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毕竟唐朝这个盛世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很少有可以和唐朝想比拟的朝代了。但是关于唐朝的灭亡,在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当然了,也有所是因为唐玄宗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因为唐玄宗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于藩镇自雄,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
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动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后的唐朝则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安史之乱中“安”、“史”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他们都是少数民族将领,又都是唐朝的节度使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是因为参与平叛的各位将领,几乎都被唐朝政府授以节度使之名,并在内地广泛建立大军区,使节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行,这就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
宦官秉政
在宦官与官僚士大夫的斗争中,士大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力量与宦官的实力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他们力图打击阉宦、恢复皇权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更严重的是,这种斗争极大地消耗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力量,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地方割据势力更加有恃无恐,唐朝政权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门阀党争
朋党之争,是继南衙北司之争后的另一场统治阶级内耗的争斗,而且旷日持久,朝野震惊,破坏了正常的议政、施政程序,扰乱了皇帝大政方针的制定。加之,各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内连阉宦,外结藩镇,使三股势力都深入在唐朝的政治生活中,大臣们只知互相倾轧,置国家的前途于不顾,这样的国家岂能不亡 。
“安史之乱”只是唐朝社会矛盾的一次大爆发。在“安史之乱”之前,整个唐朝表面上是繁荣的,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造成这些危机的不是杨国忠、不是安禄山、也不是高力士,更不是李林甫,而是唐玄宗自己。唐玄宗至少有两件事情犯了致命的错误,一件是重用宦官,另外一件就是设置节度使。
唐玄宗和武则天在处理边疆问题上是截然不同的。武则天的主要精力是对付李氏宗族,因此对外基本保持克制;唐玄宗上台后,好大喜功,希望向唐太宗那样建功立业,因此他的大部分精力就放在了对外扩张上。
不过,唐玄宗想扩张并不容易。当时,唐朝北面有强大的突厥、东北有契丹、奚和渤海、黑水靺鞨;西部有吐蕃,西南有南诏;西北有突骑施、阿拉伯等强敌。光靠朝廷中央军队的力量是无法击败这些对手的。唐玄宗就想出了一招:在边疆地区设立10个节度使。
从唐玄宗后期开始,唐朝的对外政策基本变成了四面开战。一方面,唐玄宗本人不满足于开元盛世的繁荣,希望在武功上赶超唐太宗;另一方面,边疆的节度使也希望取得赫赫战功,如此就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成为宰相,还有的想凭借手中的大军取代唐朝的统治。安禄山就是其中野心最大的一位。
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使,将范阳的军队扩张到了9万多,位居10大节度使之首,一个防御契丹、奚的军镇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当时东北二藩总体上臣服于唐朝,而安禄山为了获得战功就多次向契丹挑起战争。安禄山经常使用一些卑鄙的手段逼反契丹、奚,然后自己又出兵将之击败,以此不断获得唐玄宗的器重。到751年,安禄山竟然成为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不久,安禄山派遣6万大军进攻契丹,结果全军覆没,唐玄宗不仅没有追加责任,反而宠信有加。
后来,唐玄宗让王忠嗣对吐蕃开战,王忠嗣认为不可,并且上书说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唐玄宗大怒,最终被套上了个谋反的罪名,幸亏哥舒翰力保才得以免刑,不久王忠嗣病死。749年,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发动了6万军队进攻吐蕃,结果战死1万多人才攻下了一座小城。
在西南方面,唐玄宗大规模对南诏用兵。745年,剑南节度使开始挑起和南诏的战争。750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指使姚州太守张虔陀挑起争端,于是南诏王阁逻凤大怒,发兵攻陷姚州,杀张虔陀。第二年,鲜于仲通带领8万大军进攻南诏,遭到惨败,唐军死亡6万。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击南诏,结果全军覆没。
在西域方面,两大节度使也不安分。原本西域的突骑施汗国是唐朝的盟友,该国在唐朝财政的支持下多次击败了阿拉伯帝国。但是庭州的将领却总是想挑起和突骑施的战争,因而总是对其首领百般为难。742年,突骑施大汗和唐朝闹翻,于是对庭州发动战争。唐玄宗赶紧调遣大军庭州,并和阿拉伯帝国结成同盟,东西夹击。最终,突骑施汗国被攻灭,但是唐朝也失去了抵御阿拉伯东进的屏障。
755年,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他带领河北三镇共15万的军队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快就占据了河北河南,直达潼关。此时的唐玄宗别无他计,只能命其他节度使带领攻击安禄山,于是西域的封常清、高仙芝两大节度使被调到关中,守卫潼关;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带兵攻击河北后方;又新设立了河南节度使,企图阻断叛军南下的通道。
历史证明,唐玄宗的确很会玩弄政治,但是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唐玄宗派遣的监军见高仙芝、封常清大军坚守不出,于是就向唐玄宗进谗言,唐玄宗就命令监军杀高仙芝和封常清二将,唐朝失去了两位重要的将帅。
唐玄宗出逃后,将帅都劝说他退守陇西一带,继续领导战争,增加士气。然而他却抛下军队,带领皇亲国戚到四川避难了。让唐玄宗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到达了四川后就成为了太上皇,太子直接在陇西称帝了。如果不是太子继续在陇西领导抗争,如果太子也跟着唐玄宗去了四川,那么唐玄宗就会成为了第二个杨广,唐朝也将灭亡。
唐玄宗在叛乱中重用宦官,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此后的历代皇帝都重用宦官来约束节度使和朝廷大臣,使得宦官的大权越来越重。到了820年后,宦官就基本控制了朝政,皇帝都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