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日军侵华战报真实的黄土岭一战是什么样的

网络上在传一个帖子《八路军和国军的战报与日军战报的有趣对比》其中:

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乍一看,八路谎报战绩!可不幸的是,偏偏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打死了个叫阿部规秀的鬼子,仅亡9人其中却有个中将?究竟是谁在撒谎?

最近,萨苏在日本找到了一份与阿部规秀的死有关的重要文件――《关于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的报告》

报告首页,注意上面大量的戳记,说明日军高级将领中曾有多人调看过该材料,也可以间接感受到日军阿部规秀战死所感到的震惊。

这份标有“极密”的报告,作于1939年11月18日,即阿部规秀毙命于黄土岭11天之后,发件人为驻蒙军司令冈部直三郎中将(1945年作为陆军大将,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在武汉向中国投降,1946年死于上海关押战犯的监狱),收件人为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畑俊六。

这份文件详细介绍了阿部规秀的生平和被八路军击毙的经过,并提到对阿部身后的表彰和晋升问题。似乎我国史料中并未收存,但其中不乏颇有价值的内容。

日本报刊对于阿部规秀之死的报道,但其中多炫美之辞,恐不如这种报告性的文件真实可信

比如,我们知道日军阿部规秀称为“名将之花”,但不知其出处。这份文件中注明,阿部规秀是陆军士官学校17期生,成名于察南晋北方面与“共产军”郭其峰部的交手。在此战斗中,阿部规秀战功不凡,深受瞩目。

据查,八路军中并无郭其峰其名的将领,经考证推测,认为阿部规秀击败的,可能为当时在晋察边区活动的东北军骑四师王奇峰部,这支部队是受到共产党影响的国民党非嫡系部队,王的前任师长恰好姓郭。

此外,文中还提到阿部规秀日军中对苏蒙军研究的专家,与八路军交战前正在部署日本驻蒙军对外蒙方向的防御。

颇为巧合的是,文中也记录到,阿部规秀指挥独混第二旅团进攻八路军前一天,即十月二十五日,接到了日本天皇的“圣旨”,将其调任持从武官。由于部队已经集 结完毕,而且自己也希望能够打个胜仗后回国,二十六日,阿部规秀仍然坚持自己带队出发,希望取胜后离开前线。结果,出师不利,几天后他部下的一个大队就在 雁宿崖被八路军歼灭,这种情况下阿部规秀始终没有等到一个像样的胜仗,直到被击毙在黄土岭。

在该文件的最后一页,有对阿部规秀进行表彰的申请,并请求上级同意给阿部规秀晋升为陆军大将。

结果如何呢?

就在这一页上,就有答案。

阿部规秀的阵亡报告中,冈部直三郎大将有这样一段请求――"阿部中将在战场上被敌弹所毙,其生前即以此为武人之本怀也.考虑到其生前拔群的武功,希望追认该中将为陆军大将."

日军素有战死后晋升一级或两级的做法,例如,1942年被我大别山守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击毙的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塚田攻大将,被击毙时军衔就是中将。其大将军衔是死后追晋的。

塚田攻 1886-1942,抗日战争中被击毙军阶最高的日军将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松井石根的参谋长

然而,阿部规秀死后,却并未获得追晋,其原因何在呢?

在这份资料上可以看到端倪。就在冈部申请为阿部追晋的报告上方,可以看到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的批示 – “铨议认为困难”。

畑俊六的批示

铨议,即对晋升进行的评估会议,这段批示说明对阿部的追晋曾有过讨论,但最后没有被批准。

经过对资料的研读,原来阿部规秀没有被追晋的原因,是他获得中将军衔的时间太短了,阿部规秀被晋升中将军衔是在1939年10月2日,仅仅一个月后就被击毙,如果猝然晋升大将,军内无法接受。

不过,铨议的结果决定给阿部规秀“勋一等”的荣誉,并厚加抚恤作为补偿。

好了,阿部规秀的事儿说了这样多,人家问了,老萨,你说说你那位朋友对击毙阿部规秀提供了怎样的线索呢?

行啊,说起来,这位朋友,就是《1944:松山战役笔记》一书的作者余戈,这位老哥那天一见面就把兄弟给震了 – 大伙儿说余戈你干吗这么朴素阿,用个皮包边儿都快磨飞了,别是文革时候留下的东东吧?

余戈写东西有个特点,要去真实的地点,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于是,有一天,余戈要写阿部规秀了,他就去了黄土岭,那是这个日军中将击毙的地方,结果,就碰上了一个与阿部规秀有过“亲密接触”的中国农民。。。

慢,先别说余戈,咱先把阿部规秀阵亡报告里面另外一个事儿多写一笔。总是说日军报战损有水分,这回我们看看到底这“水分”到底是怎么加进去的,要说,日本人还真是东方民族,这四书五经未必学到真谛,这“春秋笔法”,老萨,算是服了。

要说的就是围歼辻村大队的雁宿崖之战。

知道击毙阿部规秀的人不少,知道雁宿崖之战的却不多。但是,如果没有雁宿崖之战,阿部规秀就不可能出现在黄土岭上。正是因为雁宿崖之战歼灭了阿部规秀一个大队,打疼了这个“山地战专家”,才将其引到黄土岭来,落入聂荣臻的重围。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北支治安战》和《驻蒙军战史》的记载,1939年,阿部规秀部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接替110师团部队防守河北涞源,随即计划对涞源以南以阜平为中心活动的八路军聂荣臻部北岳军分区进行打击,黄土岭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当时,涞源与阜平之间,中日两军的控制线基本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不远就是涞源县城,县城以南3公里的李花村有一个日军据点。日军记载涞源县在李花村以南 的面积大约三分之一,其中多山地绝壁,八路军据此多次袭击日军运输部队,被称为“敌性地区”。紧靠长城南侧的银坊,倒马关,司各庄(相信玩过游戏“地雷 战”的朋友会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等地均为八路军根据地。越过长城线,就是八路军北岳军区的中心阜平,唐县(白求恩大夫殉职的地方),行唐等地,也就是阿部 规秀的主要攻击目标。这里的长城属于内长城,继续向西不远,就是晋冀省界,在向西,就是著名的平型关了。

10月底,由阿部规秀指挥独混第二旅团,被称为“涞源南方地区讨伐战”的大扫荡开始了。本来,这次作战要求110师团同时从东侧进攻唐县完县等地作为策 应,但是因为需要清理进攻路线上的当地八路军与国民党军,该师团进展缓慢,比计划晚了一个星期,直到11月6日,也就是阿部规秀阵亡的前一天,才开始进入 唐县境内。然而,狂妄的阿部规秀认为根本无须友邻部队的配合,独混第二旅团也可以完成任务,于10月31日按照计划发动了对长城线以南的进攻。

因为从涞源向南的道路在李花村南分为东西两股,阿部规秀对八路军北岳军区的进攻也兵分两路,东路,由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主力,约500名日 军组成辻村讨伐队,经过长城白石口向银坊攻击,西路,由堤纠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四大队主力经过长城插箭岭南下,攻击倒马关。同时,阿部规秀自己率领绿川 纯治大佐的独立步兵第三大队在涞源接应,并部署中熊直正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二大队和森田春次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五大队向涞源靠拢,作为预备队。

结果,辻村大队11月3日,在白石口与银坊之间的雁宿崖,突然遭到八路军优势兵力的伏击。

关于雁宿崖之战,网络上也可以查到资料,但是,我认为是不够全面的。我在机场工作时候的一个老上级,原是八路军团长出身,亲身参加过这次战斗,自述此战下 来自己的一个团只够编成一个营了,极言日军抵抗之疯狂,与八路军坚决歼灭被围日军的决心。这一仗,堪称八路军的经典伏击作战。

其实,雁宿崖之战刚刚开始,已经有两个问题值得思索了。第一,两路日军,八路军为何专打雁宿崖之敌。第二,日军一个大队通常编制有一千余人,为何辻村大佐的讨伐队只有五百多人?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是因为这里面都有玄机。

八路军专打东路雁宿崖之敌,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独立步兵第一大队,原来驻扎在灵丘,是临时调来参战的,而西路堤纠中佐的独立步兵第三大队,则一直驻扎在涞源。打辻村所部,因为他对当地地形不熟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大队不满员。

因为就在一个星期前,这个大队的日军在灵丘发动一次对八路军的攻势,刚刚与120师715团和雁北支队干了一仗。

平心而论,辻村大佐去剿715团纯属找不自在 -- 你倒看看对方是是何许人也阿。

715团团长王尚荣何许人也?中印自卫反击战时的总参作战部部长,那是好惹的吗?

一仗下来,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伤亡数百人,28日才狼狈归还建制,属于一支疲惫之师。

具体指挥雁宿崖之战的独立第一师师长杨成武,接到日军来袭的情报时,正好和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在唐县参加晋察冀边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辻村大队吃了王尚荣的苦头,这个情报贺关当然要通报杨成武的。

辻村和阿部一样,都是日军中的少壮派,一个比一个狂妄,出发前还把两个中队留给了阿部,伴随旅团司令部行动,结果到达雁宿崖的日军自然只有约五百名了。

这个举动,你没法说辻村是脑子进水呢还是聪明过头。你要说他脑子进水呢,轻敌冒进,战前分兵,的确是脑子进水。可要没有留下的那两个中队,雁宿崖之后估计光杆司令辻村宪吉有被勒令剖腹自杀的危险。

什么叫知己知彼?什么叫专捏软柿子,雁宿崖伏击战,战前已经体现出了八路军情报战的出色之处。

聂荣臻,杨成武等检阅晋察冀一分区部队,也是雁宿崖之战的主力,无论检阅的还是被检阅的,感觉就四个字 – 杀气腾腾

按照我的老领导说法,雁宿崖之战日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充分发挥。按理说,辻村手下的五百名日军都是战斗兵,是按照对苏作战装备的,武器精良,训练充分,其战斗力恐怕还要胜过平型关被围的二十一旅团辎重部队和汽车部队 – 辎重和车辆部队毕竟不是为正面作战训练和装备的。

然而,杨成武的指挥十分出色,他是利用日军在清早进入“雁宿崖以南狭窄漫长的隘路”(《北支治安战》语)时突然发动攻击的,八路军在漫长的山谷两侧埋伏,分成许多突击箭头,瞬间就把日军斩成了数十段。这可能是对付一字长蛇阵最有效的战法了。

结果日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相互掩护,只能以小集群各自为战。

八路军的伤亡大,主要是要求尽快解决战斗,不能拖时间,不得不在一些情况下采用了强攻的手段。而“日本兵的机枪打得太准了,我一个亲手带出来的警卫排,打它一个机枪阵地就全赔进去了。”我那位老领导如是说。

雁宿崖之战,日本《华北治安战》一书中如是记载其结果 – “讨伐队突然遭到中共军的伏击。被猛烈进攻的讨伐队奋力抵抗,但是,中共军的战意旺盛,整天战斗都在持续。

三日下午,知道了雁宿崖情况的旅团长,迅速部署对辻村讨伐队的支援。但是,中共军在我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已经在四日晨离开了战场。“

咦,要是看这段话,我想大家第一印象是土八路被皇军的增援部队吓跑了。“狐狸在猎人到达之前匆匆而去。”

但是,八路军又是怎样描述此战结果呢?

“这次战斗,除少数伪军混在民夫队逃走外,我军共歼敌五百多人,生俘日军十三人,缴获大炮六门,机枪十三挺,步枪二百一十支,骡马三百匹,无线电收发报机两部和一些粮食等军用物资。”

照八路的说法,这是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

谁说得对呢?是日军隐瞒战损?还是土八路在虚报战果?

说土八路虚报战果,因为八路军最初的报告是击毙了辻村宪吉大佐,实际上,辻村并没有死在此役中。

不过,这多半是无意之失,因为后来聂荣臻回忆此战,表示当时遍地日军尸体,无法分清辻村是否已经被击毙,但发现一件他的军衣,因此最初认为他已经死在乱军之中。后来发现此人还活着,八路也就把这个战果收回不提了。

八路是不了解这个辻村宪吉,这个日军大佐虽然打仗不太灵光,但逃跑绝对是一流的,这次从共军手里逃跑之前,他已经从国军手里跑过一回了,堪称长跑专家。

哦,跑题了,估计大伙儿也没兴趣,咱就先不提这日本长跑专家的事儿了。

然而,我们还得确认,雁宿崖之战的结果,到底谁说的是真话。

要没有这份阿部规秀的阵亡报告,这个事儿,恐怕还真要陷入各说各话的怪圈呢。

阿部规秀的阵亡报告中,无可回避地需要汇报此前第二混成旅团的作战情况。这份报告中谈及日军的损失,提到被八路缴获去“山炮两门,步兵炮两门,重机枪三 挺,轻机枪六挺”等,并提到这些装备大部分损失在雁宿崖的战斗中。承认雁宿崖之战日军被击毙83人,负伤49人。不过,这只是经过确认的部分数字,实际全 部损失“目下正在调查之中”。

阿部规秀阵亡报告中的损失情况描述

这个数字够给土八路面子的了,1944年,日军九万七千人攻击洛阳,洛阳守军十五军拼死抵抗,日军苦战21天才拿下这座坚城。这样一场战役日军损失多少人呢?

按照防卫厅战史,共计阵亡55人。。。

山炮,考虑到独混第二旅团为了对苏蒙作战已经完成换装,当为1936年定型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

这种火炮为日军四一式山炮的改进型,是山地部队最重型的装备,日军称作“联队炮”。独立步兵第一大队本来没有这种武器,根据日军记载,这次出击雁宿崖,该部队配属了一个旅团直属的炮兵小队,估计就是他们的装备。

九四式75毫米山炮

步兵炮,当为92式70毫米步兵炮,这种炮是日军在华北使用较多的偕行火炮,即可以平射,也可以曲射,在日军中是“大队炮”,即大队一级装备的重型武器。 不过,土八路也特别喜欢这种炮,因为它重量轻,只要一匹马就可以拉走,而日军欺负土八路没有重武器而修建的炮楼,在这种炮面前一打一个塌。所以这种皇军制 造,八路却喜欢的大炮一旦丢失,日军每次都非常重视,常常穷追不舍,否则周围几个县的据点都没有安全感。

八路军缴获的92式步兵炮(图片来自双石的博克)

九二式步兵炮性能之好,以至于美军缴获后也经常拿来用它和日军交战

这些大炮好是好,雁宿崖之战一开打双方就进了扔手榴弹的距离,你大炮可不能上刺刀,干乱转找不到目标,反而成了日军的累赘。

重机枪呢?

应该是太平洋战争中被称作“法国女郎之吻”的九二式重机枪

这种重机枪在塔拉瓦打得美国大兵叫苦不迭,然而,对八路却是个鸡肋似的东西 -- 那一分钟450发子弹的射速,土八路可是养不起啊!

别管怎么说,雁宿崖之战,杨成武发“洋”财了!

要知道,抗战中八路能缴到日军的大炮十分不容易,1942年太行三分区司令员刘昌毅缴了鬼子一门山炮,险些没乐趴下。而日军旅团长也会正儿八经地写信来,要求八路归还 -- 大概鬼子也琢磨,你八路造不了我们的炮弹,拿着也没用不是?

八路又不是缺心眼,这个交涉,自然是没有下文的。

雁宿崖日军损失的数字,除了人员(皇军不是说了吗?“目下正在调查中”)以外,和杨成武的描述,基本算对上号了。所多出的两门炮,估计是伪军使用的迫击炮(大楼提到雁宿崖之战缴获过迫击炮),土八路的战绩看来水分并不大。

不过,根据八路军的报告,被伏击的敌军中有一部分伪军,到底有多少伪军呢?我那位老上级说得比较客观,认为也就一二百,当时魏军还不象后来那样多。他讲战 斗结束后军区再三让确认战果,加上为了在日军遗体中寻找辻村大佐,战士们当时反复数过,认为击毙日军在六百人以上。但是,天亮的时候,埋葬日军尸体实数却 是约四百人。大约,在夜间还是有重复计算的情况。

其中会不会有伪军呢?

不会的。他说,日本兵都穿兜裆布,伪军有的穿裤衩,有的什么也不穿,看这个就能分出来。

这个区别,萨倒是没有想到。

日军参战的有多少人呢?

阿部规秀的阵亡报告中提到,这路敌军的基干是两个步兵中队(满员共约500人),以及一个炮兵小队(50人) -- 个人认为还应该包括一个大队部和大队直属炮兵队。日军一个大队包括四个步兵中队,留了两个中队随同旅团行动,所余正好这些兵力。考虑到辻村所部在王尚荣手 里受过损失,其到达雁宿崖的总兵力应不及600人。如果被击毙的日军达400余名,加上13名俘虏,49名伤员,和辻村大佐分散突围出去的超不过150 人,毙伤俘敌75%以上,称之为一场歼灭战是当之无愧的。

大量重装备的损失,也说明了辻村所部是被歼灭的。如果辻村大佐坚持到了增援部队到来,他不可能把这样多的大炮机枪都丢给八路的。

有个此战中幸存下来的日本兵小岛清,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叫《雁宿崖》,基本也证实了这一点。早年我看过这本书,但是现在记不清了,依稀记得书中好像提过,辻村大佐是在战场以外的路边被发现的,负了伤,一度被认为是此战唯一的幸存者。

这本书今天在日本还可以买到。小岛也提到日军援军到达雁宿崖之后,把被八路埋葬的日本兵重新火化的过程,如果没有歼灭这股日军,八路军怎么可能跑到日军阵地上替他们埋尸体呢?

可是,这样一场歼灭战,到了日军战史里面,就成了援军吓跑八路的印象。

然而。。。你还没法说他,因为人家战史里面也没说援军到达的时候包围圈里的日本兵是死是活对不对?

服了。

我服了,阿部中将可不干了 -- 要知道任何一支部队里面,一连,一营,这一类的番号都是不能随便给的,那叫基干部队。混成第二旅团的基干部队就是独立步兵第一大队,现在稀里糊涂就给打残废了,人阿部中将以后还怎么混啊。

我觉得,不能忽视阿部阵亡报告中提到,将调他接任天皇侍从武官的调令。阿部带着给八路军送了好几门大炮的战绩是没法去上任的。

日军随后的行动来看,其作战部署已经转为报复为主。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我一个对此战一直不明白的地方 -- 从阿部规秀死后日军的动向来看,此战日军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地区阜平一带。说起来,这里是晋察冀三分区的地盘,三分区司令是后来的四野骁 将黄永胜,也是个一听打仗嗷嗷叫的主儿。但是,雁宿崖和黄土岭两仗的指挥官,却是一分区的司令员杨成武(我那个老上级的团,是个地方团,当时也在跟着一分 区“学打仗”)。按说,东边的唐县,完县才是他的地盘阿。

这鬼子要打三分区,怎么一分区的司令来越俎代庖呢?不明白。

我推测原因是阿部的扫荡基地涞源,是属于杨成武一分区的,所以,他先挡一下责无旁贷。

不过,挡得好像狠了点儿,以至于后来没黄永胜什么事儿了。

特别是雁宿崖之战结束后,阿部规秀率领独混第二旅团主力,包括中熊直正中佐第二大队,堤赳中佐率领的第四大队,森田春次中佐率领的第五大队,没有继续向阜平前进,而是紧紧跟随杨成武部,沿着雁宿崖,司各庄,上庄子一路向东追来。

黄土岭,阿部规秀的葬身之地,就在上庄子以西的山地之中。

阿部规秀到黄土岭钻进杨成武的包围圈,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他碰上个奇怪的对手。

这个奇怪的对手,就是晋察冀第一军分区3支队司令员曾雍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黄土岭  黄土岭词条  战报  战报词条  侵华  侵华词条  日军  日军词条  一战  一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