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黄旗,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她比同治大两岁。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已经十七岁,比起他的先祖顺治十四岁大婚,康熙十二岁大婚,同治明显“晚熟”,人生进度严重滞后,于是两宫皇太后决定为同治皇帝立后选妃。
在立谁为皇后这个问题上,东西两宫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慈安认为阿鲁特氏端庄稳重,知书达理,素有贤名,且出身于状元之家,是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而慈禧认为,十四岁的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年轻俏丽,且出身于将相辈出的满族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是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应该立为皇后。
在同治选后的这件事上,慈安是秉持公心行事的,而慈禧有她的小九九,因为凤秀之女年轻,阅历浅,可塑性强,容易受她摆布,将来肯定对她俯首帖耳。为此两宫太后真是耗上了,双方相持不下,各不相让。
最后她们把决定权交给了同治皇帝自己,慈禧原以为自己亲儿子,肯定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办,没想到同治皇帝胳膊肘往外拐,把那把决定谁是皇后的玉如意交给了阿鲁特氏,这让慈禧大为恼火,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大婚之后,阿鲁特氏和同治皇帝卿卿我我,十分恩爱。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在皇宫内外广设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行为举止。
阿鲁特氏自入宫以后,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是慈禧见到她气就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同治皇帝生病,阿鲁特氏心里着急,但不敢前去侍奉,慈禧责怪他“妖婢无夫妇之情。”同治帝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偷前去探望,慈禧又说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
阿鲁特氏毕竟年轻,性格耿直,不善于奉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入宫的皇后,只要自己行的端,做的正,没必要阿谀奉承。还常常以自己明媒正娶自居,殊不知,慈禧是通过选秀女入的宫,最疼恨别人提什么从大清门入宫了,因而对阿鲁特氏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阿鲁特氏的死其原因有二,其一:靠山同治帝已经没有了,生路渺茫,在同治帝生前她尚且备受慈禧的凌辱和虐待,同治死后,生活的希望就完全破灭了;其二:处境尴尬,同治死后,慈禧不为他立嗣,却立了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为嗣皇帝,这样她就成为了皇嫂,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来中宫皇后拥有的权力和地位。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惠陵被盗以后,由于东陵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被堵上。
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过惠陵地宫看过,据当地传说:惠陵地宫的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也没腐烂,面目如生。因为当时社会上流传阿鲁特氏死吞金而死的,这些盗贼为了取出肚里的金子,竟然把阿鲁特氏的肚子剖开,把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至于找没找到金子,就无从得知了。
孝哲皇后阿鲁特氏,知书达理,但在复杂的宫闱斗争中却是一个失败者,她生前没有享受皇后应有的尊荣,死后亦不得安宁,实在可伶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