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对于德国少将莫德尔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个时候的莫德尔在德国陆军参谋部工作,这使得他很容易接触到德国的高级机密,就比如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这对于当年德国任何一个“好战分子”来说无疑是最具有诱惑的事情了。于是,借单位改组之际,他到了第4军担任参谋长。
德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让莫德尔毫无成就感。就在他十分沮丧的时候,进攻波兰的命令又让他“满血复活”,忙活起来。然而在一线部队,他只能在部队机关呆着,不能冲锋陷阵,“有劲使不出来”,他渴望着能参加血腥的战斗。
在入侵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中,莫德尔只能当战场配角。
入侵波兰,第4步兵集团军分在了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吸引波军主力。这项任务比进攻更让莫尔德耗费心机,因为弱小的波军“一碰就倒”,毫无战斗力,如何吸引过来,成为最难的事情。看来,德国入侵前,把波兰的实力想的过于强大。
“悲剧”的是,波军依然沿用一战时期的骑兵战术,在机械化的德军面前一触即溃。德军开始全线进攻,在斯图卡飞机和坦克的冲击下,莫德尔的第4军执行长途奔袭,但上级以该军不需要机械化为由,将摩托化部队全部调离。
更让他恼火的是,波兰战役结束后,第4军被抽调的只剩下一个师和一些独立单位。不过,莫德尔推崇的机械化部队为进攻核心的理论,在古德里安的“闪击”战术上得到了充分验证。他有些跃跃欲试,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指挥一个装甲师。
不久,他离开了波兰,晋升为中将,担任第16集团军参谋长。尽管拥有20多万部队,但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兵,而且装备老旧,尤其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士官。这对莫德尔来说,不是太大问题,在他的叫骂声中和严格的训练下,部队进步很大。
1940年5月,德国开始入侵法国。第16集团军配属在龙德施泰德的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直插法国纵深,莫德尔设计的进攻路线,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完美“弧线”,直抵法国海岸,逼着3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撤退。
接下来的战斗,波兰的一幕再次重演。他手里的部队被一个个调走,甚至集团军直属的14个炮兵营被调走了6个。这让莫德尔在埃纳河地区,遭遇了法军顽强的反击,不仅部队被迟滞了好几天,而且还被俘了一千多名官兵。
但“瑕不掩瑜”,在德国第16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的包围圈中,有50万左右的法军,大部分举手投降。尽管莫德尔所在的是德军中最大的一个步兵集团军,但他知道战场上真正的主角,是空军和装甲部队,从内心来说,他不愿意接受一个被冷落的角色。
法国投降后,第16集团军作为准备入侵英伦三岛的主力部队,由莫德尔主导制订渡海作战计划,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海狮行动”。他为此做着充分的准备,一面集结和训练部队,一面解决渡海船只的技术问题,德军对渡海作战充满了信心。
然而,英国皇家空军表现得异常英勇,斗志昂扬、敢打敢拼,在加上戈林等人的指挥错误,致使德国空军损失严重。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贸然渡海作战,无疑是“死路一条”。“海狮行动”最终被“无限期延迟”,说白了,就是行动取消了。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好友——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委任莫德尔为德军第3装甲师师长。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职务,不仅可以亲自带队上战场,而且还是他热衷的装甲部队,更让他满意的,这是一支优秀的部队。
首先,它是德国一战后建立的首批装甲部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装甲师之一。在德军中享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全师拥有近400辆最先进的Ⅲ号、Ⅳ号坦克,加上各种配属装备,第3装甲师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领先于其他装甲师。
其次,军事素养高。这支部队的官兵大都来自普鲁士,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士气高涨。特别是配属了一个由装甲兵学校教官组成的精英部队——装甲教导营,让该师的整体实力在德军中脱颖而出,是响当当的“王牌师”。
更重要的是,经过波兰、法国战役的淬炼,第3装甲师俨然就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尖刀”,在各种拟定的作战计划中,该师无一例外的成为主力,被人们戏称为“柏林熊”。莫德尔能担任师长,可见德军高层对他的充分信任。
然而,许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莫德尔不以为然,大胆改革。
莫德尔担任“王牌师”师长,在德国军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他们看来,作为国防军的骄傲,该师的师长应该是德高望重、战功显赫的人担任,绝不应该是粗话连篇、只有陆军经验的莫德尔担任。但他对此却很坦然,高兴地走马上任了。
刚到部队,下属对于这位优秀的陆军将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并对他粗鲁的言谈,以及难以接近的坏脾气,让他们难以忍受。更加意外的是,莫德尔“新官上任三把火”,居然对部队进行了几乎颠覆性的改革。
一是,打破常规编制,提高整体实力。莫德尔打破过去各兵种独立存在的模式,对装甲兵、步兵、炮兵等兵种,按照战斗群进行混编。减少组织环节,提高战斗群的反应能力和充分发挥整体的效能;
二是,细化职责分工,建立完备的指挥系统。配备先进的通讯设施,按照战斗群的建设模式,构建营、连、排级单位,并将他的助手安插到各个战斗群担任指挥。确保师一级的命令可以迅速到达每一个战斗群,甚至可以直接指挥一个排。
剩下的就是,不断演练新战术。尽管军官们对莫德尔的改革持否定态度,但有陆军总司令“保驾护航”,各种演练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莫德尔每天亲临训练场进行检查,各战斗群渐渐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有效的配合。
“事实胜于雄辩”,在莫德尔的坚持下,全师官兵们也发现改革后的装甲师,战斗效果增加了好几倍,特别是过去战役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他们不由地开始认同这位新师长,怀疑和抵触情绪渐渐消失,剩下的就是理解和赞赏了。
莫德尔这么下力气的整顿部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原来,他早就通过总参谋部一班朋友提供的确切消息,得知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他必须未雨绸缪,用实力和战绩,让那些不看好他的人闭嘴,实现属于军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