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以黄巾起义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事件,一点点引出各方势力各个人物,布局相当宏大。那么,抛开小说不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正史中,黄巾起义的时候,后来的魏蜀吴三国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坚都在这段时间内做什么事呢?
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信众多达数十万。中平元年(184)二月,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聚众起义。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汉灵帝传旨,令各州官员自行招兵买马,讨贼立功。同时,派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剿灭黄巾军。十一月,黄巾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失败。
在镇压黄巾军过程中,一大批在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始崭露头角,走上政治舞台。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孙坚。公元184年,对于他们三个来说,是一个改变历史命运的年份,为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下面,就看看他们在这一年干了些什么?
曹操。这一年,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率领一个骑兵团与皇甫嵩并肩作战。当时,颍川黄巾军在波才的领导下,把皇甫嵩围在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义军虽然声势浩大,但缺乏战斗经验,依草结营。皇甫嵩抓住战机,利用月黑风高的夜色掩护,命令兵士潜到义军的背后,纵火烧营。皇甫嵩趁势杀出,追击义军。就在这时,曹操率领骑兵团赶到了,将义军截住,前后夹击,官军大获全胜。不久,皇甫嵩、朱俊和曹操三路会师,再次与波才展开大战,义军大败,数万人惨遭屠戮。曹操因功被任命为济南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干部。
刘备。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州纷纷招兵买马。二十三岁的刘备也拉起一支乡勇,带领关羽、张飞投奔涿州校尉邹靖,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行列。至于刘备立了哪些功劳,在史书上记载不详。唯一一个具体战例,是有一次刘备跟黄巾军突然遭遇,身负重伤,躺在地上装死,骗过义军,这才侥幸脱险。这次战例记录在裴注《典略》中,写的是刘备与张纯的叛军交战的事。而张纯叛乱,发生在中平五年(188年)。不过有人考证,《典略》中的记载可能有误。刘备应该是确实参加了184年的平定黄巾军,但战果不明显,只是干些送信、侦查的工作。因为这些功劳,刘备当上了安喜县尉,也就是安喜县的公安局长,正科级干部。
孙坚。184年,朝廷派朱俊剿灭黄巾军。朱俊上表,点名推荐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临上任的时候,当地的许多青年都自愿跟他去从军。孙坚又招募了一千多人,与朱俊合兵。有一次打仗,孙坚乘胜追击,孤军深入,结果受伤坠马,倒在草丛里。幸亏孙坚的战马跑回营地,将士们跟着马寻找,在草丛里找到了他。孙坚回到营地里养伤,伤势好转后又奔赴战场。汝、颖两地的黄巾军逃到宛城,固守不出。孙坚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第一个登城先入,其他兵士蜂拥而上,大破黄巾军。朱俊把孙坚的功劳上报朝廷,封孙坚为别部司马,大概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正师级干部。
从曹操、刘备、孙坚的战斗表现来看,曹操和孙坚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刘备的功劳就比较虚了。他们论功受赏,从官职和待遇来看,也算是合情合理了。刘备的官职最小,一点也没有委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