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
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我们知道,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谁敢站出来说自己要当皇帝,随时就可能冒出个激进分子来砸你的场子啊。为什么说曾国藩可以称帝,据说当时湘军的总军团人数,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万之多,各个支系的军队也遍布湘军眼线,但是隶属曾国藩管辖的只有区区十二万人。而且军队内部有动乱,大家人心不和,一有风春草动,就互相猜疑,凝聚力特别差,要是有小人从中作乱,不攻自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要打也不是不可能,当时曾国藩的亲信还算多,愿意跟着他踏踏实实干的人估计不少,可是这一动兵,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大清朝现在输不起这个人啊。
如果自己称帝,周围亲信的态度如何,曾国藩不是不知道,弄不好自己会声败名裂,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场。而且朝廷对他有恩情,自己也不能说反就反,容易让历史学家扣大帽子啊。
所以曾国藩一生多次拒绝称帝,要是成功,那也不过是多一次的封建王朝,一个英明的皇帝,或许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中国的命运还是不能得以改变。
曾国藩资料简介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占湖南,曾国藩奉旨前往抗击成立湘军,湘军一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人们只知道湘军常打胜仗,并且士气高涨,却不知道作为湘军首领的曾国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国藩让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礼制,通读古典经学,湘军在当时素质奇高,队伍作战时更是整齐划一,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部队执行力高,应变能力强,自然常打胜仗。
作为一名政坛上的大人物,曾国藩自然有他的独特之处,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曾国藩家中没有当官背景,所以当他成为官员后,格外重视对自身品格的培养,个人修养的确给曾国藩带去了很大的帮助,他做人表里如一,不给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对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态度,他内心纯洁不存邪念,曾国藩每天都要花时间静坐思索,从不说空话,没有把握之事绝不轻易答应。除此之外,曾国藩热衷于研究文学,在早期就将易经读通,其中的阴阳变法更是手到擒来,曾把一切顺利的诸如事业、富贵、地位等归在阳里,将一切不利、坎坷归在阴里。
掌握了这种平衡之后,处理事情能十分果断。曾国藩攻破天京,完成对太平天国的镇压被朝廷封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会案发生之后,曾国藩屈从法国,受到舆论谴责,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之后积极筹备费用,送学童前往美国留学,为洋务运动输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国藩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清朝的政权稳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国藩太平天国时杀了多少人
腐朽的清政府卖国求荣,对人民剥削压迫,百姓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哪有多余的钱来上缴国库,偿还你清政府无能欠下的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并占领南京还改名为天京,对抗清政府。
曾国藩为了抗压太平天国,在自己老家拉帮结派,办了一支小分队,湘军。表面上看湘军是在受训练的正规军,其实曾国藩暗地里也干着不好的事。有百姓来抗议,曾国藩抓到就是杀,连问也不问。“曾剃头”这个外号就是当地人对曾国藩的称呼,说是他杀人就像剃头一样快、狠。
1858年,湘军攻下九江城,在江西省内屠杀太平军将士和家属两万多人,1862年,湘军又攻下宁国府(在安徽省),进城以后马上开始了大屠杀。过了两个月,城内城外的尸体还没有人收埋。
“曾剃头”这个外号不是白叫的,曾国藩除了杀害太平军,还把屠刀指向了平常百姓。在湘军攻入南京城后,曾国藩更是对城中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手下士兵按家按户的搜查,看到财务就抢,看到活人就杀,南京城里血流成河,尸体把秦淮河都堵住了,河水被染成了红色。
湘军一进城就放火,冲到哪里烧到哪里,傍晚时分城中已是一片火海,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更有无数百姓死于屠刀之下。
至此,天京城已成为废墟,到处是断壁残垣,宛如一座空城,百姓不要说家破人亡,想必应是来世相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