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朝代,有很多发展成为一个盛世的时期,比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是一些在当时可以被看作是巅峰时期的时代。然而很多人却认为,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其实不过就是一个笑话而已,就只是清朝的一个回光返照,是垂死之前的那一瞬间的健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康乾盛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何很多人觉得这不过就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康乾盛世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什么是盛世?我们通常认为的盛世有以下几个特点:国家统一、政治经济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康乾盛世”是否真正存在确实存疑,甚至很多学者都说“康乾盛世”就是一个笑话。
科技:
不可否认的是,“康乾盛世”确实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当时的中国表面上看似繁荣,实际上却是停滞不前,中国还在开垦荒地时,西方却在迅速发展,在西方进行体制改革,技术革命快速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妄自菲薄的闭关自守,发明创造和科技没有任何进步。
人民生活:
在明朝传教士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却是这样:“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英使马戛尼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满清政权看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大船舰”,预言它将“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退化到了“半野蛮人”时代。
文化:
清政府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正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受到了绝对的压制,大兴“文字狱”残害了大量文人学士,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整个社会发展缓慢,和西方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改土归流虽然加强了国家对边疆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引起了边民起义。
民族冲突:
满清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后,把中华的各个民族当做奴隶,强调满汉不能通婚,同时“剃发易服”令在江南地区遭到汉人的激烈反抗,对无辜的老百姓进行大屠杀。从清朝初期的“反清复明”到清末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人民从未停止过对满清皇朝的斗争。
所以总结出来的话,清朝入关实际上是造成了历史倒退,康乾盛世的收入甚至比不上宋朝一年的收入。
2、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真命题,只不过他是在封建末期的回光返照,在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内,它在经济方面依旧是领先世界的,在当时依旧是西方学习和羡慕的对象,只不过康乾盛世只能说他是经济的盛世,非文化之盛世,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一个笑话。
康雍乾三代是清朝最繁荣的时期,在这130年间,在对外战争中捷报频传,国内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这盛世之下也掩盖着文化的悲哀,数百年间思想文化遭受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
康乾盛世时期,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但是总人口只有占百分之二十,在经济实力上是完爆其他国家的,因此说这个盛世是真命题是毫无疑问的,他的确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生产力。
但是在这个盛世之下也有掩盖不尽的疮痍,就拿康熙南巡来讲,康熙历次南巡都是曹家接待,虽然是无上荣光,但是却因此造成了织造府的亏空,最后纵使是曹家倾家荡产也不能填满,最后被雍正所诛杀,这只不过是这盛世之下的一个缩影。
乾隆早年励精图治,整个国民经济还处于上升期,但是乾隆七下江南不但掏空了国库,更是让官员趁机敛财,在乾隆晚年时候整个盛世就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个庞然大物已经被掏空了底子,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这也是嘉庆登基后清王朝迅速走向末路的原因之一。
3、康乾盛世的争议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时期是“盛世”,只能称“康乾之治”。他认为:汉唐之所以公认为盛世,与其政治环境宽松、精神昂然进取有很大关系。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误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至于“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明末以来战乱频仍之后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革命性大提高。中国古代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李约瑟先生曾经举出1000多项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这1000多项其中有好多项影响了世界的进程,可是我们想一想,清朝268年,中国有哪一项发明影响了世界?一项都没有,为什么那么聪明的中国人,到那时候变得不聪明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清史专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并对对周思源作出了反驳,指出“整个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都没有“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科学技术”,都是专制的封建制度。按照周先生的理由,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有什么‘盛世’。”;亦指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不认为“盛世就是美哉善哉,万事大吉。这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不是辩证的思想方法。” 同时指出清初大概只用100多年时间使粮食生产翻了一番多。在当时农业技术并无显著提高的水平下,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不但恢复了明末的水平,而且大踏步地前进了。这是广大农民的努力,也离不开清政府重视农业,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花生)以及鼓励和默许移民等政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