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郑成功为何选择台湾当根据地 当时郑成功面临怎样的难题

郑成功曾多次帮助明朝宗室和难民移居到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还为华人经商提供安全保障,因此获得“国姓爷”旗号。不过当时郑成功想和清军继续抗衡,他需要一个能够整备的根据地。后来郑成功率军征伐南京失利,此后粮食逐渐告急,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此时何斌建议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拿回台湾岛。台湾面积够大,能解决后勤问题,恐怕这就是郑成功会选择台湾最大的一个原因。

1、南辕北辙的父子人生路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是一个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为人精明狡黠,十分会做生意,发了大财,娶日本女子为妻生下郑成功郑成功虽然是个混血儿,按现在的说法算华裔,但由于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汉民族自豪感颇强,忠君思想很浓,七岁时就要求回国。其母说:汝国内多难,何能为也。意思就是说你们国家现在社会动荡,你现在回去干啥?郑成功说,我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其母无奈,只好交给当爹的把其带回国。

当时华夏正值多事之秋,处于末代的大明王朝政治黑暗、官僚腐败、天灾频繁、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吴三桂献出山海关率军投降了清军。李自成不敌清、吴联军的攻击,退出了北京,从此开始了满清对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叔叔郑鸿逵,以及黄道周、吴春等人,拥戴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在福建称帝,以福州为首都,改元隆武,开始了偏安一隅的政治格局。

郑芝龙之所以拥戴朱聿键,完全是为了捞政治资本,朱聿键如同南宋的赵构那样,在南方站稳了脚,他就是开国元勋。殊不知,如今的满清不是那时的金国,占领黄河以北后继续南下,犯下了“杭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血案,直朝福建扑来。时任兵部尚书的郑芝龙通敌撤防,郑鸿逵不战而逃,最后朱聿键被清军俘获处死。

2、郑成功三次北伐抗清

郑成功多次劝告父亲无效后,拔剑割发明志,宣布断绝父子关系,率军在鼓浪屿誓师,设高皇帝朱元璋“神位”,在军中自制一面大旗,上书“杀父报国”四字。从1646年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组织抗清斗争。

1656年,清军船队从泉州出发进攻厦门,郑成功立即派出船队迎击,两军在海上展开决战。由于清军缺乏海上作战经验,且又遇上飓风,损失惨重。郑成功乘势进行第一次北伐,北攻闽安,进军福州。由于福州城池坚固,防守力量强,久攻不下,为了防备清援军夹击,被迫下海退走。

1657年,清军大举进攻逃到云南的明永历帝朱由榔,朱由榔诏令郑成功从东面出兵,牵制清军,以减轻云南方面的压力。郑成功组织第二次北伐,亲率大军北上,攻占黄岩,进围台州,浙江全省震动。这时传来清军攻陷闽安,并向厦门进军的消息,郑成功担心自己退无所归,不得不结束了第二次北伐。

郑成功总结两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兵力不是很强大,行动不迅速猛烈、目标不够远大,仅在沿海一带作战,没起到对满清政权的威慑作用。

1658年,除留下少量必要的守备兵力外,郑成功亲率17万人马北伐。第二年五月北伐军越过长江,先后攻下四州二十二个县,包围南京。

清军驻南京的总督朗廷佐无计可施,这时潜入郑成功军中的奸细朱依佐到南京,给朗廷佐献了诈降之计,即派使者告诉郑成功,用一个多月时间集结部队、清理粮草后投降。郑成功心想反正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拿之事,竟然答应了,就只围而不攻。36天后南京城内清军和赶来增援的清军全力合击,击溃了明军。郑成功只好退回到厦门。

第三次北伐宣告失败。

3、转战台湾建立根据地

郑成功成了清军的心腹之患,派出重兵进驻福州一线,郑成功被迫退守厦门、金门一带。厦门、金门地窄粮少,且不易防守,寻找一处地大物丰且易防守的根据地成为郑成功的当务之急。

郑成功为啥决定光复台湾,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正史载,当时的荷兰总督揆一觉得郑成功的部队是支不可轻视的武装力量,为了与其友好相处,派翻译何廷斌来建立关系。何廷斌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人,给郑成功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攻取台湾建立根据地是长久之地。并献上台湾的地图。郑成功十分高兴,说正合吾意,随即委任何廷斌为参军,参与进攻台湾的军事谋划。

另一种是野史和传说,某天晚上郑成功在海滩上散步,碰到一个道士。道士了解到郑成功当前困境后,给其出主意“攻不离门,退不出湾”。意思是以厦门和金门为前哨基地,把台湾作为根据地和大后方,进可攻,退可守。

郑成功是颇有军事头脑之人,攻占台湾作为根据地他认为是摆脱当前困境的唯一选择。于是他立即开会作了动员布置,部队将士欢呼踊跃,士气高涨。

1660年3月23日,郑成功率文武官员及将士2万5千多人,乘大小船舶只数百艘,从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浩浩荡荡向台湾海峡驶去。

到澎湖列岛时遇到了逆风大浪,只好暂时停船躲避。殊不知逆风大浪过了数日仍不停息。如果继续耽搁在此,将没粮食吃了。是月30日夜郑成功大胆决定不等风停冒险起航。不少将士反对。他坚持自己的决定,拔剑在手站立船头,仰天长啸:大明如不当灭,苍天应须助我,令风停浪平,顺抵台湾。说来也奇怪,也许是巧合,到了后半夜,出现满天星斗,逆风转为了顺风,大家见了,精神焕发,三呼万岁。

第二天清晨到达了台湾的鹿儿门港,守港的荷兰人认为是神兵逆风而来,全被吓呆,匆匆放几枪就逃跑了。郑成功将鹿儿门港作为滩头阵地和前进基地,率领部队在禾寮港登陆,消灭了前来迎战的荷兰军队上千人,然后乘胜前进,包围赤嵌楼……

陷于孤立的荷兰守军最后被迫请降。

高山族同胞热烈欢迎郑成功的部队,据史书载:士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连荷兰人也承认:郑成功之来,深得民心。

郑成功光复台湾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历史意义极其深远。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天不借年,他于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初八日在台北因病逝世,时年39岁。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郑成功  郑成功词条  台湾  台湾词条  根据地  根据地词条  难题  难题词条  当时  当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