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而黄观坟冢却有他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简介。
黄观,字澜伯,生于朱元璋时期,死于建文帝被夺权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去世时年仅39岁。他们黄家在秋浦当地属于望族之一,祖墓至今保存完好。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六首状元,从秀才到状元都考第一名。
他从小学习勤奋且从不在学问上面麻痹大意。1396年升为朝中二品大官,同时颇受建文帝器重,有重要国事都让他参与。燕王自认为自己比建文帝有能力,根本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满朝百官也就黄观敢直言燕王的不是,燕王因此怀恨在心。黄观对待燕王的态度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燕王称帝后黄家九族皆被斩。
黄观死于建文四年,当时黄观正在长江上办理公务,他得知朱棣谋反的消息,便召集了一批人马准备救援建文帝。当他听到建文帝去世的噩耗时,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命不久矣。他更知道自己的妻子志气高尚,一定会随他赴江的。他死前附言之后便投江而亡,他的妻子在家里听到他的消息后也跳江而死。现在的观祠还留有他妻子投江前吐在石头上的一口血的血石,这证明了他妻子的志节和对丈夫的忠贞。
黄观在万历年间才被平反,补谥“文贞”,至今都能在他家乡看到黄公祠,还有后人为他建的状元坊。
黄观书法
见字如见人,黄观书法犹如他本人一样浑厚有力,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脚印。那么黄观书法到底怎样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书法。
黄观书法留传下来的很少,这与他与朱棣做对有关。朱棣夺得皇位以后,就把黄观以反贼定罪,他一家九族均遭遇灭顶之灾。
黄观书法潇洒飘逸、浑然天成,这与他忠君之义和稳重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字不大,从他的书法可以看出他做事小心谨慎,这点倒与他谨慎为官相符。但是从他率性的气场来看的话,书法的潇洒飘逸与他有意会的联系。据说朱棣看到他的侄子皇帝一直不下跪,满朝文武只有他敢站出来直言朱棣的逆君之举。此飘逸非彼飘逸也,此谨小慎微非彼谨小慎微也。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能解释的清楚。
再看他的书法,飘逸的同时不乏端正。我喜欢把一个人的字与这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黄观的字体出奇地端正,这跟他的为人一样,听闻他的事迹以后,让人有肃然起敬之感。有人说他可以观察时局,不要与朱棣做对就不会这个下场。但是他不这么做的话就不是黄观了,更加不会是六首状元了。
再把黄观书法与现代有名的书法家相比,其书法笔峰和造诣丝毫不逊色这些书法家。但愿他仅存的几副书法作品能长存世间,让后人都有机会欣赏到这位古今少有的才子的书法。
黄观坟冢
黄观担任侍郎时间不长,但黄观坟冢是他德行和才华的重要遗证。黄观坟冢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坟冢。
黄观坟冢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才子悲凉的下场,更看到了皇朝更替的残酷。可能这是黄观自己的选择,他可能知道自己有这种下场。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超越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才造就了他的悲惨命运。
黄观坟冢是凄凉的,从他的妻子寄石还魂就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听到他的噩耗,以为夫君已经死了,伤心过度吐了一口血在石头上,她的血便深深地烙在石头上。在阴雨天,还可以看到一个大士像。一天,一个姓翁的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石头在托梦给他,说自己是黄观的妻子。后来经和尚解梦,把这块血红的石头放到观祠以后,奇怪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
黄观跳江的时候是无限悲哀的,他知道自己妻子会尾随而来,更知道自己族人的下场。他的一声长叹悲鸣道尽了大势已去,也告诉自己大限已到。
通过黄观坟冢,我们看到了古时就算是文人,只要是沾上权力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坐落在翠屏山的坟冢只是座衣冠冢,他的尸身已随江而去,被埋在江边。他是喊冤而去的,明万历年间才沉冤得雪,并在他的故居建黄公祠,在县城建状元坊来纪念这位绝无仅有的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