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卓著功勋铭青史 崇高精神励后人——纪念杨至成将军诞辰110周年

   求学立志救国 黄埔投身革命

 

    杨至成1903年11月30日出生于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侗族。1918年考入贵州省立甲科农业学校,求学期间结识学生领袖周逸群,并深受其革命思想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与同学参加爱国活动,上街游行集会声援北京学生。1922年,为实现救国救民志向,杨至成辞母别妻,辗转云南、四川,投奔亲友到滇黔联军当兵,不久升任军需准尉副官。1925年夏随军赴粤。1926年3月,杨至成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再次与已任教官的共产党人周逸群相逢,经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周逸群等人的帮助下,杨至成革命觉悟提高很快,随后参加了平息夏斗寅叛变、保卫武汉革命政府的战斗。1927年7月,杨至成从黄埔军校毕业,分派到国民革命军贺龙第二十军三师六连任指导员。

 

    参加南昌起义 受命留守井冈山

 

    1927年8月1日,作为贺龙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一名基层指挥员,杨至成率部奋勇攻克城东大校场,有效保障了南昌起义的成功。后随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周逸群等转战闽粤潮汕。1928年1月,参加了由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副官长,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任红四军二十八团一营四连连长、井冈山留守处主任,参加了多次保卫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无数次进剿。在黄洋界保卫战僵持危急阶段,他迅速组织人员运来缴获的一门迫击炮,连发三炮打退进攻,毛泽东闻讯后即兴赋词,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1929年4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进行整编,杨至成被任红四军副官长,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从事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军队后勤工作。他筹款建立了一个临时被服厂,带领工人赶制4000多套军装,使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统一军装。1930年4月至1933年1月,杨至成担任红十二军副官长、红军总兵站站长、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为支援前线战斗及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先遣筹粮 保卫陕甘边区

 

    1934年10月,杨至成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2月进入黔东南民族地区,杨至成受命组织地方工作团,广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遵义会议后被委任中革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担负起打通前进道路和筹集粮食物资供给后续部队的重任,为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顺利通过黔川滇提供了物资保障。到达陕北后,杨至成先后任红军陕甘支队后勤部长、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长,后勤物资的保证使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取得了胜利,杨至成亦被毛泽东等誉为“红军大管家”。1937年6月,杨至成任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担负起了发展边区经济与保卫党中央的重担。

 

    发展后勤基地 保障大战供给

 

    1938年后杨至成因积劳成疾受派赴苏就医,先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理论和军事深造,后辗转蒙古历经磨难。1946年1月,杨至成回国后,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人民解放军后勤部政委、军需部部长。他狠抓后勤建设和后方基地的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为辽沈战役、东北解放战争,以及后来的平津战役等提供了物质保证。1948年12月,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的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杨至成领导下的军需生产工作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的高度评价。杨至成先后任华中军区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建立了几十个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帮助地方接收、巩固和筹建了几十家工厂企业,保证了军队的后勤供应,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为中南六省后来的剿匪建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供给创造了物质条件。

 

    呕心军事教育 培养经济人才

 

    杨至成将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教育家。1933年10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别办成8所专业学校,杨至成为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长政委兼任供给学校校长,他与人合作共同撰写了红军第一部系统的后勤供给教材《红军簿记学提纲》,亲自给学员上课,为红军培养了大批的后勤管理和后勤供给人才。解放战争时期,杨至成负责建设东北大后方的工作,为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先后开办了东北军需学校、汽车学校、医科大学、护士学校等一批后勤学校。1962年初,杨至成调任高等军事学院(今国防大学)副院长,分管院务工作,为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加强军队和国防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杨至成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史  青史词条  功勋  功勋词条  卓著  卓著词条  诞辰  诞辰词条  崇高  崇高词条  
故事

 红军二过单家集

   “一九三五年十月五日,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单家集,穆斯林民众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了红军。当日,红军宿营于村里村外,以其言行宣传和影响群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