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围观砍头?砍头为什么还要选日子?

我们经常会在很多影视剧里面看到,在一些死刑犯被判了死刑之后要斩首,但是后面还有一个“示众”,也就是要把犯人带到一个人很多的刑台上面,然后在那里将犯人砍头,而且还会有很多人围观全过程。很多人可能会对这件事情非常不解,为什么砍头还要到那样一个人多的地方,还会有很多人围观?砍头的场面必然是一个非常血腥的场面,却依然会有那么多人围观,难道他们就不害怕吗,不感到很恶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古代砍头简介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有处死囚犯的镜头,而且都是午时三刻行刑的。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死囚行刑到底是不是如古装剧演出来的那样呢?其实,古代的法律中并没有具体说行刑要在哪个时候,但是官府一贯会选择在午时三刻行刑。这是为什么呢?古代的时间算法和现代不同,古代历法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午时就相当于现代的上午十一点多一些,再加上三刻就刚好是正午十二点。地理的基础知识之一:正午的时候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影子也是最短的。

砍头在现代人看来是极其野蛮的行为,想一想可能还会从心底升腾起恐惧和恶心。这不是因为我们文明了,而是因为我们的战争已经不以人头论输赢了,战争的热兵器化,让砍头失去了他的魅力,但在冷兵器时代,敌人的头颅是一种战利品。

古代围观砍头似乎非常盛行,不光中国人有,全世界的人都有,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砍头的时候,整个刑场人山人海,沸反盈天。还有很多人拿着手绢准备去沾国王流下来的血,还有法国的圣女贞德在被执行火刑的时候,围观者非常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喜欢围观砍头?他们不会感觉害怕和恶心吗?

所以为什么中国古代人喜欢围观砍头,因为这是战争胜利在和平年代的文化基因延续,所以目睹斩首及其他形式的处决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同获胜般喜悦的情绪,不止如此,我们还可以把它们作为流行的公共事件来欣赏。比如最后一个被砍头的人,欧尼魏德曼被斩首时,引起了大量吃瓜群众的围观。

《三国演义》中,吕蒙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孙权将其头颅送给曹操,曹操对关羽的头颅说:“云长公别来无恙!”不料关公突然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吓坏了曹操,当然,这个略显夸张了,毕竟从关羽被杀到送给曹操,中间时间起码过了一个月了。还有野史曾记载,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就义后,眼睛依然睁着,家人连说:公子平安无恙、焦侯也平安无恙,他才闭上眼睛。

2.为什么古人喜欢围观砍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喜欢围观砍头?他们不会感觉害怕和恶心吗?其实都是人的好奇心驱使的,越是生活的压抑的人群,越喜欢看砍头之类的刺激东西。这种刺激东西有很强的心理压抑疏解作用。它的作用机制链如下:进入刺激氛围,肾上腺素升高看到刺激场景的瞬间,各种应激元素会升到顶点,人极端紧张人头落地,情绪渐渐平息,人会感觉舒畅。这一套身体反应下来,跟跑500米一样浑身舒畅,但不用跑步那样费劲。

现在没有“砍头”了,取而代之的是“过山车”,“恐怖片”,“车祸现场”。(如果你喜欢以上这些,说明你生活压力有些大。)古代杀人又称“弃市”。市是指市场,那何为“弃”呢?原来它关联着一种说法,即古代杀人,是“天子与臣民共弃之”。在闹市杀人,就是一种“共弃”的形式,就是要让老百姓都来看,相当于开一个法治教育的现场会。可以说是,公开行刑,是人类残酷司法的最为极端的仪式化展示。所谓仪式化,就是供人们来合法观瞻的,是政府允许,甚至是鼓励的。而且选时在秋后,一方面取秋天的肃杀之气,另外百姓都农忙完了,看的人才多。

3.砍头为什么要选时间

古代的时间算法和现代不同,古代历法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午时就相当于现代的上午十一点多一些,再加上三刻就刚好是正午十二点。地理的基础知识之一:正午的时候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影子也是最短的。

古代对鬼神的迷信是很重的,监斩官也害怕犯人死后化成厉鬼继续危害人间,就选择在午时三刻行刑,这个时候阳气最盛,囚犯被砍头之后怨气会被压制,让他无法变成厉鬼。

那么,法律真正规定的行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在古代,行刑的事情是统治者相当重视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杀人的。有个词叫做”秋后问斩“,就是说杀人要在秋天。实际上是,处置犯人要在每年的立春之前、秋分之后。这段时间之外不允许处斩囚犯。而且,一个月里也不是每天都能处斩犯人,逢重要节日不能问斩犯人、逢每月弦日和朔望日不能问斩犯人。

所以,很多犯人都赶不上时候,没办法当即处死,要等到规定的时间才能被砍头。所以官府每次都会集中处理一大批死囚。而行刑的地方也是特定的,叫做午门。

天安门广场还叫紫禁城的时候,城楼前也有一个午门。午门前面的广场就是所谓当初行刑的地方。但其实,这个地方是不会杀人的,而是惩罚大臣和宫中女眷的地方,他们会在这里被杖责,以儆效尤。因为在这里砍头不吉利的,真正行刑的地方另有他处。但有时候杖责也是会死人的,所以,午门这里也不是没见过血。

在古代,实施斩首行刑的地方一般有两个,一个是郊外比较荒凉的地方,因为围观的百姓不多,有利于维持秩序。另一个就是在闹市,比如清朝时曾将菜市口作为斩首的地方,作用就是用来示众,警示周围的老百姓。

真正行刑的地方一般是城郊或者是菜市口。选择在城郊的话一般是秘密处斩了。而选择在菜市口处斩的话就是要让老百姓都看到了,为的是杀鸡儆猴,让老百姓都遵纪守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砍头  砍头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古代人  古代人词条  围观  围观词条  还要  还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