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蒙恬死后,三十万军队都去哪了?

蒙恬最终的结局也是非常悲惨的,蒙家时代为国效力,结果始皇死后,赵高篡改遗诏,赐死了原本的继承人扶苏不说,还害死了蒙恬,然而蒙恬死之前,手中还握有北方边境三十万大军,那么在他死后,这批军队又去了什么地方呢?接下来三十万大军是由谁来掌管的,这批军队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血染巨鹿。始皇沙丘病逝后,赵高、李斯伪造了诏书,先后诛杀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同时也对三十万北部军的统属做了安排,即“以兵属王离”。在蒙恬死后,副将王离成为了北部军的最高统帅。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陈胜部将周文所率数十万大军仅数月间就攻破函谷关逼近咸阳,在中央军(中尉军)的阻击下,周文军被挡在了临潼。但中央军兵力有限,又担守卫咸阳之责,无法彻底消灭周文大军。

军情紧迫,征调咸阳近郊县兵已经来不及,九原郡的三十万边军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少府章邯从骊山刑徒中选出二十万人,赦免罪过,发放武器,并迅速出关平叛。虽然章邯连战连捷,先后平定了陈胜、项梁,但彼时六国纷纷复辟,章邯孤军奋战顾此失彼。于是在关中局势稳定后,二世朝廷正式调动北部军南下。不过,随王离南下平叛的是二十万军。也就是说仍有十万军驻守在北部一线。这主要还是为了防御匈奴骑兵,毕竟军可以由直道北上九原阻击匈奴,匈奴骑兵同样也可以趁中原内乱,沿直道南下关中劫掠。

二十万北部军在王离、涉间、苏角的统帅下,迅速包围巨鹿,取代章邯军成为平叛主力。不过巨鹿城湖泽环绕,地非常势险要,对于擅长野战的北部军来说,攻城困难极大。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

为保证这二十万北部军的粮草供应,章邯把守今河南荥阳,从敖仓至巨鹿筑起甬道。章邯认为,只要守住河内郡,依靠敖仓的粮草储备和北部军的强大战力,王朝仍有机会扭转局面。可惜,甬道绵长,沿途驻守导致了兵力的分散。这一致命弱点被楚军发现,在项羽率领下楚军集中兵力猛攻军一处甬道,致使围困巨鹿的二十万北部军粮草断绝。

经数次大战,北部军统帅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巨鹿之战,北部军究竟损失多少兵力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主帅和几位主将的结果来看,北部军显然是遭遇重创。不过,大量溃败的北部军并未四散逃亡,而是重新聚拢在章邯旗下。北部军战败六个月后,章邯向项羽投降。章邯降时,兵力仍有二十万之众,这二十万人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刑徒军了,而是经数次大败和重新集结后,补充了很多的北部军溃兵。这一点,我们从诸侯对待降兵的态度上窥见一二。

史书记载“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中,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吏卒。”也就是说,诸侯军士兵过去服徭役驻守边塞时曾受到过军的虐待,如今军投降,诸侯军自然趁机报复和虐待军。显然,章邯投降时所属的二十万军已经不是纯粹的刑徒军,而是有大量北部边军在内的。项羽为防止这部分军倒戈,在河南新安将二十万军全部坑杀。至此,北部军主力彻底覆灭。

戍边!戍边!前文已述,北部边防军共计有三十万兵力,除二十万先期随王离南下巨鹿外,尚有十万兵力在北部防御匈奴。但直到朝灭亡,也未见朝廷调动这支生力军南下保卫咸阳。如果说二世是因为赵高“蟊贼论”而不知真实情况,没有及时调动剩余的北部军南下入卫咸阳的话,那诛杀赵高的王子婴为何也没有调动这部分军力呢?刘邦取道武关进入关中,是由南向北的进军路线,此时项羽还远在新安,做了46天王的子婴,如果有调兵意向的话,北部军余部是有足够的时间沿直道迅速南下的。

显然,与这十万野战能力极强的边防军对垒,兵力仅数万的刘邦军,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的。那么,为什么帝国危难之际,北部军余部没有南下呢?答案是北部军此时正在抗击匈奴。蒙恬收复河套地区后,为了防御匈奴,连接燕赵长城,并长期在此戍守。正是慑于军强大,匈奴远遁。不过,河套自古就是肥美的草原,匈奴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据《史记》记载:“蒙恬死,诸侯叛……匈奴得宽,后稍渡河南”。也就是说,朝内乱后,北部军主力被抽调南下巨鹿,而匈奴人则趁此机会突破长城夺回了河套地区。北部军余部兵力不足,被匈奴所击败。河套再次落入匈奴之手。北部军的败亡,致使长城防线直接暴露给匈奴骑兵,对华夏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自此匈奴骑兵时常南下劫掠,直接威胁到咸阳和长安。

刘邦完成统一后,也有意驱逐匈奴,重建北部防线,可惜平城(山西大同)一战,刘邦战败,此后长达数十年,汉王朝不得不采用和亲的政策养精蓄锐。直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再次发动北伐战争,历时近十年,以海内耗费过半的代价,才重新夺回了河套,重建北部边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蒙恬死后三十万军队都去哪了  蒙恬  蒙恬词条  死后  死后词条  军队  军队词条