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下王国,这里的第一次考古发现都会让世人为之震惊。50年来,世人关于是否要开启地宫之门一直争论不休。正是这种争论使那些困扰世人的谜团纠缠交结,难以捉摸。
首先,来看其地宫的深度。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地宫的深度:“穿三泉,下铜而致椁。”《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
然而,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其次,来看地宫的结构。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学家和地质学家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也证实《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为何地宫要埋入大量水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另一方面水银是巨毒之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盗作用。
再次,来看地宫的珍宝。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地宫有这样的记载:“奇器珍怪徙藏满之……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这就让后人惊叹这座神奇的地宫究竟珍藏了什么宝物。
据悉,20世纪80年代末,地宫西侧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这还只是地宫外侧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的金雁、珠玉、翡翠等随葬品肯定不会少,至于究竟有多丰富,得等到打开那一天才能揭晓。
最后,来看地宫的“主人”。
一是秦始皇究竟使用什么样的棺椁?有铜棺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样一句记载:“下铜而致椁。”有木棺之说,《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只能是木质的了,因为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再说当时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应该会选择“黄肠题凑”的木椁。总之,木椁之说应该比较靠谱些。
二是秦始皇的遗体究竟保存的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秦代具备比较强的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很多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应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但问题是,秦始皇在下葬之前可能早已面目全非了。他死于出巡途中,手下赵高等大臣又谋求让其小儿子胡亥篡位,因此,对其死秘不发丧。当时正值酷暑时节,秦始皇的尸体很快腐烂发臭,为了掩人耳目,赵高、胡亥将鲍鱼放在车上以乱其臭。两个月后,秦始皇的尸骨才运回咸阳发丧。这个时候,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因此,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