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百家争鸣为什么只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进步的一段爆发期,因为当时产生了诸子百家还有百家争鸣的盛况,全国的知识分子融入了一种空前的争芳斗艳局面。所产生出来的学术学派也奠定了中国以后长达千年的文化细想,但为什么之后的朝代就再也没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了呢?实际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原因并不是偶然,和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其中的缘由,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各派学者阐发观点,各种学术流派纷纷涌现,互相驳难,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诸子百家,争奇斗艳,盛况空前。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首先是周朝封建制度的崩溃。严格地说,周朝不是统一的王朝,但是建立了较为统一的文化体系。周朝的贵族和官员,自幼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饱读诗书,多才多艺。各诸侯国的士大夫,同样承袭了周朝的文化,薪火相传,磅礴郁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天下突然大乱,王室失去对诸侯的控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社会动荡不安。拥有丰富知识的士大夫们,开始对这个世界重新观察和反思。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境遇,感受到不同的喜怒哀乐,再加上南北迥异的精神气质,自然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是贵族与平民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被打破。春秋之前,文化教育均掌于王官,平民连姓氏都没有,根本没有资格接受教育。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等级制度开始崩溃。很多贵族,沦落民间,成为平民。《左传》中对此多有记载,如“三后之姓,于今为庶”,又如晋国的很多大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降在皂隶”。反过来说,随着战争规模地扩大,很多平民因为有才能,得以跻身于统治阶层。这种阶级变迁,使得文化教育开始具有普遍性,也使得各种思维得发生碰撞,产生出新的火花。比如墨家,出于平民,主张兼爱,与儒家格格不入。但是墨子最初接受教育,却是拜儒者为师,后来“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所以才脱离儒家,另立山头。

第三,人才竞争激烈。春秋战国,列强争雄,得人才者得天下。但凡聪明一点的统治者,都是求才若渴,不仅仅是从本国发掘人才,而且还要挖别人的墙脚,把别国的人才吸引过来。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本事,东家不请西家请,不愁找不到工作,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有志之士,莫不精研学问,而且标新立异,以博取眼球,迅速成名上位。虽然有急功近利之嫌,但是总体来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诸子百家之说,由此而变得更加广博,日益精炼。

秦扫六合,天下一统,百家失去服务对象,从此文人连刷存在感的土壤都没有了,这也是自秦以后难以百家争鸣的原因,唐宋虽然迎来文化昌盛,大师辈出,但那只是儒学一家的零星闪耀,构不成野火燎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词条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词条  局面  局面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只能  只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