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慈禧去世后,西方媒体是怎么报道的?

慈禧可以说是影响近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了,她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掌权的太后,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慈禧在这些事情当中,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的,有关慈禧的事,现在看来每一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包括她的死。那么你是否知道,当慈禧太后死了的时候,西方媒体又是如何对这件事情进行报道的呢?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这件事情的,他们眼中的慈禧太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西方对慈禧太后逝世的报道

光绪皇帝于1908年11月14日去世,第二天慈禧去世,两者相差一天。在皇极殿,隆裕太后为慈禧光绪举办了一场中西结合的奇怪丧礼。首先,为了方便灵,堂使用电灯。其次,丧礼上不仅出现了花圈,还有身穿西方军装的士兵,四匹欧洲品种的高头大马。最后,允许行具有西方特色的鞠躬礼,行礼队伍中有好多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

这张图片刊行在1908年法国报纸上,所显示的场景与当时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事件的文字报道相呼应:

光绪慈禧遗体被一起供奉在一间香烟缭绕的屋子里,两张阴森恐怖的脸,遗体两旁分别站着擎刀而站的清廷侍卫,前面或跪或躬身俯首着几位如丧考妣的大臣。”这段文字出自于1908年美国《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

“流传了三千年的传统丧葬仪式宣告了皇帝陛下和皇太后的过世。临终时,虽然在他们身边围绕着一群身份低下的守护者,但他们却很孤单地、未被人注意地死去了,因为这些看护者不能接近他们神圣的君主,与他们的主子保持着一丈以上的距离。”

“清国皇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据说是神经衰弱症。当快断气时,皇帝陛下拒绝让别人把他搬到长寿宫去,这违背了大清国的先例。因为每当清国统治者死去时都被指定放入这个宫殿中。终于,他在还没穿上在这种场合应该穿上的寿衣之前就断气了。慈禧皇太后于下午2点钟去世……清国官方已正式宣布皇太后驾崩,而官方刚刚才宣布了光绪皇帝的死讯……但这里的人们相信,在官方向外颁布讣告前,皇帝陛下和皇太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2.为什么光绪皇帝逝世是美国媒体最先报道出来的

1908年11月14号,美国《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个消息,大清国光绪皇帝在这一天下午5点多去世了。当《纽约时报》发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中国大多数老百姓还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了,只有宫里少部分人才知道这个秘密。

当然,慈禧太后可能在此之前早已经知道,因为一直上流传一个说法,光绪慈禧太后害死的。但是,据慈禧身边的人后来回忆说,当慈禧太后得知光绪皇帝去世的消息的时候,悲痛欲绝,整个人几近崩溃。也不知道这是慈禧发自内心的呢,还是猫哭耗子装的呢?我想,可能多半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伤心吧,毕竟光绪从小跟着慈禧,不是亲母子胜似亲母子。

对于大清的那些王公大臣们来说,当他们得知光绪皇帝去世的消息时应该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1907年秋天的时候,光绪皇帝就一直得病,以至于经神恍惚,夜不能寐,还经常说一些别人不懂的话。在1908年8月的时候,宫里更是有消息传出,说光绪皇帝已经疯了!

而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除了有人怀疑是慈禧太后干的,还有人怀疑与袁世凯有关。特别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载沣,他一直确信是袁世凯派人做了手脚,害死了光绪帝。都知道,光绪皇帝戊戌变法那会儿,跟袁世凯结下了冤仇。如果不是老袁的叛变,可能慈禧早已经被软禁了,光绪皇帝就能真正成为大清国的主人,戊戌变法或许也就能成功了……

一直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光绪皇帝在最后临终遗言的时候,写下了两个字“杀袁”。这个桥段被很多电影、电视剧、小说借用,并赋予了它更多的戏剧性和传奇。

近些年来,有科学家对光绪皇帝的头发做了检验,发现头发里含有汞,这是有毒的,说明光绪皇帝确实是中毒身亡。但是究竟是谁派人下毒,可能要成为千古谜案了吧。

光绪皇帝逝世后,西方媒体都炸开了锅,纷纷利用各种关系确认大清国皇帝是否真的已经去世了。但是当时清廷并没有对外宣布光绪驾崩的消息,外务部也是矢口否认了皇帝的去世。但是这却让西方媒体更加确信中国皇帝已经去世了。清廷的所有否认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对光绪皇帝是抱有好感的,在他们看来光绪皇帝是曾经推动改革失败的悲情者,国际上对光绪是同情的。但是所有人也明白,光绪皇帝的去世对大清国的政局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毕竟光绪几乎从来就没有对大清国有过影响,真正的影响力者是慈禧太后。

对于大清国的老百姓来说,光绪皇帝的去世对他们也没有影响。光绪皇帝当皇帝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傀儡,被慈禧太后摆布。特别是光绪变法失败以后长期被囚禁在瀛台,以至于很多人已经将这个大清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忘记了。

3.国外对慈禧太后的评价

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中国,长寿帝国》

身为一个满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军国大事的知识,本来就机会渺茫,但是她却与只了解女红的东太后完全不同,处理大事的时候总能镇定自若,中国的门户面对敌对势力从来未被打开,这在中国半独裁统治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要找一个原因,我想只能说是这位统治者本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才能。

——亚瑟·H·史密斯《动荡中的中国》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最有趣的名人无疑就是被我们称呼为太后的那位女士。太后在垂帘听政期间处于每一个带有改革性质的运动的前列,其统治的性质只能从这一时期的性质加以判断。由于意志和感觉缺乏一个赖以遵循的明确中心,外交失败了。它的杠杆找不到支点。于是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永远只有依靠军事力量。与太后这么一个女人就真的大不可能打交道吗?

——《布莱克伍德氏杂志》

在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几乎断送了性命和权力,但是她也从戊戌变法中收获良多,她开始变成一个支持革新政策的人。事实上,她远远胜过她的外甥光绪皇帝。“太后万岁!”“太后将来会登上大位!”在她的一生中,人们全部指望她来不断地推进她非常热心支持的目标。她牢牢地掌握着权力,她的涌起国说,敢于引导国家的战车驶上一条从来都没有走过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那些总督和巡抚的支持,这些人都是她亲自任命的。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经传遍了这片大地,百姓都会从心底支持她。

——W·A·P·马丁《中国的觉醒》

慈禧太后第一次接见来自外交使团的七位女士是在外交大臣的努力和督促之下才得以实现的。1900年的动乱结束之后,宫廷回到北京,太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她主动发起了很多次会见的邀请,大家自然都接受共进午餐。在私人会见时,这位伟大的女性才会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女性魅力,以身为女主人的光彩和吸引力。她会拉着客人的手,以最关切的语气询问我们进宫的旅途是否疲倦;她会在夏天抱怨天气的寒冷;只要食物不合我们的口味,她就很着急;她会以最亲切的口气告诉我们能够见到我们是她的福气。她能够让所有客人着迷,即便之前她们存在偏见,她对每一个客人都能关照到,这也展现出了她身为女主人老练的能力。

——康格夫人(美国驻华大使康格的夫人)《中国来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慈禧  慈禧词条  去世  去世词条  西方  西方词条  报道  报道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