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曹操为什么把汉中看作鸡肋?汉中究竟重要不重要?

说到“鸡肋”,你是不是会想起,在民间传闻中,曾经因为这两个字而丢掉性命的杨修?那么,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让曹操说出“鸡肋”两个字的那个地方?这个地方正是汉中。在刘备看来,汉中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地方,如果没有汉中,自己甚至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那么,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为什么对于曹操来说却似乎不那么重要呢?汉中对于曹操来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汉中的战略意义当然很重要,但是对曹操和刘备双方来说,紧要程度有区别。

刘备来说,汉中是门户咽喉。如果没有汉中,割据四川就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完全没有能力主动进攻,哪怕防御也只能是被动防御。所以,汉中必须控制在自己手里,才有战略主动权。

从曹操的角度来说,争夺汉中,主要是压制益州的刘备,让刘备在益州动弹不得,可以让自己始终掌握战略主动权。如果没有,曹操这时候已经占领的关中地区的安全也没有太大威胁。

这时候曹操面对的是孙刘联盟,而孙刘联盟可以从三个方向上对曹操发起进攻,从西到东,依次是汉中、襄樊和淮南。

相比之下,襄樊这一路如果被关羽突破,就可以直插曹操统治区域的腹心地带,所以这个方向的战略优先地位是非常高的,是必须严防死守,不容有失的。

其次是淮南地区。从曹操的角度看,在消灭袁绍之后,当时最大的威胁是刘表。但在刘表死后,经历了刘琮投降和赤壁之战,荆州部队主力又有相当一部分被刘备带着西征益州,所以威胁已经大幅下降了。

所以,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心心念念的都是孙权。也就是说,当时曹操把孙权视为他的主要敌人。这当然很容易理解,刘璋困守西南一隅,完全不可能对曹操构成威胁,关中马腾韩遂混战不休,也不会对曹操构成威胁,那么就剩下相对比较团结的孙权了。

总结起来说,当时曹操必须在汉中、襄樊和淮南三个方向上进行防御,那么这其中就必然有先后顺序,基本的排序就是襄樊最为优先,其次是淮南,最后才是汉中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曹操在汉中刘备相持了半年之后,看无机可趁,粮运困难,就觉得没什么必要了,不如先退回去,等待时机。加上这时候虽然孙权在淮南的进攻被张辽击退,关羽对襄樊的进攻却一直在持续。所以,曹操退回到了洛阳,进行休整,同时应付关羽在襄樊的积极进攻。

从客观上来说,放弃对汉中这样的战略进攻基地的争夺,也是说明曹操已经承认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自己一时半会儿也无力改变,所以承认了现状。

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是什么?

汉中对于蜀国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后,这帮君臣才算勉强结束寄人篱下、四处流窜的生涯。公元219年夏天汉中之战结束,曹操退军后,刘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趁势进位汉中王,蜀国这时才正式进入到开国大业的节奏中。

有人指责刘备目光短浅,忙着自封为王,而不是趁势进攻长安。但是这种可行性,至少在汉中之战结束时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刘备汉中已经倾尽全力。公元215年,益州刚到手时,孙权便借口荆州问题跟他搞摩擦。当时刘备所处的境况,是新地盘尚未坐热,旧地盘被人上门追讨,而曹操控制的汉中,又时刻威胁着他刚刚安顿下来的家。

刘备的新家益州要想安稳,汉中是最大的关键。刘备建立的蜀国若无汉中在手,那么它赖以生存的“巴蜀之险”就不复存在。作为关中南下和益州北上的必经之地,刘备只有得到汉中才谈得上北拒曹操。在汉中之北有陈仓、褒斜道、骆谷、子午谷等古道,非常适合蜀国以汉中为依托经营北线防御。

而如果不能将汉中掌握在手中,那么秦岭险峻将为曹操所得,剑阁和成都的安全将失去屏障,蜀汉政权不仅北上无路,更将时刻处在对方南下的威胁之中。在这样的情势下,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于公元217年冬天出兵汉中,拼死也要从曹操手中争过来。当时,除镇守荆州的关羽,五虎将中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全部出动,将尽出的背后是兵尽出。

刘备在历时两年的汉中之战中,几乎倾尽全力,不计后果地跟曹操展开激烈争夺。甚至主持后方的诸葛亮,对于刘备不顾一切催兵催粮,也因疑虑而征询下属,他得到一段精辟的回复:“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而曹操为什么在作战失利时,赌气说汉中是鸡肋呢?汉中对于当时已成为大汉魏王的曹操,并没有那么关键。得到不过是浪费钱粮;驻军多的话,供给比较困难;留兵少的话,那么就守不住;失去汉中,能让刘备蜀汉政权得到喘息,再想收回来还很费劲。

所以,把刘备和曹操两个人的情况对比来看,汉中对于刘备是生死存亡,是一块大鸡腿,而对于曹操则是利害得失,是一个鸡肋。所以这两位英雄豪杰的反应,才会差别这么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汉中  汉中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  鸡肋  鸡肋词条  看作  看作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