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与李世民相遇于渭北的秋风中。
当时,李世民正当十九岁的青春花季,而房玄龄却年逾不惑。这对看起来如同父子的一老一少从此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
贞观时代是一个有个性的时代,魏征的犯颜直谏,长孙武忌的贵族风范,徐懋功的八面玲珑……这些人都是人中龙凤啊,他们功勋卓著,个性张扬,而只有房玄龄不显山不露水,俨然四平八稳,如同一个面团,但整个朝廷离不开他,李世民更离不开他。别的人走了朝廷可以照常运转,而没有了他,朝廷将立马陷入一团混乱之中。他摸透了每一个人的脾气,他将这些人拧成了一股绳,而正是这股绳子,拉着贞观这驾马车奋然前行。仿佛,他天生就是来给李世民掏力费神做宰相的。
房玄龄一个人平衡了朝野。他大音希声,和而不同,贞观之治的丰碑上,处处都仿佛沾染了他的气质。
虽然,大家李世民有时候表现得对唐玄龄很不耐烦,但是,在骨子里他对房玄龄却十分尊敬。在房玄龄的面前,李世民很多时候就像一个脾气不好但又踏实肯干的儿子。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因为屁大的一点事而发作,他将所有的无名火都发在了房玄龄身上。房玄龄却既不辩解也不生闷气,茫然地听着皇帝的每一句话,似乎每一句都听进去了,又好像每一句都没听进去。这让李世民更加恼火,一气之下,他下令将房玄龄削职为民,赶回家去。房玄龄二话没说,随即收拾东西走人。回到家后,房玄龄平淡地说家人说:“你们去把院子和房子好好打扫一下吧,过不了多大一会,皇上就要驾到了!”家人不明白地问:“你刚被免职,皇上还来干什么?”“干什么?皇上过来通知我回去上班啊!”家人将信将疑地开始打扫卫生,谁知这边厢卫生刚打扫完,那边厢李世民已经进来了。房玄龄将皇上引进房屋之内坐定,一杯茶的功夫,房玄龄就已收拾停当,之后就乐呵呵地和李世民一前一后地回朝堂去了。
一切似乎从未发生。
这是一对天然的黄金搭档。外结君臣之义,内结父子之情。李世民对房玄龄真的就像对待父亲一样。
贞观二十三年,房玄龄旧疾复发,而比房玄龄年轻了二十岁的李世民也已病入膏肓,病中的李世民下了一道命令,要人将房玄龄抬到殿中。重病在身的房玄龄乘担舆入殿,他的病床被安置在了李世民的病床之前。“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这对风风雨雨一起走了几十年的君臣,已经走过了辉煌岁月,迎来了风烛残年。李世民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房玄龄,房玄龄的疾病“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房玄龄的病越来越重,为了缩短路程,方便时时探视,李世民额外下诏,凿穿宫苑围墙——他居然在神圣的宫墙上打开了一堵门。
在李世民依依不舍的泪光中,房玄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一生勤于朝政的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
10个月后,李世民亦病逝。
需要补充的是,李世民曾三次为房玄龄赋诗,其中一首题为《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这样写道: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细细品位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在李世民心目中,房玄龄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