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晚年信任佛法,曾多次出家。普通八年,萧衍前往同泰寺第一次出家,此后大赦天下,并且改年号为大通。到了大通三年,萧衍再次来到同泰寺出家,后来朝中大臣捐钱,才让萧衍成功还俗。很多人不理解,萧衍到了晚年为何会如此信奉佛法,或许这跟他纵容宗室有关。那历史上除了萧衍,还有没有其他的皇帝当过和尚呢?想了解的朋友就一定别错过下文啦。
1、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公元501年带领军队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把齐灭亡后建立梁朝,登基上位。不知是什么时候原因,当上皇帝后他的宗教信仰变了,由道教改为了佛教,而且还成了一个虔诚的居士。
执政之初,萧衍勤于处理政务与注意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在生活方面,萧衍提倡节俭,每天的饮食以素食为主,不搞大吃大喝。在用的方面更是节俭,史载他一顶帽子戴两年,一床被子用三年。在睡房里里除了一张床,没有柜子、桌子等其他生活用品。除了率先垂范,他还严格要求官吏们也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讲为国为民的道理,提高他们的认识。他派出使者巡视各处,监督地方官员。对于清廉的官员,给予提拔重用。在发展农业、减轻百姓税赋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由于和吴姓妃子、以及和吴姓妃子儿子的恩恩怨怨,萧衍受到了很大刺激,史载他看破红尘,做出不少令世人瞠目结舌不可理喻的事。
数年间他前后三次到寺庙进香后就不愿回皇宫,说想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哦,大臣们经过商量,被迫建议采取捐钱给寺庙的办法让他回朝理事,他同意了。但经他这么瞎折腾,朝政混乱,国库空虚,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公元548年,从东魏叛逃到梁的侯景发动兵变,萧衍被囚禁,第二年在疾病和饥饿中死去。
笔者述评,此事出于正史,萧衍虔诚信佛应当是真的,但这么反反复复想去当和尚,行为怪诞,按现在的话来说,估摸是得了某些疾病所致吧?
2、明太祖朱元璋
笔者管见,古代中国出身最贫苦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出身于农家。17岁那年家乡发生蝗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兄长等相继死去,大嫂带着三个侄子回娘家求助,小光棍汉朱元璋走投无路,只好到村旁的寺庙去当和尚。灾荒越来越严重,连寺庙也维持不下去了,朱元璋出来当叫花子讨饭,挨饿的滋味不好受,他饱尝到人世间的辛酸。
几年后朱元璋回到了家乡,以前的住房早已垮塌,他只好在破败不堪的寺庙中暂时安身。元代末年伴随着严重自然灾害而来的是社会的大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正好在此时,他儿时的伙伴汤和邀约他去从军。朱元璋就随汤和投入到郭子兴的部队。他打仗勇敢,讲义气有人缘,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元帅郭子兴认为他有发展前途,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他为妻。之后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逐步开创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笔者述评,朱元璋早年当和尚,是由于生活所迫。用长远的观点看,这和尚没白当,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人生阅历,为以后发展壮大建立大明朝打下了基础。
3、唐宣宗李忱
历史上皇位的传承,按惯例一般是子(侄)接棒,但也有特殊的,唐宣宗李忱就是一个特殊例子,他是以皇太叔身份承继的,这可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记录。
李忱以前叫李怡,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是唐穆宗李恒的同父异母兄弟,是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其父之后已有四朝皇帝啦,按理说,早已与皇位擦肩而过,但命运使然,让他以皇太叔的身份继承了皇位。
他是其父唐宪宗晚年的庶出儿子,成为了幺房老前辈哦,和当上皇帝的文宗、武宗两位侄子年龄差不多。由于他有学识,深遭这两位侄子的妒忌,平时相处总是将其作为讥讽嘲弄对象这些事就不必多说了。唐武宗登基后,曾派人将其抓来,浸泡在厕所污水缸里,用意不言而喻,是打算暗暗地将其折磨死。据野史载,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借口出面去杀死他,将其悄悄送出皇宫,到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当了一个小和尚,方丈齐安为其取名琼俊。几年后唐武宗驾崩,李忱返京当了皇帝,是为唐宣宗。李忱一直感怀方丈齐安的恩德,齐安圆寂后赠其“悟空国师”的谥号,并将禅院扩建,取名齐丰寺。
李忱当上皇帝后,比较有作为,有“小太宗”之誉。但他是否当过和尚这事却扑朔迷离,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成为了一宗历史悬案。
4、顺治皇帝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本来没有当皇帝的份。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死,由于生前没指定继承人,几派力量在确定继承人上相争陷入了僵局,福临的亲生母亲和他族叔多尔衮用计让时年6岁的福临幸运登基,史称顺治皇帝,但实际朝权被担任摄政王的多尔衮独揽。顺治八年(1651年),14岁的福临亲政。对其执政能力的评价褒贬不一,在此不累赘。福临为啥能成为清代皇帝中的明星人物呢,就是到底他当了和尚没有?
正史的记载福临是在24岁那年死于天花,火化后的骨灰安葬在河北遵化县的清孝陵。
传说的是顺治24岁那年不当皇帝而是到五台山当和尚去了。清皇室为了掩饰真像,说是得天花而逝,其实是康熙五十年(1785年)左右圆寂的,期间康熙皇帝多次前往五台山探望父亲,但福临一直不愿意相认。康熙皇帝的“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诗句,大都世人都认为是证明。
福临当和尚的传言是无风不起浪。他先后有两任皇后,但他均不满意,原因嘛很简单,都是母亲确定的,都不是他自己所喜欢的那类女子。在爱情上失意的他没有了人生的乐趣,曾打算剃度出家,后被劝阻……
福临当和尚这一说存在于不少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当时有个著名才子写了一首《清凉山赞佛寺》诗,世人都认为该诗是在影射福临在五台山修行这事。
笔者管见,福临得天花而死之事,正史上记录得清清楚楚。当和尚的传言纯粹是文人们编造。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