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一直是隋唐两朝内心的一个刺,任凭前朝杨广还是唐朝李世民如何攻打,硬是拿不下来,可见这个高句丽还是有点实力的。
父亲不行那就儿子接着上,杨坚的儿子杨广曾经三次征讨高句丽,并且人数动辄几十万。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隋朝动员了100万人前去攻打高句丽,皇帝杨广亲征,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势要打垮高句丽,但是失败了。
不过杨广也是个倔脾气,他不甘心失败,仅隔一年他再次出兵征讨辽东,本来这一次是可以灭了高句丽的,但是在关键时刻,国内有人造反。后院起火的杨广当然不能在前方安心打仗就只能班师回朝。三次征讨辽东的失败,对杨广的心理影响非常大,那种挫败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杨广对江山的追求,此后的杨广颓废了。
不过杨广并不寂寞,25年后他表侄子李世民也踏上了征讨高句丽的大道。只是李世民更聪明一些他只动用了10万人参加战斗,因为他不想跟杨广一样动摇国家根本。
李世民亲征,而且让李世勣担任陆军行军总管,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想合围高句丽。不过随着战线的拉长,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加上几次该冒险军事行动的没有冒险实施,唐军失去了先机,最终因为天气转冷不得已退兵。
李世民征讨高句丽20年后李治也没闲着,他也要征讨高句丽。甚至想亲征,不过被武则天给拦下来了。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高句丽的情况,唐朝时候的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分别是高句丽(势力最大,领土包括今天的朝鲜和辽宁省东部)、新罗(势力比百济大)、百济。
公元661年,百济已经收归唐朝。李治派出名将苏定方从水路攻击高句丽,苏定方是个练家子,没多就就把平壤给包围了。陆军这边也度过鸭绿江,正准备合围平壤,胜利就在眼前,不过这时李治突然下旨陆军撤军。没办法苏定方随后也只能撤。这个李治为什么突然下令撤军,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不过高句丽终究没有逃脱灭国的命运。公元666年(这个时间比较吉利),高句丽国内闹内讧,掌权的三兄弟被别人挑拨相互猜疑。原本掌权的大哥出去视察被两个弟弟出卖,他没办法只能请求唐朝出兵平叛。
李治当然答应,派出名将李勣(他名字比较多,原名叫徐世勣,后来改名李世勣,然后又该名李勣,再后来改为徐勣),他就是当年跟随李世民出征的陆军总管。
这次他没有让唐王朝失望,趁高句丽内乱,快刀斩乱麻,没多久就包围了平壤。然后没有经过像样的抵抗,国王带领权臣投降,从此高句丽灭国。
杨广、李世民累死累活没有做到的事儿倒是让李治给完成了,尽管这里有侥幸的味道,但是也可以发现李治也是个有血型的人,并非史书上写的那般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