汉萨同盟的同意或承认汉萨同盟的特权。
汉萨同盟只是一个松散的城市联盟。没有常设机构,没有常设军队,没有基金,也没有执行机构。每三年,由各城市代表参加的大会讨论广泛的联盟事务。比如海运,获得贸易特权,开辟新的航线,对外宣战,讲和。该决议对所有成员都有约束力,违反者也将受到惩罚。然而,一些城市经常以各种借口不参加会议,并且违反决议,以此保全自己的利益。
参加汉萨同盟的城市很多,分散在广大地区,东起条顿骑士团王国,西至佛兰德尔。一般认为有70多个城市。卢卑克是联盟的领袖,科隆经常与他争夺领导权。因为地域分散,城市之间矛盾多,很多城市不能每次都参加会议,一般到场的只有10到20个城市,最多的时候有39个城市。
汉萨同盟是一个封建商业集团,在垄断和特权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对工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在15世纪之后,西欧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大变化,尼德兰和英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展开竞争,汉萨同盟的势力也随之衰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