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广陵区头桥镇南华村的居民姚世民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38年秋天的故事,日本兵在头桥犯下了滔天大罪,残忍杀害头桥人民,火烧头桥村镇。那一天是农历戊寅年八月十二日,被称为“八·一二”头桥惨案。
突袭头桥镇
100多驻军全被扫射死了
“1938年,驻扎在扬州城的日军经常遭遇到城东南杭集一带的抗日武装的袭击,比如小股日军出门巡逻会遭到袭击,下乡扫荡会遭到袭击,当时的抗日武装基本都是游击队形式的,打了就跑,日军数次围剿都没有成功,反而日军自己每次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姚世民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在1938年的10月初,日军出动了大批军队对杭集一带进行了扫荡。“抗日武装肯定无法正面抵抗日军大部队的扫荡,于是他们就向各个方向转移,其中一部分的抗日武装就转移到了杭集南边的头桥镇。”
根据父辈们的回忆,那一天是1938年10月5日。“当天凌晨,日军和伪军数百人乘坐汽艇沿着杭集与头桥之间的小夹江南下,在天亮之前抵达了头桥镇。”姚世民告诉记者,日军到达头桥镇后首先进入的是东街,见人就开枪。“因为日军到达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很多买菜的都出门赶早市,日本兵看见人二话不说,直接就开枪射杀。”
日军到达头桥镇时,国民党部队有着一百多人的常备军驻扎在镇上,但是因为事发突然,这一百多人大多被日军射杀在驻地里。“当时国民党江都县有个区公所设在头桥镇,所里有百十号常备军,平日里就驻扎在街中心的槽坊内。那天日军突袭头桥镇,一进入镇上,就在槽坊门口架起了机枪,等到常备军反应过来时,已经出不了门,很多人还没出门就被日本人的机枪扫射死了。”姚世民说。
半夜闯入抓人
血水染红了头桥的河水
消灭掉了头桥镇上仅有的武装力量后,日军以搜捕逃窜军人为由,沿街设岗,挨门挨户地抓人。据当时年仅6岁的幸存者薛艺友的儿子薛恒松介绍,当时自己的父亲正在家中睡觉,突然几个日本兵冲了进来,端着枪上的刺刀一阵乱扎。“当时我父亲刚刚六岁,被日本兵的刺刀扎伤了脚,立刻哭了起来,就在日本兵准备对他下毒手的时候,不知道街上发生了什么事,屋里的日本兵都冲出去了,父亲才逃过一劫,但等到天亮的时候发现,他的父亲和家里的几个伙计全都被日本兵杀害了。”
姚世民介绍,当时日本兵挨家挨户抓捕了近百名镇上的青壮年,这些人全部被日本兵押到育婴堂东面的空地上,也就是现在头桥中学的地址,日本兵把从李典镇抓来的自卫团团长李成林带来,一个一个地辨认,哪些人是“支那兵”,哪些人不是,如果是的就让李成林点点头,如果不是的就让他摇摇头。因为李典镇与头桥镇相距不远,所以李成林与头桥镇上很多人也比较熟悉,“所以在辨认的过程中,对于比较熟悉的人,李成林就摇摇头,不熟悉的,他就点了点头。”
姚世民说,据被“摇摇头”躲过一劫的村民王以连(已故)回忆,当时被“摇摇头”的人按照日本兵的要求跪在一边,被“点点头”的数十位村民则被日本人驱赶到了闸塘水中。“人全浸入水中后,日本人开始用机枪对人群进行扫射,刹那间鲜血就染红了整个水面。扫射完后,日本人还进行了检查,发现没有死的人就会上去用刺刀再补上几下,最后,日本人用大石块将这些尸体一起压沉水底。”
正是因为这一场劫难,头桥镇流传下了“点点头、摇摇头”的民间俚语。
杀死六十余村民
鱼米之乡沦为人间炼狱
姚世民根据幸存父辈们的回忆,整理了一份日军在头桥镇杀害乡亲们的名单,当天日军从天亮时进入镇上,一直到上午九点左右撤离,共杀死无辜的村民六十余人。在这份名单上,有当天在镇上南街卖面粉的江其祥夫妇在街口被日军乱枪打死;镇上杂货店的吴明生老人因护着钱柜被日军乱刀砍死;少年马兴中因不满日本人的暴行随口骂了一句,被日军连捅数刀惨死,还有镇上开粮行的季万全、布贩魏老大、魏老二兄弟、皮匠陈长怀等等。
姚世民说,当天死得最惨的当属鞋店学徒兰巨兴。“因为他之前在上海每天背包袱卖鞋袜,时间长了肩膀有一点斜,日本人抓住他后一口咬定他是背过枪的‘支那兵’,逼他招认同伙,兰巨兴实在招供不出来,日本人就每过一会捅他一刀,最后兰巨兴死的时候一共被日本人捅了十多刀。”
“当然也有勇敢的,不怕日本人的。”姚世民说,听幸存下来的邱徳明老人说,当时有一个村民叫曹风山,他一个人赤手空拳和一群日本兵搏斗,并且还打伤两个日本兵,后来日本兵越来越多,曹风山也终因寡不敌众被日本兵抓走了,曹风山在被绑押到大桥边的时候,非常有骨气,一路高呼“打倒日本人”,最后日本兵把他押解到桥边用军刀砍下他的头颅。
“日本兵在撤退前将镇上所有的建筑都烧了,包括邮政局、育婴堂、各种店铺都烧得一干二净。”姚世民说,那一天整个头桥镇家家挂孝,户户举哀,尸横遍地,火光冲天。“好端端的鱼米之乡就这样变成了人间炼狱。”
记者了解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头桥人民都要举行一次规模隆重的悼念死难者活动。2003年,头桥镇迎江村树起了一座“八·一二头桥惨案”纪念碑,以纪念被日军屠杀的死难同胞,警示后人永记侵略者的暴行,让后世子孙永记国耻乡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