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将括母”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就是有关于赵奢的妻子的故事。赵奢的妻子是一个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的人,在《列女传》里就有关于赵奢妻子的描写,赵奢大家都熟悉,是个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睿智又有头脑,而他的妻子,似乎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不然怎么会名垂青史呢?
赵奢,出生年月不详,嬴姓,赵氏,名奢,赵奢与赵王室同宗,算是赵国的贵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这一段时期,一共活了大概有六十岁左右。他因为敢于向平原君收税,而得到了“秉公执法”的美名,并借此得以受到了赵王的赏识。从此涉足政治、军事领域。为赵王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而他的儿子似乎没有继承到父亲的优良基因,或者说他的儿子少了点父亲的作战天赋。
赵括是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世袭马服君,他极其擅长军事理论,在《史记》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一生征战无数的赵奢在军事理论上也未必是儿子赵括的对手,可见赵括应该是一军事理论高手。但是赵括的能力也就仅仅限于此,“纸上谈兵”算是对他一生的概括。
有关赵括的记载在史书上并不算多,在零星的记载里,我们知道了这位少将的孤寂与失败的悲剧下场。赵括的父亲赵奢作为良将,兼备了军事作战和理论的能力。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可见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其子赵括年经轻轻就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唯一的缺点就是自认为“天下莫能当”,把自己定位得太高,容易摔得很痛。只知道死读兵书,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于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而已;若必将之,被赵者必摄也。
在父子日常谈话中,父亲常常和儿子一起讨论兵法,被熟读百家兵书,通晓军事理论的儿子的高谈阔论勃勃雄心傲慢自负弄得哑口无言,只好忧虑不安地对妻于说,我也许缺少了儿子理论的高深,但儿子恰恰因为缺少对战争现实的体验。”兵,死地也。“实际战争中的具体的做法和策略,随机应变的能力,他是没有亲身感受,他只会硬搬书本教条,一味纸上谈兵。因此,赵奢才会对自己的儿子深深忧惧,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一种担忧。日后,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就是赵国的万幸;赵国如果要用他为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赵奢的心里一直都有着一种深深的担忧,他害怕这个假设会成立,但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
赵括的母亲也是个极其精明的人,她不是一般的传统女子,除了相夫教子外,与丈夫一起讨论国事、家事,还相当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当后来赵奢去世后,赵国要任用赵括为大将时,赵奢的妻子是极力反对的。由此可见,赵括的母亲,并非徇私之人,而是一个洞晓时势,有头脑的人。只不过,赵王最后还是任命赵括为将领,白白葬送了赵括年轻的性命,也让四十万赵军成为白起刀下的鬼,给了赵国一个惨痛的教训。
”赵奢功高封于马,邯郸以北出马家“,这句话道出了马超和赵奢的关系。由此可见,马超并不是赵奢的儿子,而是赵奢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