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是扫平四海,清除各种障碍。但是后来朱元璋要出兵日本的时候,刘伯温却出面阻拦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明朝和其他的各个国家多多少少都有外交政策的往来,但是唯独日本并不大好,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明朝和日本为什么不友好
我们知道,在朱元璋即位以后,为了获得日本国的认可,曾外派使者前去日本。朱元璋这一举动并不是想吸引日本,而只不过是间接的通告一下日本国,元朝早已亡国了,大明帝国建立,让日本国更改一下外交政策的对象罢了。当然,朱元璋也是想让使者去看一下境外是不是还有前元余孽。
而我们要了解的是,日本这个时候,正处在镰仓时代和战国时期的过渡时期,一个日本国就有2个一南一北的日本天皇。那时候的日本国,战争连续不断,因此在那时候,日本还有很多人驾着小帆船到中国沿海城市维持生计。但是,这些人维持生计方式,也较为直接,那便是当劫匪,主要是打劫水上的一些货船。
针对日本人这种的个人行为,作为大明帝国的皇上朱元璋而言当然是不可以被容许的,因此在朱元璋给日本国送去的国书中,观点也非常简单,归纳出来便是四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应对这种内容的国书,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十分发火,因此便一声令下将朱元璋外派的使者都给处死了,最终只留有了一个回来通风报信的人,日本那时候意思差不多是:你明朝不是很强吗?那有本事你也就放马过来,我们日本不害怕你。
使者回朝以后,便将这事的说与朱元璋,朱元璋听后,两国之间对战,还不斩来使呢?这小小日本国居然这般嚣张,务必将它给完全吸引。
刘伯温就进谏劝阻不能出兵攻打日本,原因就是明朝刚建立还不稳定,内有不法分子骚扰,外有藩国觊觎。要是再次动用国力打仗,不仅影响社稷安危,还会劳民伤财,会让刚建立的明朝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加上日本也是战国时期,南北朝分裂,对中原没有威胁,还有我们也知道的,日本啥资源也没有,就水和树木,不值得去攻打。
这是其一,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下来就是前车之鉴了。元朝时期忽必烈也多次派使者前去日本,让日本臣服,但是都被拒绝,忽必烈于是先后两次派兵攻打都以失败结束。
第一次在前期还是很有优势,但是最终被意外台风刮翻了战船,导致最终撤退。之后开始了第二次攻打日本,最终又被台风摧毁了大部分船只又铩羽而归。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明朝的军事实力虽强,但是和忽必烈时期也是差不多。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的军队虽然强悍,但是对于海战还是经验欠缺。可能最终能攻打下来,但必然会损兵折将,国力大损,从而让让人有机可乘,影响国家社稷安危的稳定。最终朱元璋也是个明白人,虽然生气,但是想清楚其中的原由后决定不打算出兵。
虽然最终不征讨日本,但是也采取了另一种封锁的方式,将日本列入了不征之国,使得日本处于一种被封闭的状态。洪武二十八年,颁布《皇明祖训》,列出十五个永不出兵征讨的国家,日本就是其一。也是为了告诫子孙,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做一些意气用事、得不偿失的举动。
刘伯温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是担心的明朝的千秋基业,担心的是明朝的江山社稷,并不是在乎日本的生死存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