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李白与王维老死不相往来是怎么回事 李白与王维有什么仇什

说起朝,在这个时代,文学圈中的人才可谓是非常多的了。要说有哪些重量级的,相信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些非常耳熟能详的诗人了。论年龄,杜甫要比李白和王维要小个十几岁,今天就先不说杜甫。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是李白与王维这两位同龄人。同为大家喻户晓的文人诗人,但会发现,这俩人似乎从来没有过交往的记录,那么这是为何呢?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经过多年的江湖打拼,41岁的李白终于进入组织部门考察范围,拿到朝廷发来的OFFER,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意气风发地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蓬蒿人了。这一年的王维,正在京中,在门下省作左补阙之职。盛两大诗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市相聚了,而后,两人在这一共同空间生活了两年之久,还有共同的朋友圈——孟浩然、玉真公主等人,但却没有碰撞出任何火花。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讨论比较多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三观不同;第二,两人是情敌难容。真的是这样吗?应该不是的。

1、李白和王维的三观不同

李白和王维信仰不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李白雅称“诗仙”,王维雅称“诗佛”,一个好道,一个喜佛。一个狂放致极,一个内敛沉静。他们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都不在同一频道,所以,有人认为两人三观不同,也不会强融,最终站成了平行线。

李白是老庄的忠实信徒,潇洒自由,放纵超脱,从不遵循定律,行无定法,没有条条框框:既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也可以“凤歌笑孔丘”;既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可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将所有的喜怒哀乐写在纸上,挂在脸上,那是活得无拘无束,道家文化超强的自我解脱能力,在李白身上展现的是淋漓尽致,他的狂妄不羁、他的洒脱飘逸,那是实实在在地圈了一波粉儿。

王维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家所倡导的“能行忍者,可名为有力大人”的信仰,坚定着他修行的力量,淡化功名利禄,淡化得失荣辱,也淡化了对心外世界的执著,这样内心世界就变成了自然的世界。在王维的世界里,不管是画还是诗,都流淌着连绵不绝的禅意: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明无滞,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顺其自然,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天籁俱寂;也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然自得。

虽然人生观不同,精神信仰不同,但是应该并不会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冲突,朝多种文明、多种宗教共处,是时髦,也是潮流。人的思想中同时兼容儒、佛、道三种思想,宗教思想一直被人当做乐天安命的人生慰藉,是他们心理的、伦理的、人生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文人们接受佛、道二教主要体现为心性观念的契合与心性修养的实践。这也可以说是宗教观念的深化已经深浸到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之中,信仰大为淡化并趋于朦胧了。

李白名号青莲居士, “青莲”与“居士”都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李白与僧人也有较为频繁的交往。从李白现存诗歌来看,与他交往的僧人有名号传世的大约三十余人。李白也曾游览或寄居过的佛寺,在他诗歌中有提到名称的有二十多座。

所以,宗教思想的不同,三观的不同,应该不会成为李白、王维交往的障碍。但是,从现存文献来看,没有发现李白、王维交往的记录。所以两人互不买账,应该不是信仰不同的问题,一定另有原因。

2、李白和王维是情敌难容

李白入京和王维登第都与一个人有直接的关系,这个人就是玄宗同父同母的胞妹玉真公主。很多人认为李白和王维是情敌,李白抢了王维的女朋友,于是王维拉黑了李白。事实不是这样,李白和王维虽然都与玉真公主有过交往,但交往的时间并不相同。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15岁的王维上京求取功名。在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除了需要自身的才能之外,还需要有人推荐介绍。王维初入京城时,得到了宁王、岐王等人的赏识,但是作为推荐人,这两位王爷实力还是差一些,于是将王维举荐给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从小看惯了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厌恶宫中的勾心斗角,早年就出家当了女道士。她的与世无争很得皇帝哥哥的欢心,对玉真公主的偏爱自然也就多了几分。

开元年间的玄宗真的算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既能奖掖上进,也算能从谏如流。更何况对于最偏爱妹妹推荐上来,又确实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人才,当然不会拒之门外了。于是王维顺利登进士第。此后,王维与玉真公主、岐王、宁王关系一度非常密切。直至被贬官出京为止。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拿着就业通知书来到了京城。李白没有参加过招聘考试,如何拿到的聘书,人们推断是因为玉真公主。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久居峨眉,与元丹丘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持盈法师就是玉真公主的道号。元丹丘就是李白在《将进酒》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丹丘生。元丹丘大约在开元末年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被封为道门威仪之官。元丹丘与李白情同手足,在自己得志之后,就向玉真公主推荐了李白,玉真公主又将李白以“道友”身份推荐给玄宗,李白才得拿进京0FFER。

这样看来,王维、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交往存在20年的时间差,李白进京的时候,王维已经开始“空知返旧林”的转身为佛教徒啦,哪里还会成为争风吃醋的情敌呢?所以“情敌说”也不攻自破。

3、李白和王维的政治态度不同

李白和王维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既不是信仰的不同,也不是情敌的难容,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政治态度。

李白进长安时,正是自信心最为爆棚的时刻,他以为一个翰林供奉,自己就真的被“供奉”起来了,就与皇家权贵平起平坐,就可以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了,就可以“贵妃磨墨,力士脱靴,龙巾拭吐”啦,李白真实“图样图森破”。在当时的文坛,能嘚瑟成这样的,也只有李白。这是李白高光时刻,凭借着高调的艺术行为,李白瞬间成为京城“第一网红”。那是天天party,夜夜蹦迪的狂欢。这时的李白自我感觉好极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李白在肆意地展现着盛风貌的同时,王维在作着一个芝麻小官左补阙。看到今天的李白,王维就像看到了昨天的自己:20多年前,自己就是这样达官贵人争相交往的。但是,登第一年后,却因为“伶人舞黄狮子”案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那时的王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长官批准的乐舞,却连着自己一块贬出京城了。经过几年的贬谪生活王维想明白了,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原来玄宗没有登基前,非常注重孝道友悌,曾经说要做一床大被子,兄弟们同住一张大床。可是开元九年十月,皇帝下诏明令禁止大臣与诸王往来。但是王公大臣并没有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直到“黄狮子”案的发生,诸王公县级被贬,岐王更是限期出京。王维才明白自己是因为与玉真公主、岐王、宁王等人交往太密切,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所以受到了牵连。

自此以后,王维弄明白了官场政治,也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他与皇家子弟、与政府官员的交往逐渐减缓,也就是人们说的王维的“半官半隐”,或者王维自己说的“中岁颇好道”。

天宝三年间(公元742——744年),李白和王维都已经年过不惑。看着恣肆飞扬的李白“平交王侯”“笑傲权贵”,王维还会犯之前的错误吗?绝对不会的。他既不会主动与李白交往,也不可能告诉李白 “你别闹啦小心日后拉清单”,只能是静静地看着。果不其然,没过两年,李白就被“赐金放还”了。傻傻的李白还不知道什么原因,致使离开京城后因站错队而被流放。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人生除了亲情、爱情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友情。不同的人对于“朋友”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基本上都会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那就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说得再哲学一点,就是朋友应该是同道。同道则能共行,知心则能互信。李白和王维在相遇时,两人对“道”的认识反差极大,政治态度完全不同,话不投机半步多,所以,两人没有交往,也就正常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维  王维词条  李白  李白词条  老死不相往来  老死不相往来词条  回事  回事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