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也还真的是有太多的故事可言的,恩恩怨怨多少会,但是有的网友或许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刘邦好像经常的会失败,吃败仗,但是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也站起来了,但是如果大家反观项羽你又会发现他只失败过一次,而且再也没有站起来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项羽是秦末之际的军事天才,按《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起兵八年,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而至项羽自刎之前,都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刘邦的军事才能一般,多次被项羽打得狼狈。为何刘邦能屡败屡起,而项羽却禁不起一败?
唐朝诗人杜牧曾感慨项羽兵败自刎之事,而作《题乌江亭》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项羽应该忍一时之辱,退守江东积蓄力量,然后,卷土重来再与刘邦较量,胜负还不一定。
而宋王安石却不赞同杜牧的观点,也作了一首《乌江亭》诗,而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项羽大势已去,已经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对比杜牧与王安石的观点,可以说王安石的观点更在理。楚汉之际的时势,已经完全不同於秦末之际。秦末之时,六国故地的百姓早已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与奴役,以致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起义便如烈火烹油般在六国故地蔓延起来。而楚汉相争之时,秦的枷锁已被砸断,各地都民心思定。此时,英雄也难有用武之地。
再则,江东在当时地广人稀,并不能以一域而对抗天下。而更为重要的是,江东乃是吴、越人的地盘,而与楚的关系并不密切。至今,江淮(楚)与吴越的文化,仍是泾渭分明。项羽乃是楚人,楚地(秦末,楚人的主体在江淮)才是项羽的故乡,力量的源泉。项羽曾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而项羽东归故乡之时,并没有回到江东,而是都彭城,足以说明项羽只是曾经客居避难於江东而已。
而对江东土著(吴、越人)势力来说,项羽等人也不过是外来势力,其在江东并无深厚根基。当初跟随项梁、项羽起兵的八千江东子弟,应该绝大多数也是避难於江东的楚人。而随着,这八千江东子弟烟消云散,江东的楚人应该更所剩无几。
刘邦之所以能屡败屡起,在於楚汉相持之时,刘邦占有地利(基本上为战国中后期的秦国条件),始终坚持在外线作战。刘邦的后方甚为稳定,有源源不断的兵力与粮食补充。项羽的西楚,乃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毗邻齐(田荣等)、梁(彭越)等地。后方甚为不稳,而易遭偷袭。至楚汉相持后期,楚军的粮道就屡屡被彭越所断,致使项羽始终不能全力西向消灭刘邦,而只能疲于来回奔波。
而至韩信灭西魏、代、赵,逼降燕国,下齐国,已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楚军虽善战,却缺粮已久,而楚地又始终得不到安定与喘息,疲惫已极,早已到了油尽灯枯之时。故而,项羽禁不起一败。
参考史籍:《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