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降曹又叛曹的关羽到底是假忠义还是真小人

“义气薄云天生不二心汉先主,忠肝贯金石后有千秋岳鄂王。”这是挂在上海关帝庙内的一副对联。关羽的忠义历来为人称道,《三国演义》更是将之无限放大,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寻主情节。

但一个问题是,如此忠义的关羽为何没有像庞德一样宁死不屈,反而却投降了曹操呢?纵然时间不长,但这毕竟是一个无法抹去的人生污点。

《三国演义》为了将这段历史洗白,先是让张辽上场,指出关羽的三罪:

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关羽被张辽的一番说辞打动,但仍要约三事,不然誓死不降: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曹操思虑许久,但还是答应了这三条,于是关羽才最终投降。

▍陈亮:“夫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也。”网络配图

不过,我们仔细看一下“屯土山约三事”,就会发现关羽投降的三条理由都有很大问题。

其一,降汉不降曹。汉献帝在许都,朝政实际由曹操把控。降汉难道不就是降曹吗?所谓的降汉不降曹,纯粹是掩耳盗铃。更何况,降汉的说法本就是滑稽至极,难道说刘备一行曾是叛军吗,否则何须投降汉朝呢?

其二,为了保全二位嫂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的这次东征,先是攻打驻扎在小沛的刘备,之后才是进攻屯兵下邳的关羽。而刘备的妻儿是跟随他一道住在小沛的,并不在下邳。当刘备失败跑路后,妻儿便已经被俘虏了。所以为了二位嫂嫂投降的说法不符合历史。

很明显,罗贯中为关羽投降所煞费苦心编制的三条理由,大体并不成立。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可能的真相:关羽投降或许并没有太多的隐情,他与张郃、黄权等的投降恐怕差别不大。

然而,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后来又不顾曹操的高官厚禄,毅然去跟随一个前途未知的刘备呢?这不正是忠贞不二的完美体现吗?

《蜀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降了曹操,并与之一道进攻吕布,将下邳重重围住。这时候,吕布让下属秦宜禄来求救。关羽因此向曹操请求:我的妻子没有生子,破城时,希望将秦宜禄妻子许给我。

曹操允诺了。之后,他又几次向曹操说到这件事,这反而勾起了曹操的兴趣。于是破城之后,曹操先让人把秦妻送到自己帐内。这一看不要紧,曹操立刻就自行笑纳了。关羽知道后,心不自安。

很多人根据这件事推测,关羽其实是不满于曹操的言而无信,且羞愧于堂堂大丈夫却连一个女人也保不住,因此便离开了曹操。

▍王夫之:“吴、蜀之好不终,关羽已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羽守江陵,数与鲁肃生疑贰,于是而诸葛之志不宣,而肃亦苦矣。肃以欢好抚羽,岂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谅,故以知肃心之独苦也。”网络配图

这又未免把关羽看的太低了。其实,《蜀记》记载的这段故事颇有蹊跷,可疑之处在于这四个字:心不自安。关羽固然是求妻不成,最后被曹操占有了,但这件事充其量不过是一段小事,为何会因此心不自安呢?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

当我们看《华阳国志》的相关记载后,这一切才真相大白。《华阳国志》同样记述了关羽求秦妻不得的事情,不过紧接其后又记述了另一件事情:

原来,关羽曾经立劝刘备杀掉曹操,或许是由于秦妻问题而愤愤不平,或许有其他原因,但刘备最终没有听从。原因当然也不是什么天下大义,否则他后来也不会参与董承所谓的衣带诏事件。这件刺杀虽然没有实施,但却成了他的一个隐忧,因为担心被告发,所以常常惶恐难安。

▍毛泽东:“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网络配图

在这种情况下,当得知刘备生还的下落后,关羽知道自己必须离开曹操了。不然,刘备或许不会说,但无法保证刘备身边之人不会将当初的刺杀谋划泄露出来。那么的话,曹操还会安心重用自己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忠义  忠义词条  关羽  关羽词条  小人  小人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