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话说袁崇焕是汉奸,为何不直接打开山海关?

说到袁崇焕其实现在争议最大的就是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在先前的时候很多人反正说他是汉奸的,我们先不论这个事情,我们要说的就是他既然是汉奸,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打开山海关呢?为什么不直接放清军进来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当然有才,是文人转职当武将的典范。其中天启六年(1626年)的宁远大捷,以一万多守军凭借西洋利炮击退后金的六七万精兵,并导致努尔哈赤在此役中受伤,后郁郁而终;天启七年后金军进攻宁远、锦州未果,六月撤兵,史称“宁锦大捷”。这两战说明袁崇焕在守城战上有突出的才能。

然而他又毕竟是一个文人,文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恃才傲物,所以他给崇祯帝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后来三法司给袁崇焕定下十一条罪状中,第一条就是“付托不效”,指的是崇祯皇帝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指望他五年复辽;而他辜负了皇帝的嘱托,致使后金军队长驱直入,攻打京师(这个后面会说到)。

另外,袁崇焕也并不是完人,其在督辽过程中也犯过一些错误,从而给了三法司定他其他罪名的理由——专恃欺隐。这是指责袁崇焕依恃崇祯帝的信任而行欺骗和隐瞒。但这一条如果也扯到“五年平辽”目标没有实现上,似乎有点牵强附会(而且当时袁崇焕督辽才一年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一、首先对于蒙古喀喇沁部三十六家背叛明朝而投靠后金的事实,袁崇焕有意轻描淡写。从而给人留下其“谎报瞒报"的口实;

二、瞒着崇祯,斩杀在丁卯之役中发挥出色的将领毛文龙。袁崇焕杀毛文龙,和后来崇祯帝杀袁崇焕类似,更多是出于政治斗争的原因——因为袁是文人,与毛文龙产生矛盾之后,毛不喜欢有文官监制自己,上书争辩,于是加深了矛盾,袁下决心斩杀毛文龙。这还给了三法司另一条定袁崇焕的罪名——“斩帅践约”,意思是指责袁崇焕与后金约定而杀毛文龙。同学们,如果你是袁崇焕,这时候也是百口莫辩的——谁让自己贸贸然就因为个人矛盾就杀了得力将领呢?

而导致袁崇焕最终倒下的,就是后金攻打京师这件事,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等各城,都分兵留守。崇祯帝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后,明军在遵化战役中失利,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驻军广渠门外。

袁军与后金军鏖战,袁军在彼此都付出较大死伤代价情况下击退后金军,并在之后炮轰其军营,后金军撤退。京师之围遂解。在奋勇作战中,袁崇焕被后金军的箭矢射的两肋如猬,但因身穿重甲没被射穿。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可不是守城战,而是野外白刃战。袁崇焕并非据城固守,而是面对面的单挑,在军事形势上并无优势可言,但却以一万人不到的兵力击退了十万敌军。从客观角度来看,更多是靠着明军誓死守卫京师的高昂士气,吓退了深入明朝腹地的后金军,其实存在着一定的侥幸;但袁崇焕的指挥才能、冷静判断力也是毋庸置疑。但在这一战中立下大功的袁崇焕,却在此后风评急剧下降,为啥呢?

袁崇焕的原本计划便是截断后金军退路,把其围困住,等到各路勤王兵抵达,再四面合围,进行决战。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歼后金军,也当能给以重创。

这时有两路勤王兵赶到,袁崇焕并未把他们留下守卫北京,而是一路派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至三河截断满兵后路。他自己的主力预计很快即可赶到,可以开始实施合围计划了。

不料,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清军有勾结,崇祯帝也起了疑心。此时清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清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前朝皇帝时候,袁崇焕和魏忠贤也不对付,得罪了太多人),于是就在三法司活动了一下,给袁崇焕定下了十一条罪名。除了前面说的三条,另外还有四条与己巳之变有关:

谋款诱敌:指责袁崇焕以议和来引诱后金攻打北京。评价: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袁崇焕百口莫辩。

纵敌长驱:指责袁崇焕纵容后金铁骑长驱直薄京师,而不加阻拦。评价:敌人吓到了皇帝,袁崇焕当了背锅侠。

顿兵不战:指责袁崇焕虽然率领辽军入援京师,但是保留实力,而不与后金军作战。评价:计谋太深远,有时候反而会起反作用。尤其是同僚能力明显比你弱,关系又不融洽的情况下。

遣散援兵:指责袁崇焕遣散前来增援京师的明军。评价:同上。

注意了:上面每一条罪名,都是死罪。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本有资格进行凯旋式的名将却成了当时众人唾弃的罪人。

当时及后来的一些评论,褒贬不一:

余大成:“力捍危疆,而身死门灭,其得罪大略相似。但武穆有子霖、孙珂,能白其冤。而督师竟允绝,圣世谁复为《金陀粹编》者?可叹也!”

王在晋:“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唐甄:“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

计六奇:“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

乾隆帝(最有名的评论):“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金庸:“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迟浩田:“袁崇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

我认为:

1)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当然是无厘头。袁崇焕是汉奸的可能性极低。 说他是汉奸,与当时愚昧的老百姓(袁崇焕被凌迟时不少老百姓起哄较好)又有何异?

2)袁崇焕这个人物,让我想起古罗马共和国末期名将卢库鲁斯。两者都是军事指挥才能卓著(卢库鲁斯可能还略胜于袁,在米特拉达梯战争中大发神威),但却因为性格有所缺陷的原因,下场都不太好。卢库鲁斯尽管在东方连战连捷,但由于他平时对部队的管理非常严厉,部队经常哗变。公元前66年,其政治对手用其阴谋手段解除了他的军事指挥权,而由庞培替代。而袁崇焕大家都看到了,是更悲剧的人物。所以,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名将,你以为他们只会打仗?他们更会做人。

3)在明末那个时点,袁崇焕一个人无法扭转大局。明末的问题出在国家财政上。国库极其亏空,巨额财富被豪族贪官巨绅占为己有,且不肯贡献一个子儿给国家。明政府又不具备金融意识,没有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国债,或是以借债方式从巨贪们手里抠一点出来。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就指出,良好的政府信用和金融手段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国家没钱,就无法保持有战斗力的常备军,那么在变乱时期自然也就无法维持统治。

这是任何英雄人物都无法改变的客观现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海关  山海关词条  汉奸  汉奸词条  话说  话说词条  直接  直接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